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馬克思主義依然影響世界

2018-02-26 09:5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今年是馬克思誕辰200週年、《共産黨宣言》發表170週年。馬克思同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不僅成為人類思想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更在深刻而持續地影響著世界歷史進程。

  人類進入21世紀,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是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必須長期堅持並不斷發展,也為解決人類所面臨的共同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共産黨宣言》幫我們更好詮釋世界

  沃夫拉姆阿多菲

  我從中學就開始接觸閱讀馬克思和恩格斯的著作,後來從事國際關係研究,也一直以馬克思主義理論尤其是關於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著作為研究支撐。1978年,我第一次去中國,至今一直研究觀察中國。中國讓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觀察馬克思主義。我與馬克思主義結緣55年了,但依然能夠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活力——隨著社會的變化衍生出相適應的實踐方式——中國是展現這一活力最好的觀察對象。

  今年是《共産黨宣言》(下簡稱《宣言》)發表170週年,《宣言》至今仍然意義重大。馬克思在發表《宣言》後思想不斷成熟,而後開啟了《資本論》的寫作。《宣言》作為對世界的詮釋,其結論、觀點至今有效,被人們不斷證實,且一直為更好地理解這個世界提供幫助。

  《宣言》第一次向人們明確展示了一種科學,一種可以正確闡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科學。《宣言》通過分析人類社會歷史,對社會階級的觀察,總結出人類發展的規律,並展望未來——剝削與被剝削的社會關係終將逐步發展為消除剝削、人人平等的社會關係,給出了共産主義社會的圖景。馬克思和恩格斯努力用科學的方法論證這一展望的合理性——生産力決定生産關係,隨著社會生産力不斷發展,終將帶來社會生産關係的根本變革。這對世界尤其是西方世界而言是革命性一步。

  馬克思主義從19世紀40年代起隨著《宣言》而誕生,逐步形成理論體系。俄國1917年爆發十月革命;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發軔于五四運動,在1924年至1927年克服早期困難不斷成熟,直至1949年中國共産黨成為執政黨,全面開啟馬克思主義實踐,從各個方面展現馬克思主義的生命力。

  相比之下,馬克思主義在德國長期停留在思想階段,直到1949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國(東德)成立才進入實踐狀態,不過這一實踐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産物。二戰讓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遭受重創,人們亟待新的社會秩序重塑家園。中國、朝鮮、越南、蘇聯以及歐洲一些國家在戰後紛紛投入社會主義陣營。有人認為,東德的失敗意味著馬克思主義不夠成熟、無法繼續發展下去。我並不贊同。馬克思主義依舊在世界上繼續發揮著作用和影響。在中國,我看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地位,看到馬克思主義在社會實踐中不斷發展,看到中國共産黨的不斷努力。

  中國在發展實踐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也經歷了很多挑戰和挫折。在中國共産黨的許多文件資料中,記錄著他們如何運用馬克思主義解放和發展生産力,這格外引起我的注意。中國共産黨沒有拘泥于理論,而是在解放和發展生産力的過程中尋找理論支撐,以共産主義為最終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也是為數不多的、真正做到高速發展的國家。目前,中國還在數字化創新浪潮下繼續高速發展。這些都與馬克思主義緊密關聯。

  馬克思主義能夠成功嗎?馬克思主義如何成功?對此,我一直持樂觀積極的態度。重點不是去摳馬克思主義理論著作中的字句,而是在治國理政的實踐中將馬克思的思想觀點融入其中。就像中國共産黨領導人習近平,在《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索引中,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出現了25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出現了76次……

  (作者為德國政治學家,本報駐德國記者馮雪珺採訪整理)

  中國極大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托尼安德烈亞尼

  在馬克思誕辰200週年之際,馬克思主義仍然有著重要的時代內涵。在當下的西方社會,資本主義受到質疑,它導致的社會不平等,過度的市場行銷和氾濫的消費主義也廣受詬病。這一背景賦予了馬克思主義及與之相關的研究前所未有的重要意義。

  沒有任何理論比馬克思主義能更加清楚地闡釋勞動價值、剩餘價值、經濟危機、資本主義的社會效應及全球效應等內容。馬克思關於經濟的預測得到了廣泛認可:以新古典主義經濟學為基礎的經濟體系是有缺陷的,經濟危機爆發帶來的問題也表明,馬克思的思想是前瞻性的。

  在法國,馬克思主義曾長期作為左派政黨的思想基礎。1968年,法國“五月風暴”使馬克思主義重回舞臺,法國出現了很多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政黨。1981年,社會黨黨魁密特朗當選法國總統。他在競選時提出“共同綱領”,特別是其中的國有化改革措施與社會主義的市場體制十分相似。然而,這一綱領很快遭到摒棄,社會黨逐漸脫離馬克思主義,自由主義漸漸佔據上風。如今,法國共産黨在蘇聯解體後實施重塑改革,也放棄了社會主義思想,其提倡“超越資本主義”,但對共産主義的設計十分模糊,影響力大大減弱。在此期間,馬克思主義遭到詆毀,被當作極權主義的“同謀”,不得不以隱秘的形式繼續存在。直到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馬克思主義才重新得到重視。

