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發展紀實

2018-05-11 21:18: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記者惠小勇、何雨欣、蔣作平、吳光于

  201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10週年。

  10年淬煉,10年新生。

  10年來,在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一系列重大部署下,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發展取得重大成就,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堅強領導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8)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發展紀實

  這是北川新縣城的北川中學(3月29日無人機拍攝)。 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人民的家園——習近平總書記始終牽掛著災區人民。災後恢復重建各項事業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我很牽掛這個地方,10年了,這裡的變化我也很欣慰。”習近平總書記的這句話如一陣春風,將黨中央的關懷送進災區群眾的心裏。

  2018年2月12日,臨近春節,在四川考察的習近平總書記再次踏上汶川映秀鎮的土地。

  “總書記幹活的動作一看就是有生活經歷的。”提起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映秀鎮場鎮,在自己家飯館裏炸酥肉、磨豆花的場景,53歲的楊雲剛十分興奮。

  10年前的5月12日,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地震重創四川。

  震後不久,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家副主席的習近平就冒著余震,奔赴災區。

  遊仙、平武、北川、江油、都江堰、汶川……無論走到哪兒,聽取災情彙報時他最先關心的總是群眾的安危冷暖。他走進一個個帳篷、一間間活動板房,詳細詢問群眾吃飯、購物、就醫等方便不方便,還有什麼困難……

  “那時候對生活充滿了迷惘,房屋倒塌,家沒有了,感覺天塌了。他在我們最需要的時候給我們鼓了勁!我相信沒有邁不過去的坎!”楊雲剛清楚記得地震來襲後,在“帳篷黨支部”外同習近平初次相遇的情景。

  10年的歲月染白了楊雲剛的兩鬢,但他的臉上笑容燦爛。如今,他和妻子經營的飯館年純收入達到了15萬元。飯店有一個意味深長的名字——“博愛”。他説,每當有外地遊客到飯館用餐,話題總繞不開地震,他告訴大家:“是黨和政府讓我們重生,映秀人時刻銘記這份恩情。”

  青青映秀鎮,已經建成的都汶高速公路,猶如黑色的巨龍穿越崇山峻嶺。當年滿目瘡痍的小鎮,如今一片祥和安寧,已從工業小鎮成功轉型為旅遊小鎮。2017年,全鎮經濟總收入達2.56億元,第三産業收入1.74億元。

  “妥善安置受災群眾是當前抗震救災工作的重中之重,一定要抓緊、抓實、抓細,還要盡可能搞好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建設,千方百計方便群眾生産生活。”2008年6月,習近平赴四川災區時一再強調。

  心繫災區,心繫災區群眾,這份熾熱的為民情懷,彰顯著人民至上的執政指向。

  陜西是汶川特大地震重災區之一。2009年11月,習近平在陜西調研時叮囑中央有關部門和陜西的幹部,要緊緊圍繞關心和幫助受災群眾這個中心環節,加快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重建進度,確保當年底以前基本完成農村群眾住房重建任務,幫助災區群眾建設幸福美好家園。

  “教育是人類傳承文明和知識、培養年輕一代、創造美好生活的根本途徑。”孩子們的學習環境、身心健康,始終是習近平總書記心中的牽掛。從平武縣平通鎮臨時的板房小學到北川縣桂溪鄉永利村小學,都曾留下他的關切和叮嚀。

  “四川取得了特大地震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的勝利,創造了抗震救災和災後恢復重建的奇跡,特別是看到廣大幹部群眾振奮的精神和對今後美好生活充滿希望,充滿熱情,信念堅定,我們感到很振奮。”2011年8月,習近平在四川考察時説。

  在2018年2月的考察中,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在映秀鎮為大家鼓勁加油:“祝大家在用勤勞雙手建設美好生活上取得更大成績”。

  黨中央對當地人民的牽掛,成為當地群眾同心向黨、團結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每天晚上7點,北川縣擂鼓鎮吉娜羌寨朱碧華都會去廣場帶領大夥兒跳“莎朗舞”,旅遊旺季還會和姐妹們為遊客唱祝酒歌。

  2011年8月,習近平赴四川考察第一站就來到吉娜羌寨。那時正值村莊從傳統農業向村旅遊業轉型。他同村民們座談時説,你們的經濟發展思路很好,特別是旅遊産業從無到有,引人入勝,方興未艾,發展勢頭很好。希望大家注重多元化發展,因地制宜,進一步開拓增收門路。

