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山村"走教"老師一週跑5個鄉村教學點:從心底裏喜歡教書

2018-09-11 16:00:00
來源:大洋網
字號

  大洋網訊 “你問我為什麼能堅持那麼久?因為我從心底裏喜歡教師這個職業。”陳錫清生活在德慶縣最偏遠的山區小鎮武壟鎮,43歲的她看起來有些憔悴,鎮上除了一所中心小學,還有分散在周圍村落的13個小學教學點,其中5個因為有三、四年級的學生,需要陳錫清通過“走教”的方式,教授這些學生英語課程。

  陳錫清的教師生涯始於1993年,她曾是一名鄉村代課老師,直到2009年,通過省代轉公考試才有了公辦編制。2007年,她就擔任武壟中心小學的走教工作;十一年時光流轉,和她一起走教的同伴或升職或離開,而剛剛生完孩子沒多久的她,毅然扛起重任,成了如今小鎮上唯一的走教老師。

  這個教師節,陳錫清向記者講述了她的故事。

  教師節的早晨,陳錫清和往常一樣起得很早。在家中照顧孩子吃完早飯,匆匆喝下幾口粥,送孩子去幼兒園後,她就驅車前往7公里外的羅衝教學點。

  陳錫清的教師節

  當天,陳錫清戴著頭盔,一身粉紅色的外套十分顯眼。在送女兒到幼兒園門口時,陳錫清讓女兒特地給老師鞠了一躬,還向老師送上了一張教師節的賀卡。

  隨後調轉頭,拐過好幾個路口,便進入了一條鄉村公路。穿行了好幾個上下坡、急轉彎,才終於看到羅衝村的村牌。

  因為此前外出培訓的緣故,羅衝教學點三四年級的英語課程被落下了一週,直到教師節這天,孩子們才上了這學期的第一節英語課。上午8時,陳錫清甫一進入羅衝學校校門,就有很多孩子上前和她打招呼,“老師好”“老師節日快樂”,一句句問候讓陳錫清感到很暖心。

  上午8時35分,上課鈴響,陳錫清走進教室。對於在座的三年級孩子來説,這是他們人生的第一節英語課,陳錫清拿著教鞭,打開教室的一體機,開始用最簡單的英文和孩子們打招呼:“Hello”“Good morning,boys and girls”,每説一句英文,她就會簡單地説中文進行翻譯。孩子們學得很投入,陳錫清問“pizza有吃過嗎”“KFC知道是什麼嗎”,不少孩子還都舉手應答。

  陳錫清介紹,隨著全縣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如今即使在偏僻的羅衝村,學校裏都有教學一體機,電腦也應有盡有。

  “長大了我想當老師”

  陳錫清出生在德慶縣高良鎮。1993年,剛剛高中畢業的她就選擇在當地做一名代課老師。2007年,嫁到武壟鎮後,她開始了走教生涯。武壟極為偏僻,離縣城超70公里,群山懷抱,交通不便,開車需1個多小時,當地居民住得很分散,唯一一所中心小學,須應對全鎮的適齡兒童。小學教師走教或駐點,成了讓偏遠山村學生完成學業的必由之路。

  當了25年教師,陳錫清最初工資僅140多元,即使到了2009年,工資也才499元。所幸,當年她參加省裏的“代轉公”考試,獲得公辦老師的資格,收入才有了大幅提升,“其實現在我的工資也才4300多元。”

  但長期的低薪、奔波、勞碌,並沒有讓她選擇放棄教師這份職業,因為這是她從小的心願。

  “我記得上小學三年級時,語文老師有一次讓我們寫作文,講講未來想做什麼,我寫的是‘長大了我想當老師’,寫了幾百字,當著全班同學,飽含深情地朗讀作文。這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作文,因為從小讀書學習的過程,讓我從心底裏羨慕教師這個行業。”陳錫清的話很淳樸,她説當時自己的姐姐和姐夫都在做教師,從小耳濡目染,讓她更堅定地留下,即使再清貧,她仍信守10歲那年就發下的要當老師的心願,一幹就是25年。

  最缺英語老師 她開始“走教”

  本世紀初,全國開始“撤點並校”,而在武壟鎮的山村,至今仍保留著13個教學點。陳錫清解釋説,教育部門當時雖然提議“撤點並校”,但對於農村小學教育也提出“因地制宜”“方便農村小學生就近入學”等要求,武壟的不少行政村都分散在離鎮中心六、七公里的山上。

  考慮到學生上學的實際情況,和多個行政村協調後,武壟中心小學僅要求五、六年級學生必須到中心學校上課,學生可以走讀也可以寄宿。餘下低年級的學生,則根據自願原則可以在村裏的各個教學點上課。

  “我們現在還有13個教學點,其中5個是‘一人一校’的教學點,只有1個駐村老師,每年迴圈著教學前班、一年級和二年級;還有8個是一至四年級的大教學點,駐村教師的人數比較多一些。”陳錫清拿出一個筆電,詳細地介紹鎮上的師資情況,她説,村裏的師資不足,而最缺的就是英語老師,這是促使她“走教”的直接原因。

