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春走基層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丨急診室裏的“奮鬥”

2018-02-05 20:15: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新年賀詞中提到,“幸福都是奮鬥出來的”,把藍圖變為現實,將改革進行到底,無不呼喚不馳于空想、不騖于虛聲的奮鬥精神,無不需要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幹好工作。《新春走基層》為您講述北京大學人民醫院急診科的奮鬥故事。

  時間: 23:00  

  地點:北大人民醫院 

  一輛120急救車呼嘯著停在了急診門口。

  值班醫生:搶救室準備完了嗎?把那個心電圖撤掉,把所有的障礙給我撤掉,馬上進搶救室!

  值班醫生:趕緊把走廊清一下,清一下!

  值班醫生:還有障礙物嗎?沒有障礙物就走!走走走!轉過去,頭先進!

  夜班醫生張婷和同事們正在奮力搶救一位白血病患者。在急診科,誰也無法預知下一秒鐘會發生什麼。自從來到急診科,29歲的張婷體驗到了完全不同的人生。

  張婷:有什麼工作,可以一天接觸到這麼多驚心動魄的事情?你不來醫院會見這麼多生老病死嗎? 

  ?高度緊張的工作要求每一位急診科醫生必須努力保持好自己的狀態。

  張婷:我跟我自己説,這個禮拜不能病,下個禮拜再説!

  因為下個星期,張婷休息,休息期間生病就不會影響工作。她希望在她值班時,能夠全力以赴地去搶救每一個病人。 

  張婷:有些工作不是拿錢能衡量的,我覺得當醫生還是要有情懷的。性命相托,他能把性命交給你,沒有什麼比這個更重要的了。

  急診工作給張婷帶來了極大的成就感,也帶給她巨大的心理考驗。就在幾天前,她剛剛經歷了執業以來最黑暗的一段時間。

  張婷: 連續三四天,每天都要送三四個病人走(離世)。我覺得我特別無助。其實我都不想下班,因為我忙,我就不會考慮這些事情。

  張婷在自己的朋友圈裏這樣寫道: 

  張婷:我現在的目標是做一個有溫度的醫生,然後做出自己正確的判斷。學醫十年了,來急診才有這種想法。

  在來北大人民醫院之前,張婷是甘肅一名有著兩年工作經驗的婦産科醫生。因為愛情,因為追尋自己的職業夢想,她辭職考研,來到了北京,在這裡安家落戶。

  張婷:大家都上班,你要做你同事裏面最高興的那個,成長最快的那個。在養活自己的同時,又幫助別人,工作又不違心,你每天活得很坦蕩。然後,學習也是因為你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我覺得很幸福啊!

  急診科的人來人往,不僅讓張婷找到了自己奮鬥的目標,也讓她收穫了很多人生感動。

  奶奶:我沒事,我沒事,我就待到他穩定了,回頭我跟他一起上養老院。

  26床的爺爺突發腦梗,88歲的老伴每天都來陪護。88年出生的張婷,看著88歲老人的愛情,內心充滿感動。

  張婷:加油!老太太老守著您。第一天來,您在那個屋,我説您回去吧,別守了。然後她不放心,您看,回家兩天又回來了。

  奶奶:趕緊好,你也回報給醫生,她們多辛苦,是不是?

  這一夜,急診科共接診了100多位患者。

  淩晨三點交接班,張婷可以回家休息三個小時。衚同口有個身影一直在等著她。

  張婷:呀,你來接我來了。困不困?

  張婷的愛人:困。

  張婷:冷不冷?

  張婷的愛人:冷。

  張婷:你等了多久了?

  張婷的愛人:等了有一會兒了。

  張婷:今天是大寒,特別冷。

  大寒的夜晚,心中依然溫暖。

  新的一天來臨,急診室的忙碌仍在繼續。 

  周穎:您昨天晚上又沒回去休息啊?

  奶奶:沒有。

  周穎:您怎麼老不休息啊,這樣您熬不住的。

  奶奶:我休息,他(老伴)情緒就老變。

  護士長周穎清早來接班的第一件事就是查房,26床的爺爺奶奶一直讓大家牽掛。周穎是急診科裏最年輕的護士長,努力的背後總是藏著不為人知的辛酸。

  周穎:上大二時,我父親就去世了,突發腦梗猝死,都沒有見到他最後一面。

  父親突然離世,周穎覺得自己需要撐起這個家,照顧好媽媽和妹妹。

  周穎:家裏邊已經出了這個事情,我就特別努力去學習。那會兒晚上,我的同學都睡覺了,我基本上要熬到晚上淩晨兩、三點看書。

  2006年,周穎以全班第二的成績,成為全校的優秀畢業生,並被北大人民醫院急診科錄用。

  病人:今天還抽800嗎?

  周穎:對。下午聽醫生的,好不好?

  病人:好吧。

  急診科裏有很多這樣八九十歲的病人,周穎像哄孩子一樣哄著這些老人,也因此她和病人家屬結下了特殊的感情。

  病人劉春元的女兒 劉建平:我父親因為急性胰腺炎住進了人民醫院。他是北平地下黨,是一個老黨員。

  這位老革命在急診科度過了他人生最後的66天。醫護人員的細心照料,感動了病人家屬。

  病人劉春元的女兒 劉建平:因為我父親住院66天,我對護士的職業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然後我就跟她們同事説,給我兒子找一個合適的對象。

  於是,急診科的同事就把周穎介紹給了劉建平的兒子。

  劉建平的兒子 劉想:我們約吃火鍋,然後我肯定早到了。

  周穎:吃完飯以後,還帶我們去買書了,給我買了兩本《奮鬥》。

  就這樣,醫患之間的相互理解,成就了一段醫患佳緣。

  病人劉春元的女兒 劉建平:把周穎娶回家,是我父親送給我們最好的禮物。

  婚後的周穎,應對工作中出現的各種狀況,更加成熟穩重。

  29床的病人突然鬧起情緒,把身上的醫療設備全拆了。

  周穎:怎麼了,怎麼了,別激動。

  病人:十幾天一點用都沒有,不在這兒待了!

  周穎:先別激動。

  病人:這麼長時間,一點意義都沒有!

  周穎:別激動。我找劉大夫過來好不好,您先別激動,咱們等劉大夫跟您談談好不好?

  周穎耐心地等待病人發完脾氣,然後心平氣和地和他交流了病情。處理完所有的事務,早已過了下班的時間。

  晚上八點半,周穎回到了家裏。

  周穎:爺爺,奶奶,我回來了。

  劉建平:哎呀,媽媽回來了,看,媽媽回來了。

  周穎:盼盼,你乖不乖,聽沒聽奶奶的話?

  不論周穎下班多晚,全家人都會等她回來一起吃飯。

  在急診科的十年,通過自己的努力奮鬥,周穎從護士做到了護士長,並在工作中收穫了自己的家庭幸福,這讓她更加堅定當初的選擇。

  周穎:如果我們把病人搶救成功了,復蘇有效了,病人的生命得以延續了,這時候,可能一個家,就不至於破裂。

  記者手札 

  採訪的最初,我們總記不住這些“急診人”的模樣,因為她們始終戴著口罩。很多患者,也不知道是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他們每天的奮鬥,不僅僅是為了自己的幸福,更是為了患者們的家庭幸福。(央視記者 葉奐)

[責任編輯:韓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