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力 信心 底氣——三大關鍵詞看中國經濟
【如何看待當前經濟形勢】
光明日報記者 張翼
樹欲靜而風不止。美方再掀貿易戰新波瀾。面對新的威脅信號,中國政府沉穩應對,態度堅定。
滄海橫流方顯英雄本色。經過40年改革開放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深知自己的大國使命,有著充分自信和應戰底氣。
戰略定力:不惹事也不怕事
不惹事,也不怕事——這是中國政府一貫的立場。“中國願意談判,也體現出足夠的誠意,但前提是必須平等相待和信守諾言。面對威脅和訛詐,中國絕不會吞下損害自身核心利益的苦果,精準反制措施的出臺是中國政府的鮮明態度。”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研究員蘇慶義表示。
準備充分,“數量型與品質型”相結合進行反制的措施引而待發;戰略考量,既利當下又重長遠的舉措已由決策者精心部署。
“穩中有變”——7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對當前經濟形勢進行了冷靜客觀的分析研判,以高度的戰略定力迎接外部環境發生的明顯變化。
“穩”字當頭——今年下半年,要保持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財政政策要在擴大內需和結構調整上發揮更大作用。
主動應變——面對來自外部環境的新問題新挑戰,黨中央提高政策前瞻性靈活性有效性,精準施策,把補短板作為當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
“中國的發展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中國的發展也一定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要爭取把壞事變成好事,更好地發展自己。”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表示。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經濟結構向中高端攀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常務副院長王昌林指出,對中美經貿摩擦“沒有必要焦慮緊張,關鍵是調整心態,積極應對不利的影響。充分挖掘內需的潛力,有效抵禦外部的衝擊”。
“穩是當前經濟工作的重點,中央對於今年下半年宏觀政策的部署已經充分考慮到外部環境的不確定性,沉著應對。”王昌林説,宏觀政策要根據形勢的變化進行相應的調整,抓住主要矛盾,採取針對性強的措施加以解決。貨幣政策要和服務支援實體經濟結合起來,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
發展信心:有能力應對挑戰
中國經濟,保持平穩健康發展有信心,應對外部挑戰有能力。
“據測算,如果美國對2000億美元中國輸美産品加徵關稅稅率提高到25%,對中國GDP的影響大概在0.3至0.4個百分點之間。今年上半年,中國經濟穩中向好,GDP同比增長為6.8%,即使受到影響,我國GDP依然能夠保持在6.5%左右的合理增長空間。”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員張燕生表示。
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運作良好的基本面:中國GDP已經連續12個季度穩定運作在6.7%到6.9%的中高速區間,居民消費價格CPI溫和上漲,市場供求基本平衡,支撐經濟邁向高品質發展的有利條件積累增多。
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轉型升級的新動能:經過幾年間持續推進轉變發展方式,我國經濟已由過度依賴投資、出口拉動,轉向主要依靠消費、服務業和內需支撐,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新産品蓬勃發展,經濟結構優化升級步伐加快。
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改革持續全面深化:創業創新不斷發展,今年上半年,日均新登記市場主體是1.81萬戶,代表技術進步、轉型升級和技術含量比較高的相關産業和産品取得較快增長。
中國經濟的信心來自改革開放40年的成果:産業鏈和工業體系完整,城鎮化進程在加速,經濟體制改革各項舉措加快出臺和落地,體制機制創新有效改善了市場環境,提高了資源配置效率。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經濟實力擺在那裏。我國有獨特的制度優勢,有足夠的政策空間來應對世界經濟不確定性衝擊。”蘇慶義表示。
“相信中國國內經濟的增長勢頭可以緩衝中美貿易戰所帶來的影響。”匯豐銀行亞洲首席經濟學家范力民指出。
市場多元化、産品多樣化、結構升級化,中國外貿抗壓能力不斷增強。海關總署發佈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對中東歐16國進出口增長14.7%,高出全國整體增幅6.8個百分點;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貿易增速也在加快;高附加值商品出口增長較快,佔比不斷提高。中國外貿未來平穩增長仍然可期。
“中國經濟韌性較強,使得中國有條件防範風險升級。”摩根士丹利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邢自強表示。
底氣十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
“要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這是眾多專家學者不約而同發出的聲音。
近14億人口的中國市場成長潛力非常大,內需已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決定力量。世界最大規模的中等收入群體蘊含著巨大的消費升級需求,這是中國經濟繼續穩健發展的紅利基礎。上半年,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78.5%,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4.2個百分點。民間投資、製造業投資呈現不斷改善的趨勢。
中國經濟的底氣來自於不斷成長成熟的消費市場,更來自於不斷深入推進的改革開放。
今年上半年,國內營商環境明顯改善,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中國吸引外資的規模和品質都有不俗的表現,全國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同比增長96.6%、11個自貿試驗區實際使用外資增長32.6%。中國,依然是外商投資的熱土。
“集中力量幹好自己的事,要堅持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進一步堅定不移地深化改革開放,下半年核心的問題是促投資擴內需,確保經濟保持在合理的增長空間。”王昌林説。
“中國有世界最大的內需市場,迴旋餘地大。下半年要切實推動各項改革落到實處,練好內功,加大轉變外貿競爭方式,形成競爭新優勢,可退可進,形成不可替代的中國競爭力。”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指出。
在樊綱看來,“全球化不會停止,相信世界市場仍然是開放的,只有自己把事情做好,才可以在國際上取得進一步發展的一席之地”。
今年下半年,將補短板作為更重要內容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提升經濟發展品質,促進消費升級、加快實施鄉村振興和提振民間投資將成為發展重點,國企國資改革、財稅體制改革將成為重頭戲,各項擴大開放的措施將加快落地生效,産生眾多正面“溢出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