  牢記這一囑託,勤勞的吉娜羌寨父老鄉親奮鬥不息,2013年成功創建國家5A級旅遊景區,全村90%以上的農戶開起了“羌家樂”、茶樓和家庭旅館;2017年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萬元,成了北川遠近聞名的小康村。

  走在當年的重災區,一個個新村點綴在青山綠水間,一幢幢高樓鱗次櫛比,一座座廠房在工業園區裏拔地而起……

  回首過去10年,在全國大力支援下,四川全省萬眾一心、奮發圖強,當年的地震災區實現城鄉面貌歷史性改變、民生事業突破性進步、基礎設施根本性提升、産業發展再生性跨越、生態環境實質性改善。

  在黨中央堅強領導和有力部署下,當地始終堅持民生優先原則,恢復重建各類教育機構3340所、醫療服務機構2032所、公共文化服務設施1115處,幫助157.5萬因災失地失業人員實現就業。學校、醫院設施裝備明顯改善,抗震標準比當地民用建築提高1度設防。

  黨的十八大以來,汶川地震災區39個重災縣GDP年均增長9.3%;城鄉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年均增長9.2%、11%;四川受災嚴重的6個市州,2012年經濟總量在全省佔比49.63%,2017年提升至52.88%。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3)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發展紀實

  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茶祥子”制茶坊老闆蔣維明講述自己通過收購映秀各村村民採摘的野生金銀花,帶動當地群眾以茶增收的故事(2月12日攝)。新華社記者 薛玉斌 攝

  新時代的家園——新發展理念指引下,守好綠水青山,推動鄉村振興,當地走上高品質發展之路

  “總書記的勉勵給了我們巨大信心!”回憶起和總書記交流的一幕,映秀鎮“茶祥子”制茶坊老闆蔣維明記憶猶新。

  2018年2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走進這間制茶坊,察看傳統黑茶制茶工序,體驗酥油茶製作流程。

  聽説店裏的窩窩茶遠銷“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習近平總書記希望大家精益求精、創造名牌,為“一帶一路”建設多作貢獻。

  “生意越做越好,我希望能以茶葉為載體,讓更多人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在蔣維明今年對外推廣清單上,又加入了西班牙、摩洛哥等國家。

  窩窩茶的香味遠揚海外,折射著這片土地散發的新氣息。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汶川災後恢復重建與發展振興走出了一條可持續發展的路子。

  震後10年的北川,巍巍大山還是連綿不絕,湍湍急流還是奔涌不息,但北川已告別了“木頭、石頭、水頭”的“三頭”經濟,取而代之的是綠色、環保、可持續發展的新産業形態。

  走進北川通航産業園,汎美航空項目的建設工地上,塔吊林立;山樑上,正在建設中的機場跑道一片繁忙。園區定位為集製造、研發、運營、培訓、維修、旅遊服務於一體的具有通航全産業鏈的高端特色園區,已被授予全國首批“航空飛行營地”稱號,今後這裡還將打造成一個特色通航小鎮。

  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汶川災後恢復重建與發展振興不斷打開新局面——

  對口援建省市與災區黨委和政府同心合力,對原有分散、落後的産業佈局進行調整轉型,什邡北京、北川山東、青川浙江、綿竹江蘇、上海都江堰等一批新産業合作園區、特色農産品加工基地拔地而起,一些現代服務業、新型工業取得援受方雙贏成效;一些原本閉塞的災區鄉鎮,抓住“一帶一路”建設、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實施的機遇加快開放步伐;旅遊業更是成為災區發展的新亮點,當地群眾越來越感受到“美麗鄉村”的愜意,“綠色增收”的喜悅。

  初夏的川西平原西緣,龍門山腳下,萬畝玫瑰盛開。

  曾被撕裂的大地如今成為遠近聞名的“中國玫瑰谷”,並已獲批“四川綿竹國家玫瑰公園”。綿竹市的土門、廣濟、遵道等鄉鎮已將24800畝耕地進行流轉用於推廣玫瑰種植,每年帶動農民增收約1.35億元。

  萬畝玫瑰是綠色發展理念給鄉親們的饋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習近平總書記這句朗朗上口的話,正生動地書寫在這片土地上。

  還人間錦繡巴蜀,興百姓富美家鄉——

  在汶川,許多鄉鎮櫻桃樹成片,掩映著山林與河谷。汶川櫻桃已成為知名的農産品地理標誌産品,年産900萬公斤,産值2.7億元,帶動不少當地群眾增收;

