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2017年全國專利實力狀況報告發佈:專利數量穩定 品質正在提高

2018-05-29 10:37: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題要:日前發佈的《2017年全國專利實力狀況報告》顯示,2017年,全國專利綜合實力穩步提升,各項工作取得新的進展。此次報告新增了“專利數量偏離指數”指標,引導各區域專利申請量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在保持專利數量穩定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專利創造品質,從而推動地區形成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

  “對各省專利實力進行評價,是推動區域創新品質、動力、效率變革的有效手段,有助於促進創新鏈、産業鏈、資金鏈、政策鏈在空間上的深度融合,從而推動地區形成更高品質、更有效率、更可持續的發展。”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專利管理司司長雷筱雲説。

  專利水準不斷提升

  各省區市通過正確認識自身專利水準,及時搜尋不足,為其有針對性施策提供參考依據,從而提升各地區專利事業綜合水準

  專利實力是指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專利能力總和。《報告》以專利實力指標體系和客觀數據為依據,以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高品質發展為導向,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專利實力進行全面、客觀評價。“這些年,我們通過不斷完善指標體系內容,以突出當年專利工作重點以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時代特徵。”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智慧財産權發展研究中心主任韓秀成説。

  《報告》顯示,2017年,廣東、北京、江蘇、浙江、山東、四川、上海、福建、安徽、湖北在全國專利綜合實力中排名前十。廣東、北京、江蘇在東部地區專利綜合實力排名中位列前3位,安徽、湖北、湖南位居中部及東北地區前3位,四川、重慶、陜西位居西部地區前3位。

  “《報告》不是為了排名而排名,而是通過排名及其變化,更好地發現各地區專利事業發展中的成績和短板。”在雷筱雲看來,《報告》一方面能夠讓各省區市正確認識自身專利水準在國內的位置、及時搜尋不足,為其有針對性施策提供參考依據,從而推動全國專利事業均衡發展;另一方面,可以科學地解析專利事業發展中各個組成部分,提升各地區專利事業綜合水準。

  “這一排名反映出我國專利實力地域分佈差異明顯。”韓秀成認為,排名前十的省區市中有7個位於我國東部,這也説明瞭專利事業與經濟社會發展密切相關。

  與此同時,得益於專利運用能力的增強,2017年,福建、四川、湖北位次比2016年有較快提升。以四川為例,過去一年,圍繞智慧財産權運用的一系列創新舉措在這裡實施:針對高校等科研院所專利轉化率較低問題,四川省智慧財産權局相繼出臺《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方案》等文件,新政實施以來,分割確權職務發明專利200余項;在專利質押融資領域,四川省推出了“天府知來貸”等金融産品,建立了“1+1+3+N”的智慧財産權運營基金出資聯動制度,募集資金規模達11.3億元,進一步完善了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風險補償機制。

  品質導向更加明確

  各地區深入實施專利品質提升工程,建立專利導航區域創新發展決策機制,促進智慧財産權與區域高品質發展深度融合

  《報告》更加突出專利事業發展的品質導向,通過設置區域專利品質指數,對各地區專利品質實力進行評價,引導各地區進一步重視專利品質提升工作,培育高價值專利。

  “區域專利品質指數包括區域專利技術水準、區域專利申請品質、區域專利經濟效益3個一級指標。專利品質指數排名靠前的省區市都是這3個方面指標得分較為全面、均衡的地區。”韓秀成説。

  以北京為例,在區域專利技術水準指標下設的3個二級指標中,北京在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高被引專利數量均位列全國第一,PCT國際專利申請量位列全國第二,體現出較高的區域專利技術水準和較高的專利申請品質。

  對於廣東而言,其PCT國際專利申請量26830件,位列全國第一,展示出該地區海外專利佈局以及向外申請專利的意識和能力。而在區域專利經濟效益指標下設的質押及許可備案金額指標中,廣東超過100億元,位列全國第一,是區域專利運用情況對經濟貢獻程度的體現,凸顯出高品質專利所帶來的經濟效益。

  此外,《報告》增加了“專利數量偏離指數”指標,強調發明專利申請數量增長要與經濟增長速度、科技創新水準相適應,引導各區域專利申請量增長保持在合理區間,在保持專利數量穩定的基礎上,全面提高專利創造品質。

  “但部分省份片面追求專利數量的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專利與科技、産業、企業匹配程度還有待進一步提高。”雷筱雲分析説,這主要表現為研發經費、研發人員投入後的專利産出密度低,企業專利規模、結構、覆蓋面和持續性有待改善。地區主導産業産值與專利佈局存在一定程度偏離,新興産業目標定位與實際專利活動趨勢吻合度較低。

  對此,她建議,各地區需要強化品質導向,深入實施專利品質提升工程,建立專利導航區域創新發展決策機制,引導專利申請數量和佈局結構與城市經濟發展水準、産業發展需求、科技創新能力相匹配,促進智慧財産權與區域高品質發展深度融合,提高區域智慧財産權治理能力和治理水準。

  強省試點取得突破

  強省建設試點地方在部分領域和環節取得了一些相對成熟的經驗,智慧財産權對支撐産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強

  2017年,智慧財産權強省試點工作呈現全面發力、縱深推進的良好局面。《報告》顯示,廣東、江蘇、四川、上海在創造、保護和運用重點環節上取得新的進展,充分發揮了引領型強省試點示範作用。支撐型強省試點省中,福建、重慶在專利保護方面有較大提升,山東、河南、湖南、陜西在專利運用方面表現突出。江西、甘肅、廣西等特色型強省試點省在專利創造方面進步明顯。

  雷筱雲稱,強省建設試點工作實施近兩年來,各試點地方加快研究,主動探索,在部分領域和環節取得了一些相對成熟的經驗,智慧財産權對支撐産業經濟發展等方面的作用日益增強。

  在上海,上海國際智慧財産權學院、上海智慧財産權交易中心等功能型平臺先後成立,漕河涇國家智慧財産權服務業集聚發展示範區建設完成,以智慧財産權評議、質押融資、專利保險等試點項目為抓手,提升創新主體智慧財産權運用能力的工作格局已然形成;在福建,2017年全省公安機關共破獲各類侵權假冒犯罪案件513起,專利行政執法案件2057件,智慧財産權信用體系和維權援助體系初步建成;在河南,專利品質提升、專利導航、智慧財産權強校強企等工程深入實施,為加強智慧財産權創造能力增添動能,而首屆河南省專利獎的設立更為專利提質增效注入“催化劑”。

  “同時,各省區市在組織保障、政策落實、配套措施方面均通過專題研究,細化有關實施方案。”韓秀成介紹説,江蘇省先後制定了智慧財産權人才五年發展規劃、區域佈局試點工作推進方案、重大經濟科技活動智慧財産權評議辦法等系列政策文件;四川、廣東依託全創改、自貿區等試驗功能載體,全面開展強省試點各項工作,在全國起到示範帶動作用。

  “成績固然喜人,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各省份資源投入不夠、執法力量不強、市場效益不明顯等問題依然存在。”韓秀成表示,從專利實力狀況報告所監測智慧財産權專項經費投入數據來看,有10個省份2017年智慧財産權專項經費投入不足5000萬元,相比2016年智慧財産權專項經費投入發生下降的省份有7個,而2017年智慧財産權工作專項經費與2016年地區財政支出的比值均高於0.1%的省份只有福建、江蘇、浙江、安徽、四川、廣東6個。(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李芃達)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