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奶業將全面發力邁向高品質
5月2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就加快推進奶業振興、保障乳品品質安全的有關情況,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于康震出席吹風會,並就當前我國奶業發展現狀、發展存在的問題以及應對措施等話題答記者問。
乳品品質安全處於最好時期
于康震介紹,當前,我國奶業的規模化、標準化、機械化、組織化水準大幅提升,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品牌建設持續推進,品質監管不斷加強,産業素質日益提高。
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奶類和乳製品産量分別達到3655萬噸和2935萬噸,總體規模僅次於印度和美國,居世界第三位。奶業已成為現代農業和食品工業中最具活力、增長最快的産業之一。
“可以説,當前是乳品品質安全水準最好的時期。”于康震介紹,一方面,奶業産品品質顯著提升,奶業全産業鏈品質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完善,生鮮乳監測計劃全面實施,生鮮乳抽檢覆蓋所有奶站和運輸車。2017年,生鮮乳抽檢合格率達到99.8%,乳製品抽檢合格率達到99.2%,嬰幼兒配方乳粉抽檢合格率達到99.5%,三聚氰胺等違禁添加物抽檢合格率,已經連續9年保持在百分之百。
另一方面,産業素質顯著提升。2017年全國奶牛規模養殖比重達到56%,比2008年提高了36.5個百分點,規模養殖成為生鮮乳供應主力軍;奶牛年均單産已經達到了7噸,比2008年增加了2.2噸。行業聯合也進一步加強,全國奶農專業合作社達1.6萬個,乳品企業自建和參股的奶源基地比重已經超過了30%,奶業企業前20強的市場份額已經超過了55%,産業集中度明顯提高。
國際競爭力仍有待提高
我國奶業仍然面臨著産品供需結構不平衡、産業競爭力不強、消費培育不足等突出問題。于康震介紹,2017年,我國每人平均奶類消費量達36.9公斤,平均到每天是100克,相當於世界平均水準的三分之一,遠未達到《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推薦的每天300克的標準。此外,國外主要以奶酪、黃油等幹乳製品消費為主,而我國這方面消費才剛剛起步。
在我國奶業發展過程中,進口乳製品是一個不容回避的問題。記者了解到,由於我國乳製品關稅低,約為世界平均水準的五分之一,這使得進口乳製品完稅後的價格大幅低於國內的生産成本,導致進口大包粉大量進入國內市場,乳製品進口量激增。海關的一組數據顯示,我國乳製品進口量從2008年的38.7萬噸,增加至2017年的247.1萬噸,相當於1485萬噸的生鮮乳,佔國內生鮮乳産量的40.6%。
“導致進口影響加劇的原因,除了我國乳製品關稅低,最重要的因素是我國生産成本偏高,競爭力還不強。”于康震分析,目前,我國奶牛養殖以舍飼為主,基礎設施、飼料等物化投入和人工成本高,比紐西蘭、澳大利亞的放牧式生産高80%左右,比歐美的半舍飼式生産高40%左右,玉米飼料價格高出國際水準60%至80%。同時,與奶業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奶牛單産水準、資源利用效率和勞動生産率仍有一定差距。
此外,在養殖加工環節,乳業利益聯結機制仍不完善。國外大都是在奶牛養殖的基礎上辦乳品加工廠,養、收、加、銷一體化,奶農既是牛場主又是加工企業的股東。而在我國,奶牛養殖和乳品加工分割形成不同的利益主體,一體化經營的企業數量不多,乳品企業原料奶主要從廣大奶農手中收購,時常出現奶少時搶奶、奶多時限收拒收的現象,奶農權益保障力度不足,造成生産波動。
強化全産業鏈薄弱環節
5月2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快推進奶業振興和保障乳品品質安全的意見》,並圍繞奶源基地建設、乳製品加工流通、乳品品質安全監管以及消費引導等方面作出了全面部署。
于康震表示,農業農村部將全面貫徹落實《意見》的各項要求,按照國務院部門的職責分工,協同奶業産業鏈上的其他有關部門,持續抓好奶業振興各項工作。
于康震認為,首先要“養好牛”,夯實優質奶源基地建設基礎。繼續實施奶業振興苜蓿發展行動,每年新建50萬畝高産優質苜蓿基地,加大糧改飼力度,實施奶牛遺傳改良計劃,建設國家奶牛核心育種場,推進奶牛標準化規模養殖,大幅提高存欄100頭以上規模養殖比重,穩步提高奶牛的單産。
其次是“強監管”,提高生鮮乳品質安全水準。完善奶牛養殖標準和規範,建立健全生鮮乳標準化生産體系,落實養殖者主體責任,不斷提高“産出來”的水準。實施生鮮乳品質安全監測計劃,加強飼料、獸藥等投入品的使用監管,對全國奶站和運輸車全部納入精細化、全時段管理,構建嚴密的全産業鏈品質安全監管體系,不斷增強“管出來”的能力。
同時,還要“促融合”,完善養殖、加工、利益聯結機制。培育壯大奶農專業合作組織,支援奶牛養殖存量整合,增強養殖環節應對市場風險的能力。鼓勵乳品企業通過自建、收購、參股、託管等方式加強奶源基地建設,督促乳品企業嚴格履行生鮮乳購銷合同,穩定産銷關係。(經濟日報 中國經濟網記者 吉蕾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