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條,上海開放亮新招(經濟聚焦)
上海擴大開放再出新招實招。10日,上海公佈加快建立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行動方案。方案聚焦金融業開放合作、構築更加開放的産業體系、建設智慧財産權保護高地、打造進口促進新平臺、創造一流營商環境等5個方面,提出了100條開放舉措,被稱為“上海擴大開放100條”。
上海地處改革開放前沿,一直是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現階段為何還要再提擴大開放?怎樣繼續開放?此舉將産生什麼影響?
開放是上海的最大優勢,必須走好這條“開放路”
100條!上海此番推出的開放舉措可謂規模巨大。它有落實國家擴大開放舉措、努力當好排頭兵的使命感,更有自身的動力與需求。
“上海因開放而生,因開放而興,進入新時代,上海要承擔起中央賦予的新使命,擴大開放是必由之路。”在上海市委書記李強看來,上海城市能級提升要靠擴大開放來聚集資源要素,增強核心競爭力同樣要放在開放條件下思考實踐。
這樣的思考一脈相承。“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這是上海近40年的發展經驗。李強此前在浦東調研時強調,上海要加快建設“五個中心”、邁向“卓越的全球城市”和“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並更好代表國家參與國際合作競爭、為提升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體系中的制度性話語權作貢獻,最重要的仍是“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上海市市長應勇認為,上海已經把打造更高層次的對外開放新高地,提升“五個中心”服務能級,作為提升經濟中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點任務,這對上海乃至對全國都是有益的,可以幫助中國企業有效利用國內外的市場和資源,參與全球價值的競爭和分配。
上海的開放從未停步。去年4月,上海發佈了“擴大開放若干意見33條”,現在又發佈“上海進一步擴大開放行動方案100條”,顯示了上海持之以恒擴大開放的態度與行動。
“在目前國際經濟形勢相對不確定的背景下,此舉能給我們的企業,特別是給外資企業一個相對確定的預期,形成一個政策相對可預期的未來,從而不斷深化上海對外開放的制度環境和政策體系。” 上海市發改委主任馬春雷説。
既服務國家戰略,更體現上海特色
仔細研讀100條開放舉措,可以發現,其中,有國家統一政策,也有上海的獨創。目前的100條開放舉措中,有34條需進一步爭取國家支援,另有30余條是上海的自主開放舉措,體現了上海對外開放的勇氣和決心。各類舉措如何安排實施?
上海市委常委、副市長周波介紹,原則上,對國家統一實施的開放政策,爭取率先落地項目。對國家統一部署的開放安排,爭取先行一步試點。對國家沒有條件全面鋪開但有戰略需要的開放項目,主動爭取在上海實施並服務全國。對國家還在探索研究中的開放舉措,主動爭取壓力測試。同時,加快補上具體開放領域的短板弱項。
既貫徹中央部署、服務國家戰略,又發揮上海優勢條件,與建設國際經濟、金融、貿易、航運和科技創新“五個中心”聯動推進,是“上海擴大開放100條”的突出特點。
為以更大開放力度提升上海國際金融中心能級,有的舉措對國家宣佈的開放措施作了具體展開,比如“取消在滬銀行和金融資産管理公司外資持股比例限制,支援外國銀行在滬同時設立分行和子行”。同時,對部分開放部署,提出先行先試。比如,對國家明確的3年後不再對人身險公司的外資持股比例設限,表述為“爭取3年內取消外資人身險公司持股比例限制”。此外,突出上海資本市場優勢和功能特色,包括金融要素市場和自由貿易賬戶等優勢。其中有一條就提出,“支援境外企業和投資者參與上海證券市場,修改完善發行上市等規則”,這將為吸引創新企業上市提供重要支援。
新舉措還注重構築更加開放的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産業體系,有17條具體措施與之有關。汽車製造是上海開放的先發優勢。新舉措提出,“爭取外資新能源汽車項目落地”,“按照國家部署加快取消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以及整車廠合資數量等的限制”。為體現上海服務業多層次開放優勢,上海提出了投資性公司、培訓機構、增值電信、工程設計、法律服務、人才仲介、國際運輸等領域的開放舉措。
利用上海自貿區先行先試的優勢,新舉措明確,將在上海自貿試驗區原範圍內開放的增值電信業務在擴區範圍適用,並爭取進一步擴大實施範圍;同時,積極推動建立暢通的國際通信設施,爭取將上海打造成為亞太重要資訊樞紐;探索推進大數據資源交易。
打造更具國際市場影響力的進口促進新平臺,也是上海的重點。利用辦好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契機,上海將推動海關事務擔保方式創新、保稅展示展銷常態化運作。為體現上海口岸貿易特色和優勢,集中在藥品、醫療器械、化粧品等進口,以及寶玉石交易、跨境電商等領域推出一批舉措。
為協同推進貨物貿易和服務貿易便利化,結合跨境貿易營商環境改革,上海提出了“通關+物流”功能,完善啟運港退稅,以及支援研發的貿易便利化等舉措。
擴大開放效應正在形成,外商投資整體企穩回升
就在“100條”開放舉措宣佈當天,特斯拉純電動車項目落戶上海臨港協議正式簽署,電動汽車開放舉措已開始落地。
按照協議,特斯拉公司將在臨港地區獨資建設集研發、製造、銷售等功能于一體的特斯拉超級工廠,該項目規劃年生産50萬輛純電動整車,這將是上海有史以來最大的外資製造業項目。
在上海,外商投資整體企穩回升。1—5月,上海新增合同外資181億美元,增長12.7%,實到外資68億美元,增長4.5%。上海利用外資的整體佈局完全契合了目前上海正在著力構建的以現代服務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産業為引領、先進製造業為支撐的新型産業體系。
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介紹,這幾年,上海利用外資的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功能型企業和總部型企業一直保持增長,僅今年1—5月,跨國公司的地區總部就增加14家,達到639家,以總部經濟為主的商務服務業實到外資25億美元,增長23.7%,佔比為36.5%,繼續成為引進外資第一大領域。
為保持這樣的態勢,“100條”中90%以上的舉措年內就可以實施,如放寬外商設立投資性公司條件,將上海自貿試驗區原範圍內開放的增值電信業務在擴區範圍適用,取消外商投資建設工程設計企業外籍技術人員的比例要求,進一步放寬或取消外商投資人才仲介機構、認證機構的投資方條件限制等,7月份就可以實施了。
與此同時,上海將完善高品質的智慧財産權海外維權服務體系。包括強化上海國際貿易智慧財産權海外維權基地功能,開展涉智慧財産權國際貿易糾紛産業影響評估和企業應對服務,幫助海外投資企業防範雙向投資中的政策風險。目前,上海已建設浦東智慧財産權保護中心,今年2月起正式運作,面向高端裝備和生物醫藥領域創新企業,提供快速審查、快速確權、快速維權的服務。
上海還將對標國際最高標準最好水準、創造一流營商環境,作為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的重點。行動方案提出,對標國際營商環境表現領先的經濟體,在世界銀行營商環境報告的重點指標實施系列專項行動,使開辦企業、跨境貿易、財産登記等領域,企業平均辦事時間縮短一半,手續環節平均減少40%。同時,建成上海政務“一網通辦”總門戶,推進面向群眾和企業的所有線上線下服務事項一網受理、只跑一次、一次辦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