  2007年,陳錫清剛來武壟鎮時,中心小學只有兩名專業英語教師。2009年,教育部門要求普及小學英語教學,從三年級起就要開設英語課,對教學課時有明確的要求。

  “這確實是個挑戰,因為英語不像體育、美術、思想品德課,非專業的老師都能教。還好,我初高中非常喜歡英語,基礎還不錯,而三四年級主要是鍛鍊學生一些很簡單的英語聽説,還能應付,所以學校建議我轉教英語。”陳錫清説。

  一週5天跑5個教學點

  2007年,武壟鎮中心小學安排好幾個老師做走教。每天早上7時30分,陳錫清便騎著男裝摩托車,穿行過蜿蜒的山路,去往各個教學點。

  走教路上,她怕颳風下雨,有時一場大雨下來,避無可避的她立馬變成落湯雞;怕碰到冬天冷空氣南下,山上的寒風更吹得她手腳發麻;為了早些到教學點,她常會把摩托開到40碼,這也讓她遭遇過摔傷的危險。

  路況差,行程遠,碰到惡劣天氣更是無處可躲,走教的辛苦讓很多老師望而卻步,但幹了十餘年,陳錫清丟不下村裏的孩子。

  2015年,陳錫清主動提出要承擔學校所有的走教工作,她成了武壟鎮唯一的走教老師。如今,她每週要跑5個教學點,總共431名學生,她是唯一的英語老師,如果她有事,孩子們的英語課就只能落下。而其他3個有三四年級的大教學點,如今有了駐村的英語老師,才不用陳錫清再去跑。

  每到一個教學點,陳錫清通常上午上兩節三年級的課;下午再上兩節四年級的課程,兩節課後,她通常還會加一節課,用來教授和批改孩子們的作業。

  每天早上7時出門,下午5時回家,當走教老師,陳錫清每月能領到的額外補貼僅有35元。她從沒有埋怨過,只是説:“學校安排我去哪,我就去哪,我完全服從學校組織分工的安排。”

  剛休完産假就獨自走教

  然而,陳錫清這一份堅持的背後,卻有一段鮮為人知的隱情。丈夫常年在廣州工作,兩人2007年婚後一直沒有孩子,直到陳錫清39歲,經歷了前三次的連續失敗,直到第四次,通過“試管嬰兒”技術陳錫清才終於懷孕。但懷著身孕的她仍堅持開著摩托車走教。2015年,陳錫清平安誕下孩子,可剛剛休完産假,她又向校領導提出,全職來做教學點的走教工作。

  在記者面前,陳錫清的臉色顯得有些憔悴。原來,家裏的孩子晚上要跟著她睡,早上她還要送孩子去幼兒園,可孩子夜裏十分鬧騰,讓陳錫清總睡不好,丈夫平時只有週末才從廣州回一次家,而家婆年老,僅能照顧一頓孫輩的午飯。

  “我就是從心底裏喜歡教書,教孩子們。”堅持走教11年,陳錫清説,如果沒有這份熱愛,她根本做不了這份別人看起來如此辛苦的工作。

  一句Miss Chen很暖心

  陳錫清非常喜歡學生們叫她Miss Chen。她的教學方式活潑,總是在課堂上邊唱、邊跳、邊做活動。她還通過函授學習了大專和本科的課程,時不時還去其他優秀英語教師那裏取經,“就是去學學人家在課堂上是怎樣教的,回來之後再應用到教學上。”

  但村裏的孩子有很多是留守兒童,陳錫清發現,他們身上有著某種缺失,有些孩子脾氣暴躁,不愛和人説話,上課時也不積極聽講。

  “我記得上學期剛到羅坪教學點的時候,有幾個駐村老師就讓我好好注意一個叫廖某某的小女孩,説她性格古怪,只要一批評她,她肯定會和老師回嘴,甚至還會做出一些出格的舉動。”陳錫清聽後,暗暗地留心這個小女孩,“她不是不學,對於英語她也很有興趣,但她就是不願意和老師同學交流,有時提問她,她就裝作沒聽見。”

  但陳錫清並沒有放棄,而是通過電話和微信的方式多次聯繫小女孩的父母,“她爸爸媽媽常年在湖南打工,很少回家,我不斷地和他們説,‘你們抽空一定要回來多陪陪她,一定要每天都給她打一個電話,問問她的情況’。”

  正是陳錫清的堅持,她終於看到了這個小女孩的轉變,“去年有一回我去羅坪上課,她主動跑過來我面前,和我打招呼:‘Hello,Miss Chen’,聽到這句話,讓我感到很暖心。”

  如今,武壟的“村村通”工程讓村裏的黃泥路都變成了水泥路。路況好了,陳錫清上下班變得更加安全和快捷,為了送孩子上幼兒園,她開上了女裝摩托車。今年年初,陳錫清被評為“廣東省最美教師”,還獲得了“肇慶市五一勞動獎章”,她希望自己能在職稱上更進一步,儘快評上小學高級教師。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