  在青川,老百姓從“靠山吃山”到“靠山護山”,80%的林地實行了封山育林,木耳、蜂蜜、羊肚菌等産品通過電商平臺行銷全國……

  1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汶川受損林地和山體植被逐步恢復,完成林草植被恢復448.87萬畝,修復大熊貓棲息地148.65萬畝。水源地保護、廢棄物處理、土壤污染治理等環境保護設施重建全面完成,絕大部分的建築垃圾得到了再利用。

  汶川水磨、綿竹大乘、什邡馬祖廟……一個個特色鮮明的示範村鎮推動著城鄉融合共進。隨著成都至都江堰高速鐵路、都江堰至映秀高速公路的建成投用,綜合交通體系更加完善,架起了災區群眾致富增收的新橋梁,帶來了鄉村振興的新希望。

  2011年8月,習近平來到北川新縣城禹龍小區,走進剛入住的王康平家中,女主人陳世瓊向習近平送上自己親手繡的羌繡“羊角花”。習近平祝福大家:要讓日子過得更紅火!

  羌繡,這個曾長年隱藏在山中的少數民族技藝,如今已走出大山,走向全國,一針一線“繡”出了一個大産業。

  在阿壩州,婦女羌繡就業幫扶中心、羌繡合作社、羌繡公司等相繼成立,帶動8000余名農村婦女居家靈活就業,有關方面還加大電商培訓力度,幫助羌繡産品走出大山。

  不僅是羌繡,阿壩州充分發揮地域特色,通過振興産業、文旅相融,打造出勒烏鎮釀酒葡萄種植、理縣羌族民族文化旅遊等品牌基地。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鄉村振興戰略。

  黨的十九大後,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央一號文件進一步部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

  “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如今,環顧整個災區,正在按照這20字的要求,圍繞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奮鬥目標,找準自己的振興路徑。

  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土地和林地確權頒證,創新財政支農方式……當地正在按下改革“快進鍵”,也按下了振興“快進鍵”。

  (新華全媒頭條�圖文互動)(17)把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心汶川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發展紀實

  拼版照片上圖:俯瞰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2018年5月11日無人機拍攝);下圖:俯瞰北川新縣城全景(2018年3月17日無人機拍攝)。新華社記者 江宏景 攝

  更加美好的家園——黨是先鋒隊也是主心骨,群眾內生動力磅薄而出,同全國人民一道邁向全面小康

  在可歌可泣的抗震救災豐碑上,在如火如荼的對口援建史冊中,共産黨員英勇無畏、不知疲倦的身影無處不在。

  “地動山搖,方顯基礎之牢。”

  2008年6月,習近平在四川考察抗震救災工作時重點談的是黨的建設。每到一處,他都要了解在抗震救災中黨組織和黨員、幹部發揮作用的情況。

  在察看四川巴蜀江油發電廠設備損壞情況時,他對企業黨委發揮核心作用,第一時間組織黨員、幹部加固廠房、搶修設備給予肯定。如今,走進神華四川能源公司江油發電廠,綠樹掩映、廠容整潔,雖然經歷了改革重組的變化,但企業黨組織把方向、保落實的領導核心作用沒有變。10年淬煉,這家企業完成了脫硫脫硝改造、超低排放改造,推動地方中小企業取消小鍋爐,累計節約標煤近1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萬餘噸。

  一個黨組織就是一個戰鬥堡壘,千千萬萬共産黨員就是災區群眾的主心骨。

  “實踐證明,抓好基層、打好基礎,是我們應對各種困難和風險的重要保證,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不能放鬆。”習近平強調。

  汶川10年,共産黨員這個稱號穿越時空愈發響亮。

  2013年5月23日,北川縣原副縣長蘭輝下鄉檢查村道施工和地質災害途中,意外墜下懸崖。

  這位被稱為“車輪上的縣長”的共産黨員在地震之後,強忍著失去3名親人的悲痛,不眠不休投入抗震救災;擔任副縣長的3年間,三分之二的時間都在路上;他對群眾無微不至,碰到茶園村的老婆婆背豬草,他會搶過背簍從山上一直送到山腳……

  蘭輝——一個催人奮進的名字。

  “蘭輝同志始終把黨和人民的事業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用生命踐行黨的群眾路線的好幹部,是新時期共産黨人的楷模。廣大黨員幹部要學習他信念堅定、對黨忠誠的政治品質,心繫群眾、為民盡責的公僕情懷,忘我工作、務實進取的敬業精神,克己奉公、敢於擔當的崇高品格,牢固樹立宗旨意識,自覺做到為民務實清廉,更好發揮表率作用,不斷做出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習近平總書記對蘭輝先進事跡的批示激勵著全國黨員,更鞭策著災區黨員奮勇拼搏。

