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探訪劫後重生的佳山村:脫貧致富,不忘黨恩!
甜櫻桃、青紅翠李、紅富士等特色水果成為了佳山村百姓脫貧致富的“親密夥伴”。(台灣網 尹賽楠 攝)
台灣網5月8日理縣訊 (記者 尹賽楠)“説佳山,唱佳山,佳山是座花果山,櫻桃脆李口感爽,糖心蘋果香又甜。山外人,遊佳山,羌寨四季花果鮮,農家土菜小麥酒,自助採果賽神仙……”5月7日下午,記者跟隨“汶川地震10週年”網路媒體採訪團的腳步來到位於阿壩州理縣桃坪鎮的佳山村,一同見證了這座災後重生的小山村所爆發出的時代力量。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沿著蜿蜒曲折的山路,採訪團直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位置時,才終於見到了它。“08年地震後,村裏80%的房屋全部損毀,道路更是一塌糊塗”,佳山村村支部書記王朝運告訴記者,災情暴發後,在社會各界的幫助下,從恢復交通,到重建房屋,十年的時間,佳山村可謂是舊貌換新顏。
據悉,理縣桃坪鎮佳山村位於縣城西部,距縣城49公里,平均海拔1800米,擁有耕地面積2071畝。有水泥路面10.3公里,導洪管2處,微水池298口。全村轄3個村民小組,農戶184戶,總人口546人。
“佳山村地理位置較為偏遠,絕大多數村民還是依靠農耕為生”,王朝運説,汶川地震發生前,村裏主要種植的是馬鈴薯、玉米等傳統農作物,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可以説很難維持溫飽,而現在,馬鈴薯玉米不見了,甜櫻桃、青紅翠李、紅富士等特色水果成為了老百姓脫貧致富的“親密夥伴”。
佳山村村支部書記王朝運。(台灣網 尹賽楠 攝)
目前,全村種植蘋果、李子和車厘子1300多畝,年産水果約400噸。截止2017年,佳山村實現每人平均純收入12000多元。近年來,佳山村提出依託位於山腳下的桃坪羌寨旅遊景區,打造“花果山村、藝術鄉村”的發展思路,努力為脫貧致富注入新的動能。
災難無情人有情,08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震塌了老百姓的舊屋,卻震來了五湖四海的援手,更帶來了外界日新月異的知識,同時,也刷新了老百姓對新時期發展的認識……馬永彪,便是搭上了改革發展“這班車”的致富人。
52歲的馬永彪,是土生土長的佳山人。10年前,和許許多多的佳山老百姓一樣,他也種著玉米桿子。汶川地震發生後,毗鄰的佳山村遭受重創,看著破碎的房屋,馬永彪感到前所未有的憂傷和無助。
佳山村村民馬永彪。(台灣網 尹賽楠 攝)
“災後重建時,屋子雖然蓋好了,但地裏的莊稼又得重頭再來了”,馬永彪説,當時自己沒有選擇之前那些農作物,而是在政府的引導下,接受了新鮮事物--甜櫻桃。豐收的第一年,馬永彪就賣了好價錢。於是,他把地裏的蔬菜都鏟了,種上了青紅脆李、紅富士,去年,青紅翠李賣了6萬多,甜櫻桃賣了8000多,就連初挂果的紅富士蘋果也收入近萬元。現如今,馬永彪買了汽車,住上了瓦房,還經常帶著妻子外出旅遊,活出了新農村人民應有的風采!
回憶過去的十年,馬永彪表示,自己感觸最深的就是老百姓的收入提高了,生活水準也越來越好了,而自己沒有忘記當初幫助佳山村恢復重建的湖南人民,更沒忘記帶領自己走上富裕路的共産黨。
“除了村民,我還有一個身份,就是黨員”,説完,馬永彪笑了,“沒有黨和人民的幫助,自己不可能過上現在的幸福生活,我希望通過自己的綿薄之力,去努力回報社會,幫助更多村民過上好日子。”(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