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好日子 “繡”出來(新春走基層)

2018-02-22 10:0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沒想到畫點蠟畫就能賺錢,還不用天天來,能顧到家。”46歲的苗族婦女楊學芬20來天掙了3000元,也沒耽誤家裏的事,這讓她覺得這個年過得格外幸福。

  與她一樣覺得“格外幸福”的,還有同村的50多名繡娘,她們當中最能幹的20來天掙了7000元。去年年底,在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的幫扶下,貴州省織金縣官寨鄉大寨村成立了“媽媽製造貴州苗族蠟染合作社”,並與電商企業簽訂協議,由企業聘請設計師對需要的産品進行設計,然後下訂單由合作社組織繡娘進行生産製作。

  貴州蠟染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在織金縣,幾乎每一個苗族婦女都會蠟染。貴州蠟染筆法嚴謹細緻,所有圖案都由繡娘們一筆一筆畫出來,但不需要描紅的樣稿,因為紋樣早就印刻在她們心裏。

  46歲的楊學芬從10歲開始就跟著媽媽學做蠟染,學得一手好本領。但蠟染對於她來説只是業餘愛好,農忙時要下地種莊稼,農閒時要進城打工,“風吹日曬的,別提多辛苦。”即便這樣,日子也緊巴巴的。“十幾年沒買過一件新衣服。”這幾年,她要照顧身體不好的丈夫和年齡尚小的孫子,收入來源更少了。“幸虧有了合作社,做工顧家兩不誤,我要把好日子‘繡’出來。”

  “最主要的是解決了産品的銷路問題,同時提升了産品的設計水準。”在合作社負責人楊澤友看來,訂單式生産給了繡娘們“穩穩的幸福”。

  “這樣一來,非遺就活起來了,活起來的非遺更有價值。”織金縣婦聯主席黃英錶示,“‘非遺+電商’模式不僅能讓非遺煥發新生,更讓當地貧困群眾通過自己的技藝增收致富。”

  “以前是興趣愛好,現在成致富法寶,如今收入多了,在家裏腰板都挺直了!”合作社繡娘陽春的一席話引得大家開懷歡笑。

  《 人民日報 》( 2018年02月22日 01 版)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