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印度“一卡通”爭議中推進

2018-02-09 10:0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核心閱讀

  印度最高法院近日就爭議中的“全民生物身份識別”給出肯定評價。其潛臺詞是,儘管這一生物身份識別系統有資訊洩露的風險,公民隱私也存在被政府或機構操控的嫌疑,但其在福利發放、求學就醫、普惠金融等社會管理的精準性上有無與倫比的優勢。印度有必要在這場效率與安全的博弈中作出選擇,而目前印度法律界的天平已倒向前者。

  目前印度已有約12億人擁有生物身份識別卡,具有生物資訊特徵的“一卡通”時代初見雛形。

  一張卡想解決多個問題

  爭議由來已久,矛盾剛剛激化。從今年1月1日起,印度民眾的銀行卡、手機卡、各類電子錢包、駕照以及社保福利等統統要跟一種名為“阿達爾”的生物身份識別卡掛鉤,否則就不能使用。此次代表公民發起反對“阿達爾”卡的印度著名律師西亞姆迪萬表示,在過去短短不到一個月間,已有偏遠地區民眾因沒有得到生物身份認證從而導致得不到救濟饑餓而死。政府搞全民生物身份識別並強行將其與一切掛鉤,這無異於掌握了民眾的生死。

  “阿達爾”在印地語裏有“基礎”“支援”“食物”等多重含義,以此為名建立的生物身份識別系統早在2009年即由時任印度總理辛格啟動,旨在通過指紋、虹膜等生物資訊採集,輔以照片、出生證明等,創立一種更具唯一性的“生物身份證”。這一舉措的好處在於,每一個印度人都會擁有一個12位數字的“生物身份證”,政府通過將其聯網並與相應稅收、福利、證照等系統掛鉤,可以做到更加透明化的社會管理。

  印度政府推行“全民生物身份識別”,其初衷在於使福利分發更為高效。此前印度並沒有全國統一的社會保障號,各邦從中央定期獲得扶貧物資,再經過層層環節發放到並未得到有效管理的民眾,其間的各種剋扣腐敗已成常態。通過將具有唯一性的“阿達爾”卡與福利分發卡捆綁,任何一個印度農婦都可以通過將拇指放在掃描器上一掃,獲得政府定期給其家族補助的大米、小麥、食用油以及糖和鹽。莫迪政府自2016年起加速全民生物身份識別庫的建立,並將其納入“數字印度”的整體計劃中來,相應的助學補貼發放、假冒駕照查處、稅務徵繳等各類社會管理均被要求與“阿達爾”卡掛鉤。目前印度已有約12億人擁有該卡,具有生物資訊特徵的“一卡通”時代已初見雛形。

  資訊安全面臨洩露與濫用

  “全球都在建立自己的生物識別系統,印度一躍發展出世界最大的生物身份識別庫,這自然會引發關注,特別是在安全防範方面,印度還有許多工作要做”,印度工業聯合會産業政策部主管普拉卡什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在資訊安全方面‘阿達爾’卡主要面臨兩大問題,一是資訊洩露,二是資訊濫用。”

  如今印度輿論界在談及“阿達爾”卡的安全性時,無不提及去年2月15日曝光的阿克賽斯銀行事件,這家印度第三大私有銀行的一名生物資訊採集員利用職務之便複製了397條個人資訊,儘管警方聲明這些資訊最終沒有被商業利用,但印度生物身份識別系統的可靠性再度成疑。在印度理工學院德里分校教授資訊管理課程的斯坦特裏向記者分析稱,“從2017年後,印度生物資訊採集器都加裝了政府統一認證的晶片,理論上做到了生物資訊本身與採集渠道均可查,但事實上從採集器到記憶體再到聯網系統都存在被‘克隆’的可能。另外對駭客而言,印度生物身份識別系統核心記憶體2048位加密並非無懈可擊”。

  與對資訊可能被竊取的擔憂相比,印度各界更對生物識別資訊的濫用憂心忡忡。印度社會福利保障協會副秘書長拉茲丹就此批評稱,“一刀切”式地將社會福利與生物身份識別系統捆綁,使得社會中很多特殊情況被忽略,由此造成的社會混亂也應被列入社會治理的成本。他舉例稱,印度農村有不少勞動者手指受損造成生物資訊採集不全,他們可能因此被排除到福利體系之外。另外印度不少法律界人士也表態稱,生物識別資訊系統由原先的自願加入到如今的強制執行,這使得誰在掌握這一龐大的資訊系統、將會如何對其利用等都存在司法程式問題。

  安全考量難擋效率優先

  在此次印度最高法院由5人組成的“聽取反對意見”小組中,首席法官米斯拉強調了印度身份證管理局是生物身份識別數據庫的唯一合法管理機構,通過其開設的相關生物身份識別的任何官方及私營項目都將受到司法監管,目的是減少資訊濫用的發生。

  目前印度社會保護個人隱私的意識普遍不強,拉茲丹對記者介紹稱,“印度任何一家超市,結賬時都會問你手機號碼,沒人覺得這有什麼不妥。而類似的個人資訊販賣越來越普遍,手機詐騙越來越多。在這種情況下,囊括更大量基礎資訊的生物身份識別卡變得更有價值也更危險,很難想像大規模資訊洩露給社會造成的衝擊。”

  儘管面臨風險,印度顯然並不打算停下快速推行“阿達爾”卡的腳步。普拉卡什認為這是印度“數字經濟”實現“彎道超車”的又一機會。他分析稱,印度已初步建成的全民生物身份識別數據庫已成為世界性的數字經濟實驗場,從名牌資訊科技企業到初創資訊公司均試圖依賴這一數據庫開拓服務市場。目前印度政府、科技、法律等各界共同努力的目標是減少可預知的風險。

  (本報新德里2月8日電)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