•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以國際視野講好中國故事

2018-09-27 13:07: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劉琛(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學院教授)

  2013年,“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走過5年,這個立足全球化應有之義,面向未來,具有國際視野,且極富理論創新性和實踐操作性的世紀倡議逐漸取得系列成果。從中國的國際發展角度看,“一帶一路”倡議最根本、最重要的意義主要有兩個:第一,它從積極正面的角度,顯著提升了全世界對中國的關注度;第二,它在多個層面上,持續穩定地提升著中國整體的國際形象。

  以改革開放40年為時間軸,從全球150多個國家的1600種主流媒體、國內外官方文獻、國際上歷年相關民調、智庫報告、“意見領袖”和“中國通”訪談、問卷調查及海外實證等多方面收集數據,通過大數據分析,可以得出兩個主要結論。

  第一,“一帶一路”倡議對提升國際社會對中國的關注度貢獻最大。在改革開放第一年,1978年中國形象國際傳播的關注度為兩萬。2015年,關注度達到了2552.1萬,比1978年增加了2550.1萬,是改革開放以來的最高值,也超過了1992年鄧小平“南方談話”、2001年中國“入世”、2008年北京奧運會成功舉辦、2010年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等中國改革開放歷程中的標誌性事件。

  第二,改革開放以來國際視野下的中國形象逐漸向好,“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肯定性評價增幅最顯著。從正向評價看,2015年(46.555%)比1978年(7.721%)增加了38.834%。在負性評價方面,2015年(10.144%)比1978年(42.215%)減少了32.071%。

  總結原因,核心是“一帶一路”倡議賦予了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的中國形象以新的思想。對於改革開放近40年的中國來説,提出與時俱進的新的國家發展思想是非常重要的。“一帶一路”倡議凝練和集中體現了2013年前後提出的“中國夢”“命運共同體”“文明互鑒”“義利觀”等重要思想。在此基礎上,通過紮實推進,越來越多參與其中的國家和地區,尤其是那裏的人民切身體會到了這些理念是什麼,可以帶來什麼……綜上所述,“一帶一路”倡議是思想創新,它讓中國故事有了新的內容。面向今後,我們的工作重點是解決好新內容對於講好中國故事提出的新要求。

  目前,“一帶一路”倡議進入了新階段,我們更需要用創新的方式講好中國故事。講好故事重在兩個方面,即內容建設和能力建設。

  在內容建設方面,核心問題是樹立國際視野。“一帶一路”的關鍵是“聚”,實現這一點重在“跨”。因此,必須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切忌割裂式、碎片式思維。什麼是好的中國故事?適合講給什麼對象?選擇哪些傳播形式?對此,不同國家地區、行業、學科、群體會有不同的評價,眾口難調。但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眾口”會相互影響,並在某些因素的推動下發展成為國際輿論。從這個意義上説,必須以國際視野為政策和實踐支撐才能更為精準地鎖定最大公約數。

  在能力建設方面,重點圍繞研究和技術兩大問題。第一,提高研究水準,需要創新文化智庫建設。“一帶一路”倡議處於新的發展階段,面臨新任務,因此迫切需要新的研究成果。成果創新需要新的理論思想、新的研究設計和方法、新的評價標準、新的團隊建設和人才隊伍。切實解決好上述問題,需要進一步改革現有文化智庫建設政策,提出新標準,才能促使當前的研究從能講“一帶一路”故事邁上能講好“一帶一路”故事的新高度。第二,扶持符合國際傳播特點的創新性科研項目,提供技術保障。講故事離不開載體,在這方面我們迫切需要凸顯國際視野的、跨文化理念的、跨學科團隊的、有戰略高度的技術産品與服務。值得肯定的是,中國已經有了這種技術創新成果,比如國家科技支撐計劃“漢字歷時演化展示系統”。關鍵問題是如何創新機制建設,多發現好的創新設計並且做好推廣。

  總之,分析和總結5年的歷史經驗,可以肯定的是“一帶一路”倡議是對中國和世界最優秀思想和模式的繼承,也是創新。它是中國對國際發展理念和實踐的一種探索。在當前全球化發展到新歷史階段,充斥著論爭也面臨著各種不確定性的大時代背景下,“一帶一路”倡議及其推進具有重要的積極意義。世界開始關注中國智慧,我們有信心、有能力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承擔起歷史責任,完成好使命擔當。

  《光明日報》( 2018年09月27日 07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