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夢實踐者】梁躍輝:愛“較真”的"鐵裁縫”

2018-05-06 10:14:00
來源:千龍網
字號

  一個無技術、無學歷、無經驗的“三無”學徒,何以成為身懷絕技的“鐵裁縫”?一名普通的産業工人,何以成為7年獲得19項國家專利並攻克行業難題的“創新達人”?一個普通的住宅項目,何以成為公司的品質典範,並創造近10倍于初簽合同額的“市場奇跡”?一名基層支部書記,又是如何與3名基層黨員一起,帶領成百上千的産業工人和青年員工打造省級創新示範基地和創新人才的“孵化器”?梁躍輝,是以上所有問題的答案。

梁躍輝在指導焊工進行電焊操作

  梁躍輝在指導焊工進行電焊操作

  “下功夫”練就絕技實現“魯班夢”

  梁躍輝19歲時,通過招工進入中建五局安裝公司做了一名鉚工學徒。鉚工素有“鐵裁縫”之稱,是建築行業中技術含量較高的工種,不僅要懂幾何、物理、熱處理知識,還要會使用維護剪床、氣割、電焊機等設備。面對複雜的工藝和高精度要求,梁躍輝下苦功勤學勤練,兩年時間,練手的廢舊鋼材有10余噸,手繪圖紙壘了半人高。

  一次,在珠海洪山發電廠項目上,需要焊接一段厚度僅為1.2毫米的通風管。當時項目上主要以人工焊接為主,若想完成這項任務難如登天。但梁躍輝主動接下了這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面對薄如紙片的鋼板,他練習了一個月時間,焊穿了五六百斤鐵皮,終於煉成超薄型風管電焊零縫焊接的“絕技”,這個小學徒,讓工地老師傅們直呼“創造了奇跡”!

  2008年,梁躍輝在福州海峽會展中心項目實現了職業生涯的第一次轉型,作為力爭“魯班獎”的項目暖通標段負責人,責任與使命之下,愛較真的他對細節的追求愈發“偏執”。

  懷著“永遠高於預期”的品質目標,梁躍輝在他所負責的區域,對每一個空調通風管螺絲螺帽的位置都嚴格把控,只要有一個支吊架的朝向沒有統一,他就要求重來。正是這種高標準嚴要求,使得該項目順利獲評“魯班獎”,梁躍輝終於實現了自己的魯班夢。

  而在惠陽丹堤項目,首次負責項目的梁躍輝將自己的品質追求展現到了極致。在這裡,各項設備、各類管線的安裝工藝精湛、排布美觀,就連管道刷漆的均勻度、機房設備防潮的墊腳石,甚至支吊架墊片的固定角度都是經過反覆推敲,非常考究的。

  “他把一個普普通通的住宅項目做到了“魯班獎”級別的品質水準,堪稱中建的品質典範!”最終,這個普通的住宅項目因其極致的履約和品質水準,拿到了十倍于初的後續合同,並獲得了廣東省優質工程“金匠獎”。

梁躍輝向工友講解水錶安裝規範標準

  梁躍輝向工友講解水錶安裝規範標準

  “愛鑽研”攻克行業通病“大難題”

  在梁躍輝的身上,閃耀著兩種看似矛盾的品質:極致的認真態度和極致的創新精神。2010年起的7年內,他共完成19項國家級專利、1項省部級工法和1項國家科學技術獎。這些成績的背後,是專心到極致的持續學習、鑽研和思考。

  在惠陽丹堤的建設過程中,梁躍輝發現,按照傳統的套管預留預埋方式,不僅需要反覆修補,而且由於混凝土的伸縮度不同,還容易發生漏水,這也是全國建築安裝行業的一個品質通病,他決心攻克這個難題。

  經過一年摸索,他不斷改良,前後做出了三代産品,通過“三點式”固定法將一截相應規格的套管固定在預留的孔洞中,並用可重復利用的金屬蓋規避混凝土澆築過程中的堵塞風險,這樣既避免了樓板澆築後的返工,也將漏水的問題徹底解決。這項工法的應用,為項目帶來了近200萬元的直接效益,並在公司範圍內推廣,獲評省部級工法。

  無論是保護電焊工人的“防燙焊鉗”,還是用工地常見工具製作的“套管定位儀”,梁躍輝的所有發明,看上去都不“高大上”,但恰恰是這些工地上最常見工具的簡單改造,卻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創新價值。僅2016年,梁躍輝的創新成果在全公司範圍內的推廣便為公司帶來了近1800萬元的經濟效益。

1

  “孵化器”推動匠心傳承“新作為”

  2012年起,擔任項目黨支部書記的梁躍輝成立“三創工作室”,近年來吸引了近千名工人和項目管理人員參與學習提能與科技創新。

  目前,“梁躍輝創新工作室”已獲得了20余項國家級專利,2項省部級工法,發表省部級以上論文7篇,2016年還被授予“廣東省職工創新示範基地”稱號,2018年被評為惠州市創新工作室一等獎。從一線工人到青年項目管理人員,梁躍輝的創新團隊正在不斷壯大,為公司輸送了3名項目經理,10名項目班子,成了名副其實的“高端人才孵化器”。

  作為農民工出身的黨支部書記,他還協助組建了農民工黨小組,實現組織聯建、黨員聯管、活動聯辦,為農民工黨員打造“紅色之家”,設立的“農民工黨員示範崗”、“農民工黨員責任區”、“農民工黨員突擊隊”旨在鼓勵農民工黨員在重點部位、困難區段、關鍵工序發揮模範作用,讓農民工黨員帶領全體工友提高技能水準。他用自己的經歷告訴身邊的工友們,只要奮鬥,人生就有無限可能。

  “機器人預製化加工方案”“大空間移動操作平臺”……許多由工作室成員共同琢磨出來的創新思路在這忙碌的建設一線逐漸成型,而梁躍輝,這位紮根項目一線近30年的工匠勞模,卻有著更大的目標。他堅信,隨著新時代吹來的“工匠之春”,將會有越來越多有理想守信念、懂技術會創新、敢擔當講奉獻的新時代産業工人,在更廣闊的天地裏發揮價值,繪出更壯闊的人生!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