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構建新時代的戰略哲學

2018-05-14 19:20: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構建新時代的戰略哲學

  習近平同志指出,戰略問題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根本性問題。真正搞清楚和運用好戰略,不僅要研究它的基本內涵、具體形態、內在規律等傳統戰略學的內容,而且要探討、審視、反思戰略與時代演進、國家發展、世界變化以及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等的關係,作出哲學判斷和哲學闡釋。從戰略到戰略學再到戰略哲學,是戰略學理邏輯的自然展開,也是戰略實踐邏輯的客觀要求。構建新時代戰略哲學,旨在為當代中國的戰略構建、戰略合作、戰略創新提供哲學支援、貢獻哲學智慧、涵養哲學功夫。

  把握戰略本質:為戰略構建提供哲學支援

  透過紛紜變化的戰略現象把握戰略本質,講清時代與戰略的關係,為戰略構建提供哲學支援,是戰略哲學認識論的主要任務。

  戰略是一種歷史現象,也是一種歷史實踐。人類社會對戰略的認識和運用,可上溯至中國春秋戰國時期、西方古希臘羅馬時期。但從本質上講,戰略更是一個時代課題和一種時代實踐,是對其所處時代重大問題系統研判和謀劃應對的集中體現。隨著社會發展、時代演進,政治和治國之道的內容越來越廣泛,戰略的話語和形態也在不斷豐富發展。從戰略到大戰略,再到國家戰略、國際戰略,其背後是時代主題的變化。從戰爭到和平、從對抗到合作、從傳統到現代,時代主題發生變化,戰略的內容和形式也相應發生變化。説到底,一個國家、一個社會的戰略構建是對時代主題的回應和解答。對時代脈搏把握越準確、越深刻,戰略構建就越科學、越管用。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愈發凸顯為時代的最強音,新時代的戰略構建自然要圍繞它展開。黨的十九大以來,我們黨明確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為戰略目標提了出來,並圍繞這一戰略目標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佈局,作出“兩步走”戰略安排,這正是對時代主題的深刻洞察和自覺順應。

  時代轉換影響戰略目標的選擇和戰略佈局的內涵。此前,我國提出的“三步走”戰略目標是到本世紀中葉基本實現現代化,而黨的十九大將這一目標的實現提前到2035年,到2050年則提出了一個更高的目標: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從基本實現現代化到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讓中國有了這樣的底氣,讓一個更為宏偉的戰略目標成為可能。也正是在新時代,“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緊緊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展開:通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奠定堅實基礎;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通過全面依法治國,建設一個現代化的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法治保障;通過全面從嚴治黨,打造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領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主心骨、定盤星。

  戰略構建要有戰略遵循,這就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從制定戰略目標、確立戰略遵循到構建戰略佈局、謀劃戰略步驟,科學的戰略構建不僅要趕上時代,還要引領時代;不僅要遵循戰略運作規律,還要遵循社會發展規律;不僅要回答構建什麼樣的戰略、如何構建戰略的問題,還要回答為什麼要構建這樣的戰略、這樣的戰略何以可能的問題。這一切都需要戰略哲學的引領和支援。

  塑造戰略價值:為戰略合作貢獻哲學智慧

  推動戰略合作,贏得戰略認同,是新時代中國戰略實踐的必選項。但實現戰略合作並非易事。從人類社會戰略演進的歷史實踐看,戰略對抗、征服、遏制近乎常態,而戰略合作尤其是國際範圍內、長時間段的戰略合作則不多見。新時代中國倡導的戰略合作何以可能,需要從戰略哲學層面作出有説服力的回答,用戰略哲學的價值觀為新時代的戰略塑造魂魄。

  戰略不是一些具體行為模式和行動方案的簡單組合,戰略方案背後矗立的是世界觀和價值觀,不同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造就不同的戰略選擇。習近平同志指出:“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停留在殖民擴張的舊時代裏,停留在冷戰思維、零和博弈老框框內。”這告訴世人,對於戰略和戰略之間的關係,人類社會應該有也可以有全新的理解。

  拿經濟全球化來説,不同的世界觀、價值觀可以造就不同的經濟全球化。為什麼傳統西方資本主義主導的經濟全球化越來越難以為繼,甚至連昔日的主導者、得利者都開始退縮收手?就是因為那種把世界分成中心與週邊、主宰與依附,進而涸澤而漁、焚林而獵的發展模式必然是飲鴆止渴、引火燒身。相反,如果經濟全球化能及時反映國際經濟發展格局新變化,不斷增強代表性和包容性,讓大國與小國、窮國與富國、不同社會階層和社會群體的發展更加平衡,各國及其人民就沒有理由反對。這也正是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為什麼能得到10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認同、支援和參與的原因所在。從這個意義上講,“一帶一路”已成為21世紀經濟全球化的新樣態,以此為標識的一種全球範圍的戰略合作已然成型並不斷擴大。

