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暑期學生國際義工項目:面試形同虛設 公益大打折扣

2018-07-27 10:24:00
來源:法制日報
字號

  暑期學生國際義工項目調查

  面試環節形同虛設公益成分大打折扣

  □ 本報記者 趙麗

  巴厘島國際志願者招募|給你一場穿越火山、雲海的夢幻之旅;

  冰島暑期責任旅行招募|漫長的黑夜之後,太陽將不再落下;

  五一清邁國際義工招募|與其人海流浪,不如與象共生,穿梭泰北叢林;

  狼群療愈義工旅行招募|在洛杉磯的山谷,遛狼去;

  ……

  當這些有趣又浪漫的標題映入你的眼簾,相信很多人都想點進連結一探究竟,甚至恨不得立馬報名,去體驗這些高大上的國際義工活動。這個暑假,利用假期報名參加各種國際義工項目的學生越來越多,其中絕大多數為在校大學生。他們通過向義工組織交納報名費,參加一至三周的短期項目,從事動物保護、志願教學、醫療服務等志願服務工作,項目地一般為經濟欠發達地區,近至東南亞,遠到非洲。

  然而,在龐大市場的背後,卻存在著相關機構資質不全、組織管理鬆散、安全隱患無法排除等問題。

  費用存疑

  “不管是出於什麼目的做義工,只要給錢,總有一款適合你。”——這一評價來自張萌,她曾參與所謂的國際義工項目。她告訴記者:“出國做義工本是一項公益活動,很多同學懷著‘付出勞動不為回報只為世界奉獻愛’的勁頭向某微信公眾號遞交了去尼泊爾支教的申請,之後被告知需要交納6500元的費用。”

  仔細聽下來,張萌意識到,這6500元的費用並不包括來回機票和簽證費用。也就是説,出國做一週義工,需要向仲介交納6500元。“既勞心又傷財,從做公益的角度來説可謂是大無畏精神的體現了。”張萌調侃道。

  在加入相關微信群聊後,張萌意識到,並非每個參與者都只是為了“默默付出、不求回報”。“每個同學都有自己不同的想法。國際義工群裏一名20歲的女孩報名參加該公眾號推廣的尼泊爾活動,該項目負責人明確給出了義工活動能夠輔助出國留學的服務和承諾”。

  張萌回憶説,當被問到費用收取是不是過高時,該項目負責人説活動都是為留學申請的客戶準備的。活動結束後,義工會獲頒國際義工證書以及該組織創始人——美國某名牌大學校友錢老師的推薦信,“項目負責人還專門向報名的學生強調,證書和推薦信在申請出國留學時都是認可的”。

  在調查過程中,一名參加過某仲介機構活動的志願者向記者提供了她的義工證書,內容為全英文,標注了從事義工活動的時長。這名志願者説,從證書上能看到,這是當地機構簽發的,至於這個機構的資質或者效力就不清楚了。

  其實,對於報名做義工還要交錢這事兒,參與者還是認可的。

  “畢竟,項目大多在發展中國家,我們去幫助的都是弱勢群體,他們大都難以保障自己的生活,再給志願者提供衣食住行必定是個極大的負擔,這與義工的初衷是違背的。”曾經參加過某知名仲介公司馬來西亞項目的劉璐對記者説,另外一方面,組織活動的機構也需要項目活動經費,也需要考慮參與項目志願者的安全,所以儘量給志願者提供安全良好的食宿條件以及保險,這部分費用就是由參與者提供了。

  可以接受收費,但價格比入住5星級酒店還貴,這就讓很多參與者接受不了了。

  劉璐參與的國際義工項目費用是2600元,義工時長5天,每天平均下來也有500元的預算額度。“但實際住在類似于國內都不超過50元的上下鋪旅舍,20多個人共用兩個衛生間洗澡,一天下來的費用大概也就100元左右,這樣的待遇還不包括機票,這不得不讓人生疑。我們到底是來援助第三世界國家的貧困孩子還是來援助組織志願者活動的商業公司。”劉璐無奈地説。

  此外,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收費高不等於考核嚴。在採訪中,一些由商業公司發起的義工項目負責人稱交費不是全部要求,要經過嚴格的面試才能決定報名者是否具備做義工的潛質。但記者在某仲介公司的公眾號上填了柬埔寨支教一週的申請表,第二天就有工作人員打電話面試,詢問為什麼要參加國際義工、希望從中收穫什麼、有沒有簽證等問題並索要了郵箱地址,當天便發了義工活動的offer及項目的交費通知單。

  公益縮水

  通過調查目前的一些國際義工項目,記者了解到,目前國內相關機構組織的國際義工時間都比較短,大部分只有一至兩個星期。與此同時,很多項目都在宣傳頁面上標明:旅行機構車輛接送、住宿酒店乾淨舒適、飯菜全包,試圖以此來吸引更多的參與者。

