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獻給改革開放40年】奮鬥在一帶一路國際篇:“高山之國”的絲路青年

2018-08-24 15:34:00
來源:江蘇廣電融媒體新聞中心
字號

  導讀

  由中共江蘇省委宣傳部、江蘇省廣電總臺、江蘇省發改委聯合出品,江蘇廣電總臺融媒體新聞中心攝製的大型跨國新聞行動《奮鬥在一帶一路》于6月21日正式播出。“一帶一路”倡議將中國夢與世界夢緊緊相連,凝聚起更多攜手前行的力量。在沿線各國,有很多國際友人也正以各種方式,在推動“一帶一路”的建設。今天帶您認識兩位來自尼泊爾的“絲路青年”——沙克亞和沙青。幾年前,他們離鄉遠行,來到中國求學深造;幾年後,他們學有所成,將中國的醫學技術帶回“高山之國”,成為造福人民、守護健康的絲路使者。

  尼泊爾高山林立,很多道路特別危險,特別是在首都加德滿都,人們很喜歡騎摩托車,交通事故也多。

  沙克亞,曾經在東南大學留學,學習骨科專業。2017年,他從東南大學碩士畢業後,回到尼泊爾,在加德滿都B&B醫院當一名骨科醫生。在尼泊爾,骨外科是個很重要的科室,急診裏有很多骨科病人,最忙的時候沙克亞一天要做五六台手術。

  在東大留學的四年,沙克亞學習了很多手術辦法。在小夥子看來,中國現在的技術、設備、治療方案很豐富;希望尼泊爾能夠很快發展,跟中國一樣。

  現在,尼泊爾街頭的中國人也有很多,有來旅遊的、也有來工作的。有的時候,沙克亞也會在當地給中國人看病。

  沙克亞説,現如今中國是尼泊爾學生最喜歡去留學的地方。從中國留學回來的醫生,在尼泊爾國內大受歡迎。沙克亞的指導老師牛博士,也是從中國留學回來的。

  尼泊爾柯伊拉臘紀念腫瘤醫院、管委會主席牛巴尼説,現在尼泊爾各個醫院的骨幹力量,不管是西醫,還是中醫針灸,很多大夫都是中國畢業的。所以在尼泊爾整個醫療行業當中,中國政府給予的幫助,以及從中國留學歸來的醫生們,發揮了很大的作用。

  時鐘撥回到2015年,當時尼泊爾發生8.1級地震,那一年沙克亞還在南京讀書。沙克亞清晰地記得,地震發生的時候,很多中國人幫忙捐款,提供藥物。後來,由9名在寧尼泊爾留學生們組成醫療隊,深入8個鄉村,開展15天救助,攜帶近600公斤物資隨身發給災民,幫助超過2000名災民進行體檢。

  現在,沙克亞的其他幾位“小夥伴”依舊還在中國學習;沙青就是其中的一位,他現在是一名消化內科的博士生。

  和沙克亞一樣,沙青每天也會去醫院上班,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實踐。沙青説,現在中國消化內科,特別是胃鏡和腸鏡技術發展很快。在胃鏡下和腸鏡的協助下,醫生可以做一個微創手術,把小腫瘤都能給切除了,尼泊爾現在還沒有開展這個技術。沙青很有信心學會這些,將來把這項技術帶回尼泊爾。

  在東南大學附屬中大醫院內,博士生導師施瑞華親自指導幾名留學生做胃鏡技術。為了學好這些技術,沙青他們每天都要反覆地練習,一遍一遍地計算實驗數據,一個詞一個詞地學習醫學用語。

  沙青説;“我在這邊經常感受到中國人的熱情,這裡的病人都很喜歡我,尤其是老人家,特別喜歡跟我聊天。我也會給他們介紹尼泊爾的文化和風情,從他們的笑容中,我也能感受到作為‘絲路使者’的快樂。”

  在中國,這些留學生不僅學習醫療技術,同樣也會了解中國的文化。每年的“絲路青年行”活動,讓沙青他們更好地了解江蘇,了解中國。在沙青他們看來,青年留學生就是溝通兩國文化的使者。

  南京醫科大學國際教育學院外國專家光明介紹,中國政府提供了“一帶一路”獎學金,對尼泊爾學生來説是一個很好的機會。這些留學生畢業回去以後,會從事一些做中國醫院和尼泊爾醫院的合作項目,也經常請這邊的導師去那邊做手術、看門診等等。

  尼泊爾文化旅遊與民航部部長拉賓德拉阿迪卡裏表示,尼泊爾留學生在中國學習各種領域的知識,他們也會更加了解中國。回到尼泊爾後,這些學生會促進中國和尼泊爾之間的友誼。

  過去五年,在中國留學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已近32萬人,其中,在江蘇的“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留學生超過2萬人,佔江蘇外國留學生總人數的一半以上。2017年,江蘇專設“茉莉花‘一帶一路’獎學金”1000萬元,用於獎勵沿線國家優秀青年來江蘇學習。

  沙青感慨,“絲路青年”的使命不僅僅是延續千年的友誼,更是要傳承絲路精神。現在尼泊爾的醫療水準不是很高,對留學生而言,這就是一個責任!沙青的願望就是,把從中國學到的所有技術都帶回去,當一名好的醫生,提高尼泊爾的醫療水準。

  絲路遙遠

  卻如若比鄰

  為愛而來 攜愛而歸

  這便是我們的

  奮鬥和青春!

  ——絲路青年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