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光芒永遠閃耀(國際論壇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週年)
馬克思發現的是人類社會關係的根源,重新認識馬克思的大門已經打開
如果人們要從過去200年間尋找那些塑造我們今天思考方式、改變我們生存方式的思想家,不會有太多名字出現在腦海中。在我看來,只有三個名字可以歸入這一類別——查爾斯 達爾文、阿爾伯特 愛因斯坦、卡爾 馬克思。
正如達爾文發現了物種的起源、愛因斯坦探索了宇宙的起源,馬克思發現的則是人類社會關係的根源。這樣一個“認知三角”,塑造了我們今天的想像空間和我們的社會存在。從這樣的視角出發,我們也更能夠準確把握馬克思對人類社會整體的多層面貢獻——這種貢獻超越了種族、國家、文化、宗教和性別的界限。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競爭關係的闡釋,早在1847年發表的《哲學的貧困》中就已經出現。其中,馬克思著重強調了以下這一點——資本主義的競爭過程是一個資本不斷集中的過程,這同時又導致了階級的極化。在馬克思的分析中,競爭和資本集中構成了一個整體概念,恰如在愛因斯坦的理論中,空間和時間從本質上就是相互聯繫在一起的概念。在馬克思的分析中,無論是資本的競爭,還是資本的集中,都不是獨立存在的概念。這種對於資本主義的認識,馬克思此後在《資本論》中進一步深化了。但今天的不少學者,要不就是全然避開馬克思的這一理論,要不就是將它看成是19世紀的遺跡,帶著一種懷疑態度來看待它,進而把握不住資本主義的歷史性。
在美國,目前一種“懷舊”和“被擊敗”的心理組合正在國內外事務中充分顯現。經歷了阿富汗、伊拉克、利比亞、敘利亞等一系列干預戰爭的失敗和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美國的狀態還沒有恢復。中産階層社會穩定器的角色搖搖欲墜。小布希政府的稅收改革以及今天特朗普政府的稅改,皆為利好富人的“再分配”改革,都像是火上澆油,正讓階級衝突愈來愈激烈。事實上,這一過程從上世紀80年代就已經開始。伴隨其間出現的是激烈社會競爭、大量失業以及資本的國際化。今天美國的狹隘民族主義情緒只不過是一種酸葡萄心理。對於這一點,馬克思會看得很清晰——馬克思的著作對社會極化和資本全球化問題闡釋得很清楚。
馬克思教導人們了解現代資本主義的起源,教導人們資本主義是如何讓人受困于一種“商品拜物教”。在21世紀的今天,馬克思主義關於階級關係、價值形成、經濟危機以及權力關係的理論正顯現出更耀眼的光輝。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重新認識馬克思的大門已經打開,馬克思主義思想光芒將永遠閃耀。
(作者為美國明尼蘇達大學莫裏斯分校經濟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