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奏響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的時代最強音

2018-04-13 09:43: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姚琨(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政治所副所長)

  4月10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出席博鰲亞洲論壇2018年年會開幕式,併發表題為《開放共創繁榮 創新引領未來》的主旨演講,向世界各國傳遞了“向世界敞開大門”的清晰聲音,也展示了一個負責任大國一以貫之的胸懷與擔當。

  今年的博鰲論壇恰逢中國改革開放40週年,也是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改革開放是一場波瀾壯闊的偉大實踐,深刻改變了中國的面貌和國際地位。

  40年來,中國人民生活從短缺走向充裕、從貧困走向小康,中國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工業國、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中國的經濟總量從3000多億人民幣增加到80多萬億人民幣,每人平均GDP從不足400元上升到6萬元。按照可比價格計算,中國國內生産總值年均增長約9.5%;以美元計算,中國對外貿易額年均增長14.5%。中國所取得的這些重大成就,得益於中國既強調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又注重對外開放、合作共贏,既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又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既“摸著石頭過河”又加強頂層設計,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歸根結底一句話,得益於中國堅持改革開放這項基本國策不動搖。

  習近平主席説,“茍利於民,不必法古;茍周於事,不必循俗。”尋求發展不能因循守舊,要用於解放思想,勇於變革創新,突破舊思維,打破利益固化的藩籬。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只有通過不斷改革創新,才能獲得生生不息的動力與活力。

  2017年勝利召開的中共十九大宣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開啟了加強中國同世界交融發展的新畫卷。十九大報告強調,中國將繼續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持打開國門搞建設。這是對中國過去歷史經驗的深刻總結,也是中國未來發展進步的必然選擇。

  當前,世界秩序重塑深刻複雜,世界經濟進入深度調整期,部分國家的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給亞洲經濟體乃至世界經濟的未來蒙上陰霾。世界正走到一個十字路口,是繼續開放合作、互利共贏,還是封閉對抗,是擺在每個國家面前的選擇。

  針對這個問題,習近平主席旗幟鮮明地給出了答案,他説:只有堅持和平發展、攜手合作,才能真正實現共贏、多贏。變革創新是推動人類社會向前發展的根本動力。誰排斥變革,誰拒絕創新,誰就會落後於時代,誰就會被歷史淘汰。這是歷史規律,也是世界大勢。正所謂“天行有常”,“應之以治則吉”。國家之間,只有推進互聯互通、加快融合發展,才能贏得更有利的發展機遇和條件。

  長期以來,中國一直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和國際秩序的維護者。從達沃斯到日內瓦,從漢堡到峴港,再到博鰲亞洲論壇,習近平主席面向世界多次闡述構建開放型經濟、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中國倡議和中國方案,為國際社會注入強勁信心。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共商、共建、共用原則,為亞洲乃至世界的創新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平臺。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中國已同80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簽署共建合作協議,同30多個國家開展了機制化産能合作,中國堅持開放發展的努力和成果將釋放出更多的能量,更好惠及世界人民。

  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順應了國際社會亂中求治、變中求穩的訴求。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自提出開始,就受到了國際社會的熱切關注。它蘊含著中國對全球治理和多邊主義的深刻思考,是在洞察世界發展大趨勢的基礎上對人類社會發展潮流的前瞻性思考,追求的是合作共贏、美美與共的大同理想和多元文化相互包容的共同發展,為亞洲乃至世界各國走向持續和平與共同發展指明瞭方向。

  改革開放不僅給中國帶來了劃時代的巨變,而且對世界也産生了重大影響。中國連續多年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30%,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主要穩定器和動力源。隨著中國經濟穩定健康發展,中外關係模式也從中國受惠於世界轉變為中國驅動、牽引世界增長與發展。

  大國有大國的胸懷與擔當。習近平主席在博鰲論壇上宣佈了一系列重大舉措:一是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加快銀行、證券、保險行業開放進程,拓寬中外金融市場合作領域,放寬汽車行業外資限制;二是改善投資環境,加快修訂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全面落實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三是加強智慧財産權保護,重建國家智慧財産權局,加大執法力度;四是主動擴大進口,降低汽車和部分其他産品進口關稅,加快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政府採購協定》進程。這些舉措,是中國基於自身發展作出的戰略選擇,同時也將給推動全球經濟復蘇注入更多新動力。

  習近平主席説,我們改革的步伐不會停歇,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未來,中國將繼續與世界攜手同行,在開放中實現合作共贏,在創新中實現共同發展,一起創造亞洲和世界的美好未來。

  《光明日報》( 2018年04月13日 12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