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激發“城市成功學”中的改革偉力(評論員觀察)

2018-07-04 09:4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改革,為城市發展插上翅膀,而今天城市工作的進一步探索,何嘗不是在給全面深化改革助力

  “中國城市已經從1978年的星星之火,發展到2018年的燎原之勢。”近日,以“40年:城市星火已燎原”為主題的《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出爐。這份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和經濟日報社發佈的報告,從綜合經濟競爭力、宜居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三個維度,剖析了城市發展脈絡,總結了城市崛起規律,揭示了城市發展與改革開放的內在邏輯。

  中國城市的成長,鐫刻進了40年改革開放的年輪。1978年,中國城鎮化率為17.9%;2017年,這個數字已經提高到58.5%。城市數量由40年前的193個增加到657個,城鎮常住人口則由1.7億增長到8.1億。中國大地上,各個城市都閃耀著自己獨特的光芒。在“40個發展最成功的城市”榜單中,深圳、香港、上海等地在經濟發展榜上傲視群雄,北京、武漢、成都等地在可持續競爭力上優勢明顯,無錫、南通、鎮江等地在宜居競爭力指數上略勝一籌。從大刀闊斧開闢經濟特區,參與全球分工重塑城市格局;到敢為人先引入市場機制,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大規模轉移;再到刀刃向內清除制度障礙,打破城鄉二元結構……城市競爭力的每一步提升,背後都有改革力量的強力托舉。正如報告所指出的,成功城市最大的特點就是著力於改革、開放、創新,40個城市幾乎都有這些共性。

  從這個角度來看,解讀中國城市的發展,也是在破譯中國改革開放的密碼。40年來,對城市發展模式的上下求索,已經從改革伊始的“摸著石頭過河”,轉變為依託各自優勢的百花齊放。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在更高的視野下作出戰略規劃,各地朝著“和諧宜居、富有活力、各具特色的現代化城市”奮力前行。一方面,在經歷數量擴張、規模擴張之後,中國城市呈現出集群式發展態勢,“一網數帶數十城市群、數百都市區、數千個城市、數萬個小鎮”的城市體系正在形成。另一方面,轉變城市發展方式、完善城市治理體系、提高城市治理能力成為管理者的功課,著力解決城市病等突出問題的要求深入人心,城市管理和建設理念的進步,也在進一步規範城市的有序發展。改革,為城市發展插上翅膀,而今天城市工作的進一步探索,何嘗不是在給全面深化改革助力?

  “城市,讓生活更美好”。上海世博會的主題,詮釋著城市發展最根本的意義。上世紀90年代初,風靡一時的電視劇《外來妹》,講述的是農民工在深圳打工的故事;2000年春晚上膾炙人口的小品《鐘點工》,“一進城全變了”,一句臺詞道出農村老人進城後生活的喜與憂。“城,所以盛民也。”城市的光榮與夢想,都源於人們在這座城市中的生活與奮鬥。如果説40年的改革推動了城的輝煌,過去5年的改革則更關注人的發展。解決好人的問題,是城市工作的價值指向;讓人民群眾在城市生活得更方便、更舒心、更美好,是城市管理和服務的重要尺規。堅持“以人為核心”的城鎮化,著眼於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不斷提升城市環境品質、人民生活品質,才能讓城中的人真正找到歸屬感、獲得感、幸福感。

  日前,由人民網和全國黨媒資訊公共平臺共同主辦的“改革進行時——40年40城”項目正式啟動。踏訪全國40座因改革而改變的城市,正是一次連綴起改革開放的歷史、思考改革開放經驗與意義的旅程。由改革而生,向改革而興,靠改革而成,這是一條不斷被證明的成功之道。繼續激發“城市成功學”中的改革偉力,中國特色城市發展道路上的風景必將越來越美。

  《 人民日報 》( 2018年07月04日 05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