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進新時代】守護健康中國
央廣網北京3月15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和報紙摘要》報道,人民熱愛生活,期盼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期待更高水準的醫療衛生服務,希望孩子健康成長,父母老有所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和政府的奮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
習近平: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國家富強的重要標誌,要完善國民健康政策,為人民群眾提供全方位全週期健康服務。
在新一輪醫改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下,中國歷史上水準最高,也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基本醫療保障網迅速織就。政協委員伊爾扎提 扎達希望,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後三年裏,能通過“醫療扶貧”等惠民舉措,用“兜底保障”破解“因病致貧”。
伊爾扎提 扎達: 比如説大病的救助,能吃到低價藥、免費藥,治療疾病的基本藥物面越來越廣、報銷的比例越來越高、自己承擔的越來越少。
推進健康中國戰略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被納入到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準的重點工作中,其中的一項重要任務是下大力氣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人大代表華樹成建議,培養好基層醫生和全科醫生,進一步加大分級診療工作的力度,對“看病難”標本兼治。
華樹成:創新思路,像3+2學制,也就是説三年醫學基本理論的學習,兩年住院醫師的培訓,把這些人才短時間快速充實到基層衛生醫療機構。
完善醫療保障制度,將織就更密實的民生保障網。政協委員王小川建議,通過構建新型醫聯體,打通醫療惠民的最後一公里。
王小川:用網際網路去做成數字家庭醫生,跟醫聯體變成一個整體的服務,作為最後一公里去觸達用戶。
中國每人平均預期壽命已從1981年的67.9歲提高到2016年的76.5歲,明顯高於世界平均水準。成就背後是加快老齡事業和産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政協委員楊雲彥:首先要把醫養結合的項目納入到醫保支付的範圍裏去,否則,醫保支付的政策不支援醫養結合,這項工作就很難縱深開展。
在農村,補齊養老短板也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工作之一。政協委員陳文華建議,農村養老服務的運作成本可多方籌集,形成政府引導、鄉村主導、部門支援、社會參與的財政模式。
陳文華:這種模式的話財政是夠得著、鄉村也擔得起、老人也願意去住。
人大代表苻彩香希望,在健康中國戰略中,能覆蓋到提高人口出生品質的內容。
苻彩香:有關部門要關注人口出生缺陷率上升的這個問題,採取有效的手段,確保人口出生的品質。
健康中國不僅僅局限于發展醫療事業,而是各方聯動,聚合全國之力。人大代表張伯禮建議,應加快起草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健康法。
張伯禮:建立全民健康檔案資訊倉庫,建立覆蓋全生命週期的全民健康資訊檔案,科學指導健康策略的制定。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沒有民族健康水準的不斷提高,就談不上民族復興的偉大夢想。第一個百年奮鬥目標前路可期,實現13億多人口“百分百人人享有基本醫療衛生服務”這一人類社會的宏偉壯舉,將在一個嶄新的時代,變為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