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改革開放 瞄準更高目標(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代表委員暢談抓落實)

2018-03-20 13:2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要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産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使創新成為高品質發展的強大動能。

  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

  ——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審議時強調

  新時代呼喚新使命,新使命開啟新征程。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這是一個必須跨越的關口。如何構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會場內外,代表委員們圍繞這些話題展開討論,暢想未來。大家表示,要進一步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真抓實幹、奮發進取,以新的更大作為開創工作新局面。

  創新體制機制 

  為高品質發展提供新動能 

  連日來,廣東代表團臨時黨支部30個黨小組多次利用休息時間召開組織生活會。代表們紛紛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在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時,對廣東提出了“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為新時代廣東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注入了強大動力,提供了根本遵循。

  “落實總書記要求,一定要勇於先行先試、大膽探索。”廣州市市長溫國輝代表説,廣州將聚焦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聚焦提升投資貿易便利化水準,聚焦打造一流政務環境,出臺加大營商環境改革力度、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政策措施,讓推動高品質發展、構築産業體系新支柱、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有更具體的抓手和平臺。

  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政府要學會“栽樹”。重慶市渝中區委書記黃玉林代表説:“吸引優質項目、優秀企業落地的關鍵,就在於不斷創新體制機制,著力營造良好營商環境和提供優質服務保障。只有政府栽好梧桐樹,才能引來金鳳凰。”

  浙江天能集團董事長張天任代表認為,這次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將為新一輪的改革開放,為全力打造服務型政府蓄滿動能。“只有處理好‘找市場’與‘找市長’的關係,才能切實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地履行政府服務引導職能,形成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合力。”

  四川大學商學院院長徐玖平代表説,構建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體制機制,就是要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産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要牢牢把握新時代的歷史機遇,擼起袖子加油幹,撲下身子抓落實,將藍圖高品質落地落實,不負人民期待,不負時代召喚。”

  天津商業大學副校長邱立成代表説:“大學教育要堅持問題導向和需求導向,對接國家發展完善人才培養機制體系,積極培養和輸送更多熟練掌握相關實踐技能的高層次、應用型、複合型、創新型特色人才,為創新提供人才保證。”

  山東省科技廳巡視員徐茂波委員表示,政府部門要提供全方位創新創業服務,推進“雙創”示範基地建設,鼓勵大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開放創新資源,發展平臺經濟、共用經濟,形成線上線下結合、産學研用協同、大中小企業融合的創新創業格局。

  長三角地區是我國經濟最具活力、創新能力最強的區域之一,是“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的重要交會點。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張兆安代表認為,應立足共建共用,進一步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比如,長三角交通卡互通,現在在部分城市實現了,可以進一步擴大,實現全覆蓋。又如産權交易市場,現在長三角三省一市都有,四地能不能共同建一個統一的交易平臺?只有突破行政壁壘,才能進一步增強區域經濟發展活力。”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 

  構築産業體系新支柱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事關我們能否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潮流、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事關我們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代表委員們表示,要按照總書記的要求,把新一代資訊技術、高端裝備製造、綠色低碳、生物醫藥、數字經濟、新材料、海洋經濟等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作為重中之重,構築産業體系新支柱。

  “我國當下正處在轉方式、調結構的關鍵時期,要不斷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斷優化營商環境,降低企業綜合成本,為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奠定堅實的基礎。”河北省唐山港口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于泳代表表示,公司將按照中央部署,把創新技術、要素等運用好、發揮好,不斷提升競爭力。

  金後盾專用裝備製造集團董事長李彥平代表説,裝備製造領域的每一步創新都充滿艱辛,需要付出時間成本,需要有執著的信念、持久的耐力,更需要有對事業發自內心的熱愛。“消費者對品質的追求是我們創新的動力,也給我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感覺肩上的擔子沉甸甸的。”

  方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熊建明代表説:“公司將圍繞主業,瞄準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新興産業,進行深度智慧化提升,加大技術改造力度,培育行業內的‘專精特新’。”

  “物流業作為銜接一二三産業的國民經濟基礎性産業,對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消費升級、培育經濟發展新動能有著積極的影響。”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羅鵬代表説,新時代提供了新契機,要持續應用大數據技術,推動物流業從傳統模式向數字化、資訊化跨越。

  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優質服務。江蘇綜藝集團董事長昝聖達代表盼望,儘快明確地方金融監督管理機構職能,特別是縣級政府層面迫切需要明確金融管理機構設置,理順監管職責,充實工作力量,讓金融服務成為支援企業創新的重要力量。

