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開設“戀愛課”引熱議 戀愛課到底教什麼?
大學開戀愛課 是為了教學生談戀愛嗎
“戀愛課”的定義本來就不該如此狹隘。“戀愛課”應該是關於青年婚戀問題的跨學科教育,不能將它簡單化為戀愛技巧的傳授。
《中國婦女報》近日報道,多家高校開設的“戀愛課”有些火熱,但也遭受了一些質疑。其實,大學的“戀愛課”並非今年才有,2013年,華東師範大學就開設了“婚姻與愛情”的課程,2016年天津大學開設了“戀愛學理論與實踐”課程。這些“戀愛課”尚處於摸索階段,在全國也沒有一個統一的評價標準,很多高校對此仍處觀望態度。
筆者求學時並沒有上過什麼“戀愛課”,但所在的中學、大學都開設有心理學課程。對於年輕學子關心的戀愛話題,有的老師會重點講講,也有老師一帶而過,甚至讓學生“自修”了事。之所以高校對“戀愛課”沒有明確定義和統一標準,是因為這類課程的概念和內容本身就是含糊不清的。“戀愛課”像個大筐,心理學、法律、社會學乃至文學藝術等多學科內容都可以被裝在裏面。不同專業背景的任課教師雖能“各顯神通”,但學生也往往是聽個熱鬧,至於聽課後能不能談成戀愛,誰也無法保證。
“戀愛課”的定義本來就不該如此狹隘。“戀愛課”應該是關於青年婚戀問題的跨學科教育,不能將它簡單化為戀愛技巧的傳授。具體來説,“戀愛課”應該有三個維度:其一,是基本的兩性溝通知識、技巧,這可以歸於禮儀、社交文化,本質上與提高學生的人品素質和情商有關。其二,是關於婚戀的心理問題,以及可能涉及的法律問題,讓學生學會關愛異性,同時也學會自我保護。畢竟,當前因為情感糾葛或欺騙導致的青年心理創傷問題並不少見。其三,則要從更大範疇的文化層面理解婚戀,讓學生了解與之相關的歷史、文化,從而提升修養、錘鍊思想。
目前,國內“戀愛課”主要涉及第二個維度。老師往往不屑于或者不會傳授第一個維度的知識,而第三個維度往往被教育者所忽視。吊詭的是,第一個維度裏的戀愛技巧問題,竟然被所謂“泡學”圈子所熱衷,其中不乏各種誘導、欺騙異性的手段。若年輕人以此為榜樣,就容易扭曲愛情觀。
“戀愛課”不是理論課程,到底學習有無效果,要從實踐結果來看,但它又不能脫離科學的理論指導。從這個意義上講,國內高校“戀愛課”的探索之路還很漫長。
不過,筆者對此頗有信心。就像十幾年前國人對性教育還有各種偏見,但如今很多小學都著手對孩子進行科學的性教育。類似“愛情課”的兩性教育在歐美發達國家早已不是新鮮事,想必隨著國人思想的開放和進步,科學且到位的“戀愛課”會在高校得到普及,併發揮其獨特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