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民進黨當政2年 臺媒直指經濟政策面臨風險

2018-05-23 09:20:00
來源:中新社
字號

  中新社北京5月22日電 (記者 楊程晨)民進黨當政上臺2週年之際,官方公佈的多項經濟指標皆呈現上揚趨勢。但連日來,臺灣輿論有多篇文章直指數據背後的“真相與風險”。

  就5月份“主計總處”公佈第一季度實質月薪已接近6萬元新台幣,雅虎奇摩專欄“換日線”文章指,長期以來,臺灣每人每月經常性薪資都在4萬元新台幣以下,每年“龜速前進”;這一數字在2018年初“暴衝”到59852萬元新台幣,“怎麼看都不科學”。

  該文作者分析認為,第一季度實質月薪的計算將春節前後發放的年終獎金納入其中,衝高了數字。當局主管部門做出漂亮數據、未正視現況。

  臺行政當局于4月末公佈,第一季度GDP增長率為3.04%、高於預期。《風傳媒》評論文章《經濟轉大人?3.04%成長率背後的真相與風險》提到,在投資方面,今年臺灣首季衰退1.7%,延續去年的頹勢。從官方、公營單位、民間企業三方面投入看,民間投資是表現最差的一環,投資數據多為“公家在撐場面”。

  在廠商有意投資但尚未落實完成的項目裏,幾乎僅余離岸風電投資,過去為民間投資主力的電子、半導體、生物科技方面均大幅降低。企業對臺灣投資環境的前景、供電穩定表達了疑慮。《風傳媒》的這篇文章認為,相關情況反映當局“五加二産業創新計劃”潛藏風險與問題。

  兩岸都有學者指出其中問題。中國社科院臺研所副所長張冠華在2017年末的一場兩岸關係研討會上指出,包括“五加二産業創新計劃”“新南向政策”在內,民進黨當局上臺以來所提出的經濟發展模式特徵,就是背離臺灣經濟復蘇的實際需求,不斷弱化兩岸的依存關係。臺灣東華大學公共行政學系榮譽教授高長于同一時間段在臺北表示,兩岸經濟整合是大勢所趨;降低對大陸經貿的依賴度,治標不治本。

  《中國時報》5月21日刊發的評論文章《笑不出來的“新南向”》指,過去兩年,當局力推的“新南向政策”“離收割還很遠”。相反,一心“回避”的大陸市場卻給了臺灣相對正面的反饋。

  數據顯示,臺灣對中國大陸及香港的經濟依賴,實際上不減反增。去年前11月雙邊貿易總額同比增兩成,臺當局“經濟部”統計部門預測,2018年對臺灣經濟增長貢獻最大的仍將是對大陸出口貿易(約佔臺出口貿易總額40%)。

  對大陸及香港出口貿易的持續增長,讓臺灣貿易順差數字由前年的670億美元增至去年的787億美元。

  《工商時報》近日社論認為,兩年來,大陸除直接招攬臺商前往大陸佈局、深化合作外,還大力吸引臺灣基層民眾、青年“登陸”創業、就業;臺灣雖仍有一些兩岸經貿交流會展,但陸客人數持續走低,陸資落地意願趨冷。未來兩年,不能放任兩岸經貿隨波逐流。

  《聯合報》22日社論提到,兩岸關係無法妥善處理,使得臺灣經濟體質變弱,連帶影響社會安定;島內經濟發展欠佳,導致大陸的惠臺政策更顯突出。(完)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