  “有手有腳有條命,天大困難能戰勝!”曾經,在青川的廢墟上,共産黨員喊出的錚錚誓言振聾發聵。

  今天,共産黨員弘揚偉大的抗震救災精神,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帶領災區人民奮進在全面小康的大路上。

  “當前脫貧工作,關鍵要精準發力,向基層聚焦聚力,有的需要下一番‘繡花’功夫。”2017年全國“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四川代表團審議時強調。

  在地震災區,黨員、幹部銘記總書記囑託,奮力對標。

  汶川縣的克枯鄉大寺村,春季花飄香,夏秋果滿園,即使在寒冬臘月也遊人如織。過去短短2年時間,這個曾經水土流失不斷加劇的傳統耕種村成了遠近聞名的“雲朵羌寨”,老百姓們都吃上了“生態飯”。

  它的變化離不開從四川省林業廳來的駐村第一書記杜斌。

  邀請林業專家幫助村民提高種植技術,引進適宜當地種植的脆皮李,結合當地的生態資源和羌族文化搞鄉村生態旅遊業……憑著繡花般的細緻和敢打敢拼的闖勁,杜斌正帶領全村脫貧攻堅,大踏步向小康邁進。

  2016年和2017年,全村脆皮李銷售收入均超過300萬元,戶均達4萬元。鄉村生態旅遊也勢頭喜人。預計2018年全村每人平均年收入將達2萬元。

  鎖定“兩不愁、三保障”目標,汶川地震災區推出一系列扶貧攻堅組合拳,下足“繡花”功夫,嚴格落實“六個精準”“五個一批”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貧困人口由99.9萬人減少到22.32萬人。

  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

  “要在推動産業發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繼續發力,把人民家園建設得更加美好。”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寄語災區人民。

  在各級黨組織的帶領下,在對美好生活的期盼中,人民的創造性被激發出來,內生動力噴薄而出。

  2018年4月19日,伴隨著福清5號機組兩根各重280噸的低壓轉子在東方電氣集團東方汽輪機有限公司完工啟運,我國自主智慧財産權核電項目“華龍一號”首臺常規島汽輪機主機設備研製全部完成,預計2020年上半年將完成並網發電。

  東汽在研發過程中突破了最長等級葉片、最重焊接核電轉子、超重型低壓缸橫向支撐等世界級研製難題,創下了多個業內“首次”和“最大”。

  10年前的巨震,重創這家中國發電設備製造行業的龍頭企業,然而,震後的東汽人擦乾淚水,迅速投入災後生産恢復和重建。2011年8月,習近平來到東汽考察,對他們表現出的堅韌不拔、克難攻堅的大無畏精神給予高度評價。

  如今,5800余名在職員工繼承發揚抗震救災中的東汽精神,為我國提供了超過三分之一的大型發電裝備,建立了行業領先的技術研發平臺,産業涵蓋燃煤、核能、燃氣、節能環保發電等多個領域。

  2020年,北川縣農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將超1.5萬元,將建成280個幸福美麗新村,貧困地區網路資訊將實現全覆蓋。

  2020年,汶川至馬爾康高速公路將有望全線建成,這條路緊鄰地震帶,直接穿越龍門山斷裂帶……

  10年,頑強的野草早已覆蓋山川的傷口;10年,新建的家園正在書寫未來。

  汶川映秀鎮漩口中學遺址,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這裡,向汶川特大地震罹難同胞和在抗震救災中捐軀的英雄敬獻花籃,並三鞠躬。

  “一定要把地震遺址保護好,使其成為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他叮囑道。

  如今,遺址的一旁是新建的宣誓廣場,主雕塑的名字為“母親初心”,寓意當地震突然降臨,鮮艷的黨旗在廢墟上傲然升起,祖國母親在廢墟上深情呼喊孩子。

  這片土地上書寫的特大地震災後恢復重建發展的奇跡,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産黨的堅強有力領導,充分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巨大優越性,充分體現了中華民族萬眾一心、不屈奮進的偉大精神。

  展望未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當地人民一定會繼續自強不息、艱苦奮鬥,同全國人民一道奮進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用雙手建設更加美好的人民家園!

[責任編輯:張麗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