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封堵“洋垃圾” 全國25個海關同步收網

2018-05-23 15:57:00
來源:羊城晚報
字號

  規模空前,多“戰區”同步出擊

  海關總署統一指揮,25個直屬海關、212個行動小組在17個省區市同步開展收網行動……22日清晨,我國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打擊“洋垃圾”走私專項行動利劍出鞘。這一行動一舉端掉39個涉嫌走私犯罪團夥、抓獲137名犯罪嫌疑人、查獲查證數十萬噸走私廢物。

  這一行動,彰顯了我國堅決將“洋垃圾”堵在國門之外、全力保障生態環境安全和人民群眾身體健康的信心和決心。海關總署表示,將進一步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持續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

  5月22日清晨6時許,北京傳來號令——打擊“洋垃圾”走私“藍天2018”專項第三輪集中行動正式開始。全國1200多名海關緝私警察迅即行動。

  截至上午9時,各地已查獲廢礦渣、廢五金等各類走私廢物13.7萬噸,查證走私廢塑膠、廢礦渣、廢五金共60.65萬噸,一舉端掉涉嫌走私犯罪團夥39個,抓獲犯罪嫌疑人137名,獲取了大批走私證據,查扣、凍結了大量非法資金。

  “此次集中行動的範圍、出動的警力,以及查證的走私數量,都是全國海關近年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海關總署有關負責人説。

  實際上,早在今年2月,海關總署便宣佈把打擊“洋垃圾”走私列為今年緝私工作的一號工程。此前已經展開兩輪集中打擊,成效顯著。通過前兩輪打擊後的深挖擴線與延伸偵查,一些犯罪團夥的幕後主使逐漸浮出水面,此輪收網的部分對象,就是主導和運作團夥犯罪的主犯。

  此外,本次集中打擊,涉及的關區範圍和省份更廣,海關使用緝私、稽查、檢驗檢疫等多種手段,聯合開展工作,綜合運用刑事、行政兩種執法手段開展打擊,保持全國打私節奏一致、尺度統一。在打擊的同時,海關還將聯合相關主管部門,開展深層次的整治工作。

  危害巨大,“洋垃圾”明令禁止入境

  所謂“洋垃圾”是指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或未經許可擅自進口屬於限制進口的固體廢物。與一般具有迴圈利用價值的固體廢物不同,這種禁止進口的“洋垃圾”是不符合國家環保標準、對環境安全和人體健康存在危害的固體廢物,國家明令禁止入境,包括廢礦渣、廢催化劑、廢輪胎、廢電池、電子垃圾等工業廢物,以及舊服裝、建築垃圾、生活垃圾、醫療垃圾和危險性廢物等。

  黃埔海關向羊城晚報記者介紹了一宗比較典型的將“錫渣”偽報成“錫礦”進口的固體廢物走私案——去年年底,該關隸屬老港海關在對一票進口申報品名為“錫礦”的貨物實施查驗時,發現貨物散發惡臭氣味,形狀不規則且一碰就碎,與錫礦正常性狀不符,這一情況引起了查驗關員的警覺。隨後海關查驗部門立刻對貨物進行封存並取樣送檢。經過化驗發現,這些所謂的錫礦實際到貨為錫渣,同時夾雜廢纖維、廢玻璃、羽毛、廢鋼片等廢棄物,均屬於國家禁止進口的固體廢物,共計19.5噸。

  “我國目前對錫礦的需求量很大,有些不法分子被利益驅使在錫礦貿易中頻頻鋌而走險。上述案件是黃埔關區首次查發進口礦渣中夾藏其他固體廢物,成分複雜,性質惡劣。如果這批錫渣流入小作坊,在冶煉不充分的情況下會産生硫化物,對大氣、土壤、水體産生嚴重危害。”黃埔海關介紹説。

  全力封堵,建立健全長效機制

  雖然我國嚴厲打擊“洋垃圾”進口,但走私“洋垃圾”案件仍時有發生,對此,知名外貿專家、暨南大學教授鄭英隆對羊城晚報記者坦言,這是由於“洋垃圾”成本低。一些發達國家的固體廢物分類相對較為完善,其一些需要人工拆解的電子、塑膠垃圾也傾向於不在當地處理而向人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輸出”,這使得“洋垃圾”售價很低,由此一些不法分子明知“洋垃圾”環境危害很大,卻依舊挖空心思昧著良心走私進口。

  羊城晚報記者了解到,在海關等部門嚴厲打擊下,一些走私“洋垃圾”的手法也在不斷翻新。此前黃埔海關查獲的涉嫌走私固體廢物中,有通過一般貿易貨運渠道偽報品名走私進境的,有通過水上非設關地偷運走私進境的,也有通過倒賣許可證方式走私進口的。

  22日,海關總署表示,將進一步強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加強固體廢物屬性鑒別實驗室能力建設,建立健全堵住洋垃圾入境長效機制,進一步加大與公安、生態環境和市場監管等相關執法部門的聯繫配合,持續嚴厲打擊洋垃圾走私。

  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全國海關已針對“洋垃圾”走私開展了3輪高密度、集群式、全鏈條的集中打擊,全力封堵攔截“洋垃圾”走私入境,共刑事立案256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9個,打掉走私犯罪團夥81個,查獲廢礦渣、廢五金等各類走私廢物21.7萬噸,查證走私廢塑膠、廢礦渣、廢五金共93.31萬噸。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