  “我理解的國際義工體驗是一種新興的旅遊方式,相比于傳統走馬觀花式的跟團遊,以義工的身份參與其中能夠更好地融入當地生活,更深入地了解異國文化,更有助於開闊眼界。國際義工之行既‘高大上’,又能幫助他人,比單純旅遊更有意義。”在北京上大學的馬維曾參與過一項國際義工項目,他告訴記者,雖然在義工旅行過程中對柬埔寨的教育有了很多了解,但相對而言還是旅遊成分更多一些,“半天上課半天玩耍,基本上‘吃遍了暹粒,逛遍了吳哥窟’”。

  參加過相關項目的張騰和申鑫也坦言,國際義工項目本身應該是具有提升技能的作用,但組織方安排不當、準備不充分,使義工項目變成了一種“比較豐富”的旅行,“與國外一些義工活動相比,國內的這類國際義工活動似乎很難達到義工目的”。

  參加過某公司斯里蘭卡項目的志願者提供的證書上顯示,一週時間裏,只有30個小時用來從事義工活動,其餘的時間則是在當地導遊的帶領下吃喝玩樂。項目上給出的是國際志願者活動,公益的成分卻在行程中被大打折扣。

  在調查中,記者發現大部分組織國際義工項目的都是商業公司,目標群體是青年學生,各家公司的口號頗讓人熱血沸騰,類似于“給自己一個夢想”“換一種生活方式”等,引來青年學生在自己朋友圈轉發和推廣。

  “在這裡面,線上選拔免費體驗官是一大亮點,但名額非常少,選拔標準、審核程式具體有什麼連入選者自己都説不清楚,只覺得自己是被幸運砸中的‘寵兒’。剩下大部分去體驗國際義工的人都是自費。”馬維告訴記者,在相關交流群中,還有體驗者透露有些國際義工項目成了換個説法的深度旅遊,公益佔的比重並不大,“每個星期都會有新的志願者來,所以被項目組織者列為幫扶對象的當地孩子也不會覺得志願者的到來是來之不易的,最多就覺得是遠方的朋友來陪自己玩耍。公益義工項目就像跟團旅遊,感覺營利大於公益”。

  在採訪過程中,很多參加過類似項目的同學都認為,出了國門以後就被扔給當地的組織或者導遊,之前聯繫的客服只起到催款和催簽合同的作用,此外再聯繫客服,很久都沒有回應。

  除了義工行程縮水,不少機構提供的崗前培訓也存在很大疑問。有志願者提到,培訓就是線上發一些安全須知,並沒有針對義工技能的相關培訓。

  “這些義工組織有可能存在隱患,但我們目前還沒有更好的方式以義工或志願者的身份探索世界。”曾參加過國際義工項目的小萱這樣説。

  追求“光環”

  當“國際”和“公益”碰撞出火花,“國際義工行”瞬間顯得高大上。此模式既滿足了大學生出國旅遊的心願,又能讓他們收穫豐富的經歷和閃耀的光環。問題是,這不過是“看上去很美”。一些國際義工組織有著各種“坑”,行程安排和最初規劃不符、住宿條件差、亂收費等成了參與學生最常遇到的問題。

  一些存在“坑”的“國際義工行”為何受大學生青睞?一名接受採訪的大學生曾坦言:“我計劃未來申請美國醫學院的碩士研究生,而海外志願醫療服務絕對是必不可少的經歷,否則根本沒有機會與他人競爭。”一些國際義工組織利用了這種心理,宣稱志願經歷是加分項,有了證書就能進國外名校。

  眾所週知,歐美國家的志願服務已有數十年的歷史,更將志願服務納入了學生的綜合考評體系。因此,義工經歷也成為大學生申請國外高校的一大加分項。不少“出國黨”將這一紙證書視為邁入國外名校的重要砝碼,不遠萬里的義工之行只為在履歷上寫一筆“海外志願經歷”。

  回到項目本身,大學生所從事的義工活動究竟能給當地帶來怎樣的效果?

  馬維告訴記者,成熟的義工大多具備教學、救護等專業技能,且必須經過報名、篩選、面試、培訓等流程才可開展志願活動。“但一些組織準入門檻過低、放水嚴重,使得義工到了志願服務地點後往往感到很無力,不知道自己能做些什麼,即使做了也有種幫倒忙的感覺”。

  對於大學生來説,目前國內熱門的一至三周短期義工項目,由於時間較短,讓他們來不及真正進入角色,因此無法給予當地太多的實際幫助。馬維在國內從事過長期的志願工作,對此深有體會:“像孤兒院、特殊人群等應得到長期陪伴,義工的頻繁更替反而易造成這一群體安全感的缺失。”

  “有關部門應對各類以‘支教’‘義工’為名的組織加強審核,保證其沒有欺世盜名之嫌。”在某高校擔任輔導員的于剛對記者説,而如今大多“國際義工行”卻是交錢就可以,含金量幾何,不言而喻。斬斷其背後的利益鏈條,才能斷了他們不斷“挖坑”的念頭。到那時,義工活動自然會純粹、健康得多。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