  這種戰略合作的價值觀,來自對時代特徵的深刻把握。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各國相互聯繫和依存日益加深,國際力量對比更趨平衡,以合作取代對抗成為人心所向。這種戰略合作的價值觀,也來自對中華文明智慧的深刻感悟。“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和羹之美,在於合異”“和實生物,同則不繼”“以武止戈,止戈為武”,對這些理念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新時代戰略合作提供了深厚底蘊。這種戰略合作的價值觀,還來自中國自覺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責任意識。樂於讓世界搭乘中國發展快車、便車的大國擔當,努力讓世界各國人民的夢想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天下情懷,是這種戰略合作的現實支撐。

  新時代的戰略哲學不僅要致力於構建這樣的戰略價值觀,還要致力於構建支援這一價值觀的新世界觀,這就是已經越來越為世界所認同和接受的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核心理念的世界觀。當然,這樣一種世界觀將會造就一個什麼樣的世界,將對世界戰略的發展演化産生什麼樣的影響?其從理念構想到現實行動的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是什麼?應該如何在與其他世界觀的比較中形成競爭優勢?對這些問題的回應和解答,需要經驗理性的洞察,更需要哲學智慧的啟迪。

  提升戰略能力:為戰略創新涵養哲學功夫

  戰略創新是戰略實踐的最高層面,也是現代戰略發展最鮮明的特徵。戰略構建要更加科學管用,戰略合作要更好實現,都需要不斷的戰略創新。研究新時代中國社會的戰略創新何以實現,需要什麼樣的能力要求、外在條件,如何提升戰略能力、增強戰略本領,是戰略哲學功夫論的著力點。

  培育戰略意識。戰略意識是孕育戰略的土壤,是催生戰略的內生動力。戰略意識不是抽象地講重視戰略,而是把對戰略的重視體現在敏銳的戰略洞察、清醒的戰略評估、理性的戰略預期、積極的戰略籌劃、果斷的戰略決策、務實的戰略安排、堅定的戰略實施等方面。戰略意識還體現在審時度勢、推進實踐時,自覺從戰略高度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善於高瞻遠矚、統攬全局,科學把握事物發展的總體趨勢和方向,善於以小見大、見微知著,透過紛繁複雜的表面現象把握事物的本質和發展的內在規律。培育戰略意識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過程,是一個在戰略實踐中不斷熏陶歷練的過程。

  強化戰略思維。戰略思維是戰略能力最直接的體現,其高下優劣直接決定戰略的高下優劣。戰略思維本質上是一種哲學思維,是對戰略辯證法的運用。其中,矛盾、變化是戰略思維最基本的思維基點,矛盾指向的是戰略主體,變化描述的是戰略過程。在戰略思維中把握住這兩個基點,才能正確處理當前與長遠、局部與全局、現象與本質的關係,既抓住重點又統籌兼顧,既立足當前又放眼長遠,既不忽略現象又能把握本質;正確處理得與失、利與弊、進與退、取與捨得關係,既看到得失、利弊、進退、取捨對立的一面而是非分明,又看到它們彼此間相互轉化而隨機應變;正確處理時間與空間、應然與實然、意圖與能力、目標與資源、朋友與對手的關係,既實事求是、腳踏實地,不違背客觀規律,又敢於突破、善於創新,不拘泥于陳規舊俗。

  錘鍊戰略定力。戰略定力也是一種戰略能力,主要表現為一種態度、一種意志、一種境界。它是對所做事情、所採取策略、所堅持信念、所追求目標的一種自信、堅定和從容。新時代的中國與世界正處於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利益關係錯綜複雜,不同戰略選擇之間的利益得失往往表現得似乎伯仲難分、各有韆鞦,可謂亂花漸欲迷人眼。在這種情況下,守住戰略定力殊為不易卻又至關重要。古人云:“治大國若烹小鮮。”大國治理、大國外交、大國復興的戰略貴在穩定性、連續性,避免犯顛覆性錯誤。當然,保持戰略定力並不意味著一成不變,更不意味著麻木不仁,而是要在變與不變、堅守與回應中把握好“度”。對這個“度”的拿捏取捨,顯示的是戰略哲學功夫的深淺,因而也是對戰略哲學功夫論的實踐檢驗。

  (作者為中共中央黨校教授)

  《 人民日報 》( 2018年05月14日 16 版)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