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希望的田野】"修路書記"賀衛國:讓農牧民的幸福路越走越寬

2017-12-25 10:1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蓮明沙漠腹地公路

  新華網蘭州12月25日電 (宋燕 信江 陳楊)這裡是巴丹吉林沙漠南緣,無邊無際的戈壁大漠將甘肅省張掖市肅南裕固族自治縣明花鄉一分為二,阻隔了東西往來的步履。

  2015年10月,橫貫明花鄉東西的蓮明沙漠腹地公路正式貫通,當地的農牧民自發來到現場,鳴放鞭炮,載歌載舞共同慶祝這一時刻。如今,左右兩側的沙丘上,依稀可見已經褪色的鞭炮碎屑。

  回憶起當時的場景,年屆七旬的牧民李成柱感慨地説:“賀書記為我們辦了一件大事,這是一條為民路”。

  李成柱口中的“賀書記”就是黨的十九大代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範個人、明花鄉黨委書記賀衛國。“沙漠公路”修好了,這位土生土長的裕固族幹部也被農牧民親切地稱為“修路書記”。

  謀基礎設施 修“為民路”

  明花鄉由之前的明海、前灘、蓮花三個鄉合併而成,北鄰高臺,西接酒泉,沙漠區佔總面積的四分之一。“以前要穿過沙漠去辦事,都是騎馬和駱駝,要花一天的時間。”李成柱説。蘭新公路通車以後,居住在東西兩頭的農牧民們就開始繞過沙漠,走蘭新公路,但是從西邊的蓮花片到東邊的明花鄉政府得繞行120公里的路程。

  蓮明沙漠腹地公路的打通,將這個數字縮短到了50公里。

  “明花鄉基礎設施條件差,道路交通不便,産業也沒辦法串起來。”自小就生長在明花鄉的賀衛國對當地的情況“門兒清”,“尤其對於牧業點上的群眾來説,一到雨雪天氣就出不來,交通是制約明花鄉發展的瓶頸。”

  道路通才能帶動物流通。賀衛國説,只有了四通八達的路網,才能讓當地的農畜産品更好地“走出去”。自2013年調任明花鄉以來,他就“對症下藥”從路入手,謀劃完善當地的基礎設施。2016年,明花鄉提出實施“一橫四縱”的道路網架行動,多方籌措項目資金,改善交通設施條件。蓮明沙漠腹地公路就是其中的“一橫”。

  “目前,‘一橫兩縱’已修建完工,全鄉80%的牧業點實現了砂石路覆蓋,農牧民行路難、農畜産品運出難的問題初步得到了解決”。賀衛國説,力爭在2020年底建成連接東西,貫穿南北的道路網路體系,把明花鄉建設成為聯通張酒兩市和周邊3個縣城及9個毗鄰鄉鎮的道路樞紐和物流中心,打造全域旅遊通道。

  謀産業興旺 通“富民路”

  建設10萬畝優質牧草生産基地、優質牛羊肉加工基地、萬畝生態沙産業試驗區、“七彩明花”裕固風情體驗區、打響“裕固歌舞之鄉”品牌……這是“十三五”期間,明花鄉確立的發展的“小目標”。

  “我們擁有通道、區位、土地、人文‘四大優勢’。”賀衛國説,明花鄉毗鄰兩市三縣九鄉鎮,臨靠鐵路、公路、國道,土地資源豐富,民族文化獨特。

  但是,如何充分挖掘優勢資源,打破傳統的千家萬戶分散生産的小農經濟模式,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産業,延伸産業鏈條,提升産品附加值是明花鄉經濟轉型發展中面臨的問題之一。

  為此,賀衛國與鄉黨委政府成員一起下村入戶,調研民情,確立了明花鄉的“十三五”發展目標,描繪出了産業“藍圖”。“要打通盤活內部和外部資源。”賀衛國説,明花鄉正在著力構建境內合作經營和跨區域抱團發展“兩大經濟體系”,優化發展設施養殖業、農畜加工業、特色種植業、生態沙産業、民族文化業“五大産業”,“走以農促牧、以牧帶農、農牧結合的發展路子”。

  他表示,力爭到2020年,全鄉經濟總收入實現翻番,突破1億元以上,農牧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實現翻番,突破2萬元以上,與全縣同步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謀鄉風文明 築“民心路”

  明花鄉位於祁連山下,是肅南裕固族自治縣主要的生態移民安置區,又是一個多民族聚居鄉,居住有裕固、漢、藏、蒙古、土、哈薩克6個民族。怎麼樣樹立文明鄉風,形成良好的鄉村治理體系,凝聚民心,是賀衛國一直在思考的問題,“要從抓‘文化軟實力’入手”。

  每個月的23日,明花鄉政府前的西至哈志文化風情苑廣場上都會人頭攢動,熱鬧非凡。裕固族歌舞、快板、相聲、薩克斯……由明花鄉下轄的各個村子的農牧民們自編自導自演的節目在這裡精彩上演,吸引十里八鄉的人們紛紛來這裡赴一場“文藝之約”。

  “會説話就會唱歌,會走路就會跳舞。”賀衛國説,明花鄉是“歌舞之鄉”,民族文化藝術是明花鄉的“特色牌”之一。從2015年開始,明花鄉將每月的23日定為“快樂老鄉”廣場文藝演出節,以村為單位組織表演節目,“一方面加強了村與村以及村民之間的溝通交流,增進團結協作,一方面也有利於傳承和弘揚民族文化,豐富鄉親們的文化生活”。

  同時,2016年初,明花鄉探索建立了農牧民誠信評價體系,將誠信等級分為A、B、C、D四個等級,以此規範不良、不法行為,切實增強農牧民群眾和黨員的誠信意識,樹立文明鄉風,“誠信等級高的居民可享受多重優先優惠激勵政策”。

  謀治本之策 架“直通橋”

  賀衛國正在為牧民李成柱講解媒體關於十九大精神的報道

  黨的十九大結束後,賀衛國一回到家鄉就迫不及待地想將十九大精神帶給鄉親們,不斷地奔波在各個鄉鎮村落,馬不停蹄地進行宣講,架起了一座從人民大會堂到肅南草原的“直通橋”。近兩個月的時間裏,他相繼開展了三十多場宣講,人群覆蓋縣鄉機關工作人員及農牧民黨員,腳步走遍了肅南縣所有鄉鎮。為方便農牧民黨員掌握十九大報告的精神要義,賀衛國專門組織編輯了一本學習“口袋書”,將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的知識點通過問答的形式提煉集納成冊。

  生態保護、文化自信和鄉村振興,是黨的十九大報告中賀衛國最為關注的三個“關鍵詞”。修“可持續發展路”,調整經濟結構,保護生態環境;修“文化旅遊融合路”,發展鄉村旅遊,傳承和保護民族文化;修“鄉村振興路”,建設美麗家園,係住鄉愁……對於今後如何將十九大精神落到實處,他早已開始了謀劃。其中,圍繞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五個總體要求,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既是促進農業發展、農村繁榮、農民增收的治本之策,也是明花鄉眼下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

  “明花鄉將迎來重大的發展機遇,但是,前提是我們要做好迎接機遇的準備。”他説,明花鄉即將圍繞“鄉村振興”戰略,舉行一場精準到戶的研討,廣泛聽取意見,齊心協力,讓農牧民的幸福路越走越寬。

  “扎斯格雷”,裕固族語意為“閃電之光”,這是賀衛國從中學時就給自己起的裕固族名字。人如其名。在這位做事如“閃電”般雷厲風行、敢闖敢幹的“領頭雁”的帶領下,明花鄉邁上了新征程。(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