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感知中國經濟九大"偉力"]持續力:扎牢固緊綠色發展根基

2017-12-29 12:24:00
來源:中國經濟網-《經濟日報》
字號

  “今年冬天,藍天明顯比往年多,家裏凈化器都用不上了。”北京市民張先生有些感慨,“這種變化還真讓人喜出望外”。

  和張先生一樣,河北文安大地木業總經理劉增軍也為空氣變好而高興,而他還有更高興的事:經過環保改造與技術升級,今年以來他們企業所生産的膠合板一下子突破了750萬張,相當於去年的2倍還多。産品不僅銷量好,而且利潤高,此前投入的3000多萬元改造成本一年就有望收回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決心之大、力度之大、成效之大前所未有。經過鍥而不捨地努力,生態環境狀況明顯好轉,節能減排取得新成效,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駛入快車道。

  改善環境,藍天在增多,河流在變清

  擺脫“心肺之患”,加快改善生態環境特別是空氣品質,是人民群眾的迫切願望,也是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5年來,調整産業結構,淘汰落後産能,調整能源結構,加大節能力度和考核……聲勢浩大的治污行動轟轟烈烈展開。

  北京房山區吳店集中供熱中心廠房裏,監控室大螢幕上閃爍的數字顯示,一切正常。經過7個月的緊張施工,房山熱力公司對其所轄的5座燃煤集中供熱鍋爐房進行了清潔能源改造,搶在取暖季前投入運作。今年,我國北方很多地區告別了長期燒煤取暖的歷史。據統計,僅京津冀區域2+26城市就有319萬戶居民完成了煤改氣。

  在各地共同努力下,藍天如約而至,大氣“顏值”提升。今年1月份至11月份,全國338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10平均濃度比2013年同期下降20.4%;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PM2.5平均濃度分別下降38.2%、31.7%、25.6%。均大幅超過“大氣十條”的階段考核目標。北京市近9個月的PM2.5平均濃度,有8個月為歷史同期最低。

  治霾成效是我國環境改善的一個縮影。伴隨“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三大治污攻堅行動的實施,藍天在增多,河流在變清,綠色發展根基越扎越牢,中國大地更加生機盎然。

  優化結構,厚植綠色發展優勢

  以治污為契機,實現産業轉型升級,河北文安人造板材産業的“鳳凰涅槃”,是又一個實現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共贏的例證。只有污染的企業,沒有污染的行業,這是堅持綠色發展帶來的啟示。

  隨著我國經濟總量在世界第二位基礎上繼續增長,粗放式發展模式加劇了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越來越成為制約發展品質提升、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瓶頸。走出一條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相輔相成、相得益彰的新發展道路,成為各地的共識。

  山東省濟寧市副市長于永生介紹,今年濟寧市連續開展“百日集中攻堅”“利劍治污”等環保執法行動,集中解決突出環境問題2327個。“環保倒逼經濟轉型發展成效凸