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教皇:我對中國充滿敬意,中國人應獲“諾貝爾耐心獎”

2018-06-22 09:09: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英國特約記者 孫微 環球時報記者 王盼盼】英國路透社20日發表對羅馬教皇方濟各的專訪。教皇在採訪中表示,教廷與中國的談判進展良好,他對雙方達成一致協議感到樂觀,“中國有古老、悠久的文化,非常有智慧,我尊重中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耿爽21日表示,中梵之間一直保持著有效接觸。中方對改善中梵關係始終抱有誠意,也為此作出了不懈努力。我們願同梵方相向而行,推動雙方建設性對話和關係改善進程不斷取得新進展。

  “教廷正與中國就中國主教的任命權問題進行高級別談判,這是過去70年阻礙雙方建立外交關係的主要障礙之一”,路透社20日發文稱。教皇在採訪中表示,“我們處於良好狀態”,但他沒有透露談判細節。報道稱,教皇同時反駁那些稱教廷此舉“出賣忠於羅馬的中國天主教徒”的説法,稱“對話有風險,但我寧願承擔風險,而不是不舉行對話的註定失敗”,“至於時間,有人説這是‘中國時間’。我説這是‘上帝的時間’。讓我們穩步向前邁進吧。”

  路透社記者在採訪中提到,中梵接觸好像進程緩慢,“進兩步退一步”。方濟各對此表示,“中國人懂得如何等待,應該榮獲‘諾貝爾耐心獎’。時間在他們那邊,他們有古老悠久的文化”,“他們(中國人)是智慧的民族,非常有智慧,我對中國充滿敬意”。

  路透社還引述教皇的話稱,與中國的和解之路有三條,官方對話、普通民眾間的聯繫及文化對話,但並未詳細解釋。20日,亞洲新聞社獲授權發佈教皇接受路透社採訪的問答原文,教皇一一詳盡舉例,他表示,官方渠道即“中國派代表來參加會議,教廷也派代表到中國,雙方關係非常好,我們也已籌劃做這些事”。非官方管道可能是通過任何人,“比如有人來説‘我是某部長的表弟,他派我來傳個話’,通常傳話都會有回音”,“這種個人層次的溝通管道是完全暢通的,我們不想破壞它,從中我看到來自雙方的很多善意”。

  方濟各表示,他認為第三個溝通方式——文化渠道最為重要,“如一些神職人員在中國的大學工作,雙方交換藝術展覽,這是打開中國之門最傳統的路徑,就像從前傳教士利瑪竇的做法”。

  《紐約時報》21日稱,教皇接受面對面採訪非常罕見。在採訪中,方濟各還對特朗普將非法移民骨肉分離的移民政策提出批評,稱民粹主義不是應對移民問題的辦法。不過20日特朗普宣佈暫緩該政策。

  正經歷“斷交潮”的臺灣對教廷與中國大陸之間的互動尤其敏感。據臺灣聯合新聞網報道,對於教皇對中梵談判表示樂觀的表態,臺灣“外交部”發言人李憲章21日表示,臺“外交部”持續密切關注相關發展,對於實際情況也有充分掌握。他稱,教廷一再強調梵中對話是為了解決主教任命等教務問題,不涉及政治,臺灣方面“審慎看待”梵中對話的過程。

  臺灣“中央社”21日稱,教皇稱讚中國的同時批評美國政府,讓一些人不滿。報道引述教廷電臺資深編輯江國雄的分析説,教皇稱讚中國沒有什麼特殊政治含義,過去好幾任教皇也都曾稱讚中國。至於教皇提到“寧願冒險也要與中國對話”,未必表示教廷要“妥協”,教皇方濟各“基因裏有向前衝的開創性格,只是想改變以往較為消極的對中政策”。

  亞洲新聞社發佈的問答原文中,教皇還對前香港主教陳日君的批評作出回應。86歲的陳日君近期多次批評教廷與中國對話的政策,稱如今的談判進展顯示出教廷部分人準備“出賣”天主教的利益。教皇在採訪中反駁説,陳日君自己也曾在中共愛國教會機構教授過神學,陳是個好人,但可能因為年紀的緣故,“有點膽怯”。          

[責任編輯:張曉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