  中國人民銀行天津分行行長周振海代表説:“將聚焦服務實體經濟,做好政策儲備和項目儲備,積極培育貼近市場、引領市場的金融創新産品和金融業態,著力打造創新驅動新引擎。”

  “我們最大的機遇就是物聯網的應用。”河南眾品食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獻福代表説,“要依靠創新,整合智力、資金、技術等資源,把企業打造成融一二三産業為一體的新食品經濟實體,逐步構建以共用為基礎的食品産業新體系。”

  推動全面開放 

  視野更寬廣舉措更有力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代表委員們表示,要拿出更大的決心和力度,在新的起點上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

  “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海南三亞市市長阿東代表説,“海南省因改革開放而生,也因改革開放而興,今年恰逢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我們將對標國際規則,以新思路、新視角、新方法探索形成破除發展難題和體制障礙的更多制度創新成果,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

  “區域發展要靠天時、地利、人和,對於我們來説,天時就是我們國家強勁的經濟發展勢頭,地利是上海國際樞紐港功能的充分發揮,人和在於上海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遠洋海運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許立榮代表表示,要完善海鐵聯運銜接,探索線下、線上融合發展,通過網際網路大數據平臺,使客戶的要求隨時隨地得到響應。

  “3公里的公路只能通到村裏,而3公里的跑道卻能連接世界。”重慶機場集團董事長譚平川代表説,重慶機場將瞄準重慶、成都、西安“西三角”世界級機場群建設,支援重慶機場國際航線網路佈局,特別是圍繞“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實現“空中互聯互通”。

  中聯重科董事長詹純新委員表示,要注重推進“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堅持共商共建共用,擴大國際産能合作,帶動中國製造和中國服務走出去。“我們將沿著‘一帶一路’走出去,因地制宜、因企制宜,不斷提升國際競爭力。”

  “大同的目標是爭當山西能源革命和對外開放的尖兵。”山西大同市市長武宏文代表説,今年是山西的轉型項目建設年,突出抓高科技工業和新興工業兩大重點,香港正道清潔能源汽車整車製造、漢能集團雙玻基組裝備製造、中廣核風力發電製造總裝、北京迪默透輕型飛機發動機等176個項目馬上開工,將實現投資496億元。

  “促進大開放,大同市在上海、廣州、深圳等地和以色列等國設立高科技産業轉移項目處,與商務部投促局、上海漕河涇開發區建立了常態化項目投資合作機制。”武宏文説。

  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 

  代表委員們認為,隨著經濟和社會的發展,社會治理面臨著新的形勢和任務,需要創新理念、創新體制。目前,我國經濟已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推動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社會治理格局正當其時。

  “良好的社會秩序,不僅是社會和諧穩定的保障,也是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撐。”“千人計劃”專家、武漢銳科光纖鐳射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總工程師閆大鵬代表説,湖北省以科技成果轉化為突破口,先後推動出臺一系列創新社會治理、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的政策法規。“正是因為有了良好社會治理的保障,短短10年間,公司先後創造了國內鐳射器領域的七項第一,使中國成為全球第二個掌握萬瓦級光纖鐳射器核心技術的國家。”

  “良好的社會治理環境,讓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湖北武漢市新洲區潘塘街陳玉村黨支部書記張文喜代表説,“大數據、物聯網等新技術手段,能整合社會資訊資源,切實提高基層社會治理的智慧化、專業化水準,我們要充分借助網際網路新手段,創新管理辦法,不斷總結經驗,優化基層治理方式,提升人們的安全感。”

  “鄉村治理與鄉村的歷史傳承和文化傳統密不可分。”北京國際城市發展研究院院長連玉明委員表示,要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鼓勵和支援企業興鄉,引導有社會責任感、有經濟實力的企業家到農村投資興業、扶貧濟困,促進一二三産業融合,發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

  “共建、共治、共用是新時代社會治理格局的三個關鍵詞,只有共建共治共用,才能有效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共同發力脫貧攻堅,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體人民。”代表委員們表示,“眾人拾柴火焰高”,希望通過完善社會治理機制,調動社會各界力量,一起把扶貧任務扛在肩上,讓全國人民都能夠共用改革發展成果。

  (本報記者史鵬飛、鬱靜嫻、蔣雲龍、齊志明、丁怡婷、范昊天、江琳、溫素威、馬躍峰、靳博、楊迅、方敏、鄧圩、郝洪、周亞軍、史自強、付文、申琳、馬晨、程煥)

  《 人民日報 》( 2018年03月20日 10 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