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長旋風出訪中俄歐盟,為伊核協議“最後一搏”?
【環球時報駐伊朗特約記者 墨父 環球時報記者 倪浩 陳欣 柳玉鵬】13日,伊朗外交部長扎裏夫對中國展開工作訪問,這是他“挽救伊核協議之旅”的第一站。當天抵達北京後,扎裏夫對媒體表示,將與中方討論“伊朗應該如何決策”,希望能與各方構建出一個清晰的伊核協議的“未來藍圖”。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13日與扎裏夫會晤時表示,中方願同包括伊方在內的有關各方保持溝通協調,本著客觀、公正和負責任態度,繼續努力維護全面協議。除了北京,扎裏夫還將訪問莫斯科和布魯塞爾,與伊核協議簽署國俄羅斯、德國、法國、英國外長舉行會晤。伊朗新聞電視臺稱,扎裏夫希望通過此訪了解各方對留在協議內的態度是否堅定與嚴肅,伊朗將據此決定最終去留。
據法新社13日報道,扎裏夫當天抵達北京後對媒體表示,無論是伊核協議簽署之前還是之後,伊中關係都十分密切,“截至目前,中國是伊朗最大的經濟夥伴。我們確信,今天的中國是站在我們這一邊的”。他還説:“我們為所有行動選項做好了準備。如果伊核協議要繼續下去,那麼伊朗人民的利益必須得到保障。”
王毅13日對扎裏夫表示,伊朗核問題全面協議是來之不易的多邊主義成果,有助於維護國際防擴散體系和中東地區和平與穩定。下階段,中方將繼續努力維護全面協議。在中伊關係方面,中方始終重視兩國傳統友好和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把伊朗視為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夥伴。扎裏夫表示,伊方高度重視發展伊中傳統友好關係。
伊朗德黑蘭大學教授馬蘭迪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伊中關係基礎深厚,伊朗現在需要中國的幫助,中國也需要伊朗的支援。”
《印度教徒報》12日評論説,中國是少數一直同伊朗保持友好關係的國家。中國在伊核協議達成過程中發揮了關鍵作用。伊朗的經濟恢復也需要來自外界的推力,比如參加中國主導的基建項目。作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國可以給伊朗帶來巨大的戰略幫助。同時,中國近年來成為伊朗的主要貿易夥伴,2017年伊朗出口中國的石油同比增加11%。俄羅斯衛星網稱,中伊雙邊貿易額已達到600億美元。
美國宣佈退出伊核協議後,不少外媒都出現“中國是最大受益者”的論調。路透社12日稱,中國可能因此獲得要求進口石油以人民幣計價的條件。此外,隨著歐洲企業撤出,中國或將接手一些大項目。
對這種説法,中國社科院西亞非洲所研究員、中國中東學會常務理事殷罡13日接受《環球時報》採訪時表示並不贊同。他認為,此次美國政府表現得相當強硬,透露出會對所有與伊朗進行經貿往來的企業實施制裁的信號。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行動肯定會受到美國關注。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會慎重選擇,顧全大局。
14日和15日,扎裏夫還將飛赴莫斯科與布魯塞爾,其此次外交行程被視為“伊核協議命運之旅”“為伊核協議做最後一搏”。訪問前,扎裏夫發表聲明,抨擊“極端主義”的特朗普政府,並重申,伊朗將恢復工業級鈾濃縮活動,除非歐洲保證維護伊核協議。特朗普之後回應説,伊核協議未能阻止伊朗的“軍事化”,“其國防預算自協議簽署以來增加了40%”。
扎裏夫將在14日與俄羅斯代理外交部長拉伕羅夫舉行會談。黎巴嫩《每日星報》13日稱,俄羅斯和伊朗關係曾出現過困難,但冷戰後,兩國關係不斷改善。伊核協議簽署以來,涌向伊朗的多是歐洲企業,因此特朗普退出協議給俄羅斯提供了經濟空間。
15日是扎裏夫在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莫蓋裏尼的主持下與歐洲國家協商的日子。英國路透社13日説,伊朗希望歐洲明確保證,如果伊朗不退出協議,歐方也不會。新加坡《海峽時報》援引駐伊朗的歐洲外交官的話説:“我們的心情從淘金般的狂熱跌落至失望透頂。我們正等待歐盟決策者的回應,如果他們向美國妥協,2015年以來的努力就都白費了。”美國國務卿蓬佩奧13日對美國福克斯新聞表示,希望下一階段與歐洲夥伴協商新的伊核協議。
分析人士認為,伊朗決心在未來幾週站在道德制高點。法國國際戰略學院分析師比塔爾13日對法新社表示:“伊朗有史以來第一次有機會向世界證明,他們不是流氓國家,而是帶著誠意磋商。”伊朗總統魯哈尼13日表示,如果除美國之外的其他5個簽署國家都堅守協議,那麼伊朗也將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