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保監會:歲末年初 購買“開門紅”小心“坑”

2018-01-08 08:48: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針對歲末年初保險促銷亂象,保監會警示

  購買“開門紅” 小心這些“坑”(政策解讀聚焦)

  核心閱讀

  將保險産品混為銀行存款或理財産品、“存單變保單”;歪曲監管政策、炒作産品停售等進行産品促銷;在客戶投訴、退保等事件發生時消極處理、拖延推諉……保險業“開門紅”促銷中,一些消費者遭遇購買困擾甚至騙局。近日,保監會發佈通知,組織開展人身保險治理銷售亂象打擊非法經營專項行動。

  客戶答謝會、産品説明會、VIP客戶專場……一場接一場,保險公司歲末年初的促銷活動開始了。“即將停售”“産品打折”“限時開放”“限量認購”等産品廣告語十分惹眼。

  “工商銀行在代銷一款5年期的儲蓄型保險,説是享受‘開門紅’政策,年收益4.2%。我覺得比銀行存款合適,買不買?”最近找北京市民邱先生推銷保險的特別多,有一些承諾的收益特別高,“確實讓人動心”。

  什麼是“開門紅”?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底,保險公司紛紛開展促銷,不僅給客戶一些優惠,對代理人的激勵政策也較平時分量更足。有些公司,甚至從頭年10月底就開始備戰,“雙12”發佈次年上市新品,年底總結大會與開門紅誓師大會合併召開。

  開門紅有多紅?業內人士透露,這段時間的保費收入有可能佔保險公司全年保費收入一半以上甚至更多。不過,今年保險行業開門紅“壓力”不小。隨著保險業監管加碼,跑馬圈地掙快錢偏離主業的業務操作模式已不再靈光。

  保險公司衝業績,盯住消費者年終獎

  保險業的開門紅咋來的?“歲末年初,老百姓手裏有閒錢,比如年終獎、雙薪。很多農民工幹了一年活,年底一次性發薪。保險業集中在每年一季度衝業績,説白了就是跟銀行搶儲蓄。”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係教授朱銘來介紹,河南、山東、四川等人口大省,雖然地方經濟沒有京津、江浙發達,居民每人平均收入並不搶眼,但當地一些保險機構的躉繳業務,幾天內就能躥上十幾、幾十億元,“就是因為年底拿錢回家的人多了。”

  消費者為啥青睞開門紅?除了手頭寬裕,多年來開門紅銷售的産品以中短期高現價理財型保險産品為主。如果躉繳,保單收益在各類壽險中幾乎是最高的。“除了産品理財屬性突出,很多公司為了促銷還送意外險、送禮物。”朱銘來説。

  另一方面,保險公司也鉚足了勁肯投入,調整代理人激勵措施。“保監會規定,個人壽險保單支付的直接佣金標準,躉繳保費的直接佣金佔保費的比例不得超過4%。期繳保費的直接佣金總額佔保費總額的比例不得超過5%。這個‘提成’看起來不高,但是公司會給表現突出的網點和個人獎勵,有的還會組織出國。”業內人士介紹,對完不成指標的團隊和負責人,保險公司會有相應的懲罰措施,比如降職、扣績效。

  不過,近年來的一系列監管行動,讓開門紅失色不少。2016年1月,倚仗“快速返現金分紅+萬能賬戶”,壽險業戰果紅得發紫,壽險業保費收入同比增長73.35%。保費增幅超過70%的公司有10家,安邦、幸福人壽等實現保費同比增幅超過400%,天安人壽超過1000%。

  2016年年中開始,保監會從産品端約束保險資金的激進投資行為,發文嚴格控制中短期高現價産品規模。2017年1月開門紅成色略降,當月壽險業務原保險保費收入同比增長38.49%。

  2017年保險業監管進一步加碼,《關於規範人身保險公司産品開發設計行為的通知》正式實施。兩全保險産品、年金保險産品,首次生存保險金給付應在保單生效滿5年之後,且每年給付或部分領取比例不得超過已交保險費的20%。“這等於把一些保險産品由短期投資品變成了長期儲蓄,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在減弱。”朱銘來説。

  “很多保險公司擔心未來監管政策繼續收緊,在今年開門紅上投入較大。但目前看效果並不理想。”朱銘來説,有統計顯示,不少保險公司開門紅保費收入出現下滑,同比負增長最大的為50%。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