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世界銀行上調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 中國貢獻加快全球復蘇步伐

2018-01-11 11:0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世界銀行9日發佈最新一期《全球經濟展望》,上調了2018年全球經濟增長預期。報告預計,2018年,全球經濟增速將小幅加快至3.1%,較世行去年6月的預測值上調0.2個百分點。世行還將2019年全球經濟增速上調0.1個百分點至3%。

  專家認為,2017年以中國為龍頭的東亞和太平洋地區為全球經濟貢獻了超過1/3的增速,也注入了信心。全球經濟將在2018年迎來金融危機後的全面復蘇。

  2017年全球經濟強勁增長,中國是有目共睹的主引擎

  報告指出,在投資恢復、製造業回暖以及全球貿易穩步增長的帶動下,2017年全球經濟預計增長3%,為2011年以來的最強勁增長。東亞和太平洋地區對2017年全球經濟增速的貢獻率超過1/3,其中大部分貢獻來自中國。

  “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穩健發展的中國經濟始終為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動力,也為各國提供了發展機遇。”比利時智庫布呂格爾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索特達瓦茲對記者表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此前報告顯示,2017年中國對世界經濟增長貢獻率超過三成,遠遠高於其他發達經濟體,此次世界銀行發佈的報告則進一步確認了這一點,中國經濟貢獻加快了全球經濟復蘇步伐。

  泰國開泰銀行高級副總裁蔡偉才認為,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有目共睹,是全方位的。隨著中國經濟實力的不斷增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走出去。中國海外直接投資數額逐年增加,是世界經濟前行的火車頭。此外,中國與世界各個市場的貿易額巨大,中國龐大的市場吸收了全球大量的商品。以泰國為例,中國已連續5年成為泰國最大的貿易夥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逐步落實,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來泰國投資。

  世界銀行發展經濟預測局局長阿伊汗高斯對本報記者表示,世界銀行預計2018年中國經濟增速為6.4%,與去年6月的預測值相比調高了0.1個百分點。所有證據顯示,得益於持續的財政支援和改革,以及好于預期的出口復蘇等因素,中國經濟增長雖然放緩,但更加可持續、更加平衡。

  此外,世行報告還認為,中共十九大再次強調深化改革,預計將進一步減少過剩産能,逐步消除金融部門的脆弱性,將增長驅動力從資本積累轉移到全要素生産率上來。

  發達經濟體接近潛在增速,新興經濟體需防外溢效應

  報告預計,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今年將增長4.5%,高於2017年4.3%的增速。然而,隨著這一輪全球經濟復蘇,尤其是發達經濟體接近潛在增速,可能會逐步收緊貨幣政策,這反過來會對新興經濟體産生一些外溢效應。

  一個重要問題是,貿易和GDP增長之間的聯繫已經下降,貿易是生産率增長的引擎,過去幾年由於貿易增長比較緩慢,生産率的增長也十分緩慢。世界銀行發展經濟學局高級局長尚塔德瓦拉楊對本報記者表示,一些經濟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的保護主義情緒日益高漲,以及受英國脫歐影響,將繼續加劇當前貿易和投資關係的不確定性。發達經濟體的貿易限制可能會對較為開放的經濟體造成不成比例的影響。中國出口如果受到嚴重影響,勢必將影響中國經濟增長,並可能對該地區産生負面影響。

  蔡偉才表示,外溢效應主要是指外商直接投資對東道國相關産業或企業的産品開發技術、生産技術、管理技術、行銷技術等方面帶來的影響。如何在這一過程中得益,首先必須要制定健全的法律條規,維護本國自身利益。要加速市場化改革,建立完善的産業基礎配套能力,並加強人力資本積累和研發能力等基礎設施的建設。中國等新興市場國家應著力吸收外資的先進技術、研發能力、管理技術等稀缺資源的技術外溢效應。在吸引外來投資方面應加強環保意識,提高科技含量,制定長遠的發展戰略。

  達瓦茲指出,儘管相比新興經濟體的高速增長率,歐元區2017年經濟增長速度預計僅有2.4%,但這一增長率也超出了市場預期。歐元區通脹率正在向著歐洲央行設定的“接近但略低於2%”的目標邁進。預計2018年,歐元區經濟持續增長勢頭將會繼續。隨著經濟形勢的逐漸向好,歐洲央行已經開始逐步削減每月量化寬鬆規模。對此,新興市場國家需要密切關注,特別是強化對跨境資金流動的監測與管理,做到提早防範。

  “隨著全球非常規貨幣政策的逐步退出,政策制定者們更應該仔細考慮通過其他手段來保證經濟增長,並尋找到長期、穩定的政策來持續推動經濟前行。”達瓦茲説。

  全球經濟仍有下行風險,提振生産率改革是當務之急

  儘管全球經濟全面復蘇,但世行報告指出下行風險仍然存在,並對潛在增長率下滑提出了警示。減速一旦成為普遍現象,將影響到佔全球GDP65%以上的經濟體。如果潛在增長率無法提升,其下滑趨勢就有可能延續到下個十年,並可能導致同期全球平均增長率降低0.25個百分點,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平均增長率降低0.5個百分點。

  世行報告認為,隨著經濟蕭條陰霾消散,政策制定者需要尋找除貨幣和財政政策工具以外的其他手段來刺激短期增長,並考慮有利於提振長期潛力的舉措。

  對此,德瓦拉楊表示,面對潛在增長率下滑的風險,促進優質教育和醫療的改革,以及改善基礎設施服務,可以顯著提振潛在增長率,特別是在新興市場和發展中經濟體。

  蔡偉才認為,全球經濟面對增速放緩的潛在風險,各國政府應未雨綢繆,平衡經濟發展,開拓新的市場,鼓勵自由貿易,加強交流合作。以泰國為例,應積極加強與中國市場的連接,大力進行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吸引外資發展本國經濟,將“泰國4.0”經濟發展規劃與中國政府的“一帶一路”倡議相配合,相輔相成,取長補短,共同發展。

  達瓦茲表示,全球經濟增長面臨風險,這需要全球共同應對。近年來,中國政府不斷著力經濟轉型,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削減過剩産能,改進中國經濟發展品質。中國正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引擎”,這方面的改革對全球經濟具有重要意義。(記者 吳樂珺 本報駐比利時記者 吳 剛 本報駐泰國記者 林 芮)

  (本報華盛頓、布魯塞爾、曼谷1月10日電) 

  《 人民日報 》( 2018年01月11日 22 版)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