  《共産黨宣言》是社會主義思想的基礎文本,建立在科學基礎之上。結尾部分的共産黨綱領展現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特性結合的混合經濟。因此,《共産黨宣言》所描繪的是真正的社會主義到來前的過渡期,也就是如今中國所處的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我贊同並理解馬克思主義應該和中國的國情相適應。我很欣喜地看見中國經濟、科技等出現了卓越的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在他的演講中,習近平總書記經常從中國古代哲學,特別是儒家思想中引經據典。當今的世界正遭受個人主義、競爭主義、消費主義等西方生活理念的包圍,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古代哲學思想的強調因而具備了特別的意義。最令我感興趣的是中國求同存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等思想。正是這些思想使得習近平領導下的中國一方面致力於解決社會問題,另一方面也堅定地維護中國乃至全球的生態環境。馬克思主義誕生於西方,受西方哲學思想的影響深重。如今,中國思想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

  (作者為法國哲學家、法國第八大學名譽教授,本報駐法國記者龔鳴採訪整理)

  “馬克思不會從美國走開”

  ——訪美國學者安德魯哈特曼和喬納森施佩貝爾

  本報駐美國記者 胡澤曦

  “在大西洋彼岸進行的這一大規模戰爭關係著勞動者的命運。”馬克思在給亞伯拉罕林肯的一封信中如是説。19世紀60年代,馬克思對美國南北戰爭的觀察從來沒有脫離對勞動階層未來的思考。在隨後的歷史中,特別是20世紀30年代以來,馬克思本人的著作一再成為美國思想界關注“勞動者命運”、對資本主義經濟文化體系進行批判的重要源泉。及至21世紀,一場肇始於華爾街的國際金融危機更是讓眾多美國學者驚呼“馬克思主義正重新甦醒”。

  伊利諾伊州立大學歷史系教授安德魯哈特曼長期研究馬克思主義在美國思想史與社會運動中的影響。他正在撰寫的《卡爾馬克思在美國》一書,將由芝加哥大學出版社出版。哈特曼表示,馬克思比任何人都更為雄辯地指明,資本主義經濟文化體系始終處於變動過程中。“就此刻看,馬克思的這種見解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重要。目前資本全球運作所受到的限制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更小,這創造了巨大的財富和技術進步,但也造成了巨大的痛苦,馬克思的辯證法有助於揭示這一點……我們需要用一種馬克思主義的眼光來看問題,即正視社會現實,帶著對新的社會條件的把握來重新組織社會。”

  近年來,社會貧富分化問題在美國的關注度不斷上升,美國政治表現出的保守化、逆全球化、孤立主義化趨勢,背後也都有這一問題的影響。在哈特曼看來,在貧富差距問題上,馬克思主義提供了其他思想流派難以替代的批判性洞見。他認為,馬克思的著作指明瞭資本擺脫地理、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限制的種種方式,以及資本如何通過新的積累方式對傳統體系和制度造成壓力。“凡是從現代生活中感到疏離、無根、被變化拋棄、經濟上處於掙扎狀態的人,都會認識到馬克思資本學説的深刻性。即使是處於財富分配頂端的群體,如果能夠真誠地展開思考,也將能理解這一點。”

  密蘇裏大學歷史學教授喬納森施佩貝爾長期從事19世紀歐洲社會史研究,著有《卡爾馬克思:19世紀的人生》一書。在施佩貝爾看來,馬克思主義在美國社會的影響力將長期持續,因為今天的美國已明顯和上世紀90年代不同,當時冷戰結束讓自由市場主義在美國主導了公共辯論。他認為,馬克思主義與當代世界的關聯性,至少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資本主義經濟體系並不總是處於平衡狀態,而是會反覆出現功能失調,也就是馬克思本人所説的“危機”,今天很多人則將它稱為經濟衰退;第二,特定的觀點以及表達該觀點的政治運動,同特定群體的經濟利益和自我認識密切相關;第三,資本主義經濟生産方式中看似自由和不受約束的交換行為,尤其是勞動與金錢交換,必然包含著或明顯或隱匿的壓制和支配關係。

  “國際金融危機給世界留下了巨大的不平等,1%的人似乎已從這場危機中受益,而其他人則為此付出了代價。因此,馬克思不會從美國走開。冷戰結束近30年,越來越多的美國人已經擺脫冷戰的思想桎梏,正以更富有創造性的方式閱讀與思考馬克思。”哈特曼表示,現在有更多學生主動來找他,就如何閱讀馬克思的著作尋求指導,還詢問其他關於社會主義的經典著作。在他看來,一個緩慢而又真實的代際轉變正在美國發生。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6日 23 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