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環境治理開啟甘南藏區群眾幸福生活

2018-08-15 17:41: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當夕陽把雲朵“燒”紅的時候,21歲的藏族小夥兒卓瑪加登場了。他斜抱六弦琴,嘹亮的嗓音讓一首首藏歌回蕩草原,引來遊客陣陣歡呼。

  卓瑪加是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縣尕海鎮尕秀村人,在幾年前就夢想著當一名歌手,那時這個村子還只是一個雜亂的草原定居點,卓瑪加也過著居無定所的遊牧生活。從去年開始,村子“變身”旅遊專業村,大部分村民由以前的放牧牛羊,變為“賣風景”。卓瑪加也成為村裏演出團隊的一員,實現了當一名歌手的願望。今年截至8月1日,全村實現旅遊收入280萬元。“我的夢想實現了。”卓瑪加説。

  改變這一切的是2015年甘南州發起的“環境革命”。

  甘肅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位於甘青川三省交界,是黃河上游重要的水源涵養地,多樣的景觀地貌、繽紛的民族風情吸引著全國的遊客。但長期以來,傳統人畜混居的生産方式和亂堆亂放、亂倒亂扔的生活習慣,一度使這片大自然恩賜的美麗山水黯然失色。

  “滿地都是牛羊豬的糞便,蒼蠅亂飛。家裏沒有垃圾桶,村裏到處都是泥坑和垃圾堆。”家住甘南州碌曲縣西倉鄉貢去乎村的宮保扎西2013年在則岔國家濕地邊上開了家牧家樂,一開始生意很差。有一次他給來遊玩的小女孩一個酸梨,但小女孩的媽媽卻告訴她“不要吃”。

  這不全是偏見。由於生活習慣的原因,部分藏族群眾定居後家庭衛生依然沒有擺脫“遊牧生活”的影子,草場上堆積著大量生活垃圾,過度放牧和垃圾堆積導致草場退化嚴重。

  2015年開始,甘南藏區把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納入縣區一把手考核內容及網格化管理體系,打造“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區”。同時,每年選擇60個適宜發展鄉村旅遊的自然村作為旅遊專業村,按照A級景區標準進行打造。幹部進村入戶、分片包乾,從鍋臺灶臺、炕上炕下一直到戶內戶外制定了一套嚴格標準。

  “除了清理垃圾,我們還進到牧民家裏,連續幾十天手把手教他們疊被子、灑掃庭除,幫助她們形成好的衛生習慣。”甘南州夏河縣桑科鄉女幹部旦增草説。

  在這場“環境革命”中,宮保扎西體會最深的是人畜分離和廁所、淋浴的使用,這讓他感到自己真正融入了現代生活。

  “這些年口袋裏錢多了,但老覺得生活品質沒有多大變化。現在明白了,是因為生活方式沒有變,生活環境沒有變,仍然是"人和牛羊一起住,屋裏屋外垃圾場"。”宮保扎西説,自從實施了人畜分離、廚衛改造工程,感覺生活一下子美好了。

  環境美了,家裏靚了,遊客紛至遝來。生活方式的改變推動生産方式的升級,甘南藏區群眾由過去“脫貧靠放牧”,變為現在的“旅遊奔小康”。

  夏河縣曲奧鄉香告村有著“甘南第一村”之稱,靠著生態文明小康村建設轉變了放牧的單一生産方式,村級集體旅遊發展得有聲有色。村支書鬧日加估算,今年截至目前,全村旅遊收入不低於500萬元。旅遊業的發展還救活了村裏的傳統青稞酒釀造業,青稞酒供不應求。

  尕秀村是甘南州第一批創建的“全域旅遊無垃圾示範村”。去年7月村民貢保加在政府的幫助下開了牧家樂,怎麼佈置房間、藏包怎麼擺放、自己如何穿戴、如何與客人溝通都有政府安排的專人來教。

  “有時一天賺兩千多。”貢保加的妻子卓瑪才讓説,家裏以前養了兩百多頭牛,現在縮減到只剩五十頭,收入反而提高了。尕秀村目前全村391戶居民有65戶開起了牧家樂,年收入過十萬元的牧戶比比皆是。

  貢保加告訴記者,大家現在見到垃圾就很自覺地撿起來扔進垃圾桶,開牧家樂的人每年都要定期體檢,牧家樂裏的衛生條件、食品安全都有保障。

  在貢保加的牧家樂裏,記者碰到了來自成都的遊客王敏。王敏一家多次來甘南州旅遊,以前從來沒有在牧家樂住宿過,因為“不習慣”。這次王敏一家打算在貢保加家裏住一個星期。“感覺和酒店一樣乾淨。”王敏説。

  甘南州面積四萬多平方公里,目前已實現生態環保無死角。夏季草原朗潤清爽、鳥兒鳴囀、牛羊徜徉,滿山滿谷的綠和散漫在空氣中的青草氣息讓人沉醉。

  坐擁綠水青山,不愁金山銀山。2017年,甘南藏區遊客人數突破110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到50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20.2%。2018年上半年接待遊客558.72萬人次,同比增長13.92%,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7.91億元,同比增長22.14%。

  環境變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進一步激發了藏區群眾追求幸福的動力。

  碌曲縣尕海鎮黨委書記蘇努東珠介紹,現在大家不是忙著開牧家樂就是忙著在旅遊景點打工,在草原上自發植綠、種草的民間小團隊也更多了。“環境變了,人也變了。是美的環境激發了大家追求幸福的願望。”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