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歇業”、國家“破産”,這些國家是在鬧哪樣?
美國聯邦政府2018年開年就攤上事兒了。由於美國國會參議院未能通過臨時撥款法案,政府在1月20日零時被迫“關門”。儘管22日國會通過臨時撥款法案,政府重新“開業”,但這次的撥款僅能維持三周,若新的撥款法案三周內無法通過,美國政府又將面臨一次“關門危機”。
當地時間1月20日,美國聯邦政府停擺,自由女神像景點關閉。
作為世界頭號經濟體的美國,在過去的40年中,聯邦政府關了快20次門,距離上次關閉也僅僅隔了4年多。美國聯邦政府頻頻停擺究竟是怎麼回事兒?這還得從美國兩黨之爭説起。
美國聯邦政府的財政預算案,要經過國會批准後,才能遞到總統的辦公桌上,經總統簽署後成為法律。而奧巴馬任期內的聯邦預演算法案早在2017年9月就已經到期。此後,特朗普和國會通過各種臨時議案把政府維持到今年1月。然而在今年1月19日,國會兩大政黨——民主黨和共和黨在多個預算上存在分歧,導致臨時預演算法案未獲得投票通過,聯邦政府在1月20日零點“關門停業”。
政府都“關門”了,國家豈不是要亂?還真不是想像的那樣。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副教授刁大明稱,聯邦政府停擺對美國普通百姓的生活影響並不大,因為政府職能是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參與更多。“關門”主要傷害的是美國公眾對聯邦政府的信任度。由於“關門事件”發生在總統執政的第一個年頭,這也給特朗普的執政能力打上了問號。
放眼全球,政府因為“沒錢”差點開不下去的,並不是只有美國一個。如果説美國政府的“歇業”是因為自家在鬧“內訌”,那下面這些國家的“破産”危機可就棘手的多了:
希臘
希臘債務危機始於2010年,隨後不斷發酵。2015年,債臺高築的希臘用“破産”“恐嚇”歐盟,引發歐元區國家恐慌。同時,民眾爭先恐後涌入銀行ATM機前取現,一度導致銀行不得不將每人每天的取款額限制在50歐元。希臘破産危機最終以希臘與國際債權人簽署第三輪救助協議,債權方提供860億歐元救助資金告一段落。在接下來的幾年內,希臘議會通過了提高稅收、減少養老金等多輪緊縮法案,為減少希臘債務創造條件。
塞普勒斯
塞普勒斯曾因為銀行業過度擴張陷入危機。2013年3月,該國議會否決了用存款稅換取歐盟援助的方案,這一決定向歐盟表明該國已處在國家破産的邊緣。當時塞普勒斯政府的資金僅供維持數周,之後將無力支付公務人員的工資和福利。但隨後,塞普勒斯政府與國際救助機構達成100億歐元救助協議。塞普勒斯按照救助協議對本國經濟進行調整,並於2015年實現經濟增長。據報道,2017年塞經濟增速達到4%,並在接下來的兩年有望持續表現強勁。
冰島
旅遊資源豐富的冰島
2008年,受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冰島經濟一度遭遇重創,處於國家破産的邊緣,冰島總理甚至建議國民自行捕魚來節省糧食開支。不過由於人口少,福利制度較完善,冰島老百姓態度仍然非常樂觀。隨後由於冰島克朗貶值的緣故,許多外國人跑到冰島掃貨,還促進了當地的旅遊業和商業發展。旅遊業的興旺使冰島經濟復蘇,近幾年增長強勁。2017年3月14日,冰島結束臨時資本管制,完成對國際資本市場的回歸。
(綜編:李小雨 文字材料來自於新華社、中國新聞網、人民網和經濟參考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