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思享家】“一帶一路”倡議推動全球治理變革

2018-08-15 16:41: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一帶一路”倡議是在中國與世界關係發生歷史性變化的背景下提出來的,它是全球治理變革的必然産物,體現了中國參與全球治理的努力。隨著全球貿易糾紛與關稅壁壘不斷升溫,傳統治理理念和治理實踐已然無法滿足日益複雜的國際政治經濟格局之變化需求,全球治理面臨不同程度的規則赤字、民主赤字以及發展赤字。特別是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關係中的民主訴求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帶一路”的提出適逢其時。“一帶一路”倡議致力於共商、共建、共用國際社會格局的構建,以協商治理、合作治理的路徑推進全球善治的實踐。5年來,共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積極支援和參與,7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同中國簽署了合作協議,得到了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可與支援。

  首先,“一帶一路”是新型的全球化,致力於構建“去中心化”的全球治理。傳統意義上的全球化其實是西方或一部分國家的現代化,而“一帶一路”追求的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現代化。在全球貿易體系中,囿于勞動分工體系與商品交換關係的因素,“中心-邊緣”結構的國際格局長期存在,並日益導致富國愈富,窮國愈窮。隨著全球經濟發展,不平等不是縮小了,而是加劇了。在此情境下,“一帶一路”主張打破“中心-邊緣”結構的束縛,激活傳統邊緣地區資源,消除孤島現象,將欠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與地區連結至全球經濟社會網路之中,構建“去中心化”的全球治理,推進經濟公平與普惠發展。

  其次,“一帶一路”是典型的全球公共産品,有助於推進全球合作共治的實踐。“一帶一路”具有非排他性、非競爭性,沒有限制性和約束性的制度壁壘,對世界所有國家和地區開放,既是區域合作,也是全球合作的實踐。當今世界是互聯互通的世界,解決人類共同面臨的難題需要各國攜手合作,“一帶一路”的目的正是在於融入世界,而非領導世界。自提出倡議以來,中國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全球治理體系的改革和建設,倡導平等發展、共同發展、合作共贏的國際合作模式。搭建更加廣泛的國際合作平臺,共建公共基礎設施,如發起成立亞投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絲路基金、南南合作基金等,促進區域內國家間的貿易自由化和投資便利化;承辦APEC會議、G20峰會、“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等,推進多元協商、溝通對話合作機制的構建。

  再者,“一帶一路”倡導的“共商、共建、共用”基本原則,有助於建立更具代表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公正性的全球治理體系。中國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的全球治理理念,倡導國際關係民主化,“一帶一路”是建立在尊重各國主權基礎上的平等參與、互利共贏,不輸出意識形態、不複製發展模式,這一原則為國際社會多元主體的平等參與和民主協商治理提供了制度性保障。全球治理的本質意味著治理主體的多元化、治理方式的多樣性和治理策略的協同性。“一帶一路”倡議是在共商、共建、共用治理觀基礎上,構建的新型國際關係,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時代注腳。其將開放的、包容的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作為共同體的核心目標,致力於解決全球治理的失靈、失衡和失序問題,有助於建立更具代表性、包容性、開放性和公正性的全球治理體系。

  最後,“一帶一路”既強調政府作用,也強調市場作用,注重採取公私合作夥伴關係來解決治理問題,有助於豐富全球治理策略。全球治理主張在多元主義的基礎上,打破霸權、強權思維,通過積極的經濟文化交流,避免不同文明之間的摩擦與衝突。在互相尊重、互相包容的新型發展觀的理念支援下,尋求多方合作的方式方法,不單單要注重傳統政府間的國際合作,也要注重市場企業間的合作嘗試,同時積極鼓勵與推進公私合作的方式來改善全球治理境況,從而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解決全球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從這個層面來講,“一帶一路”提供了很好的範式。返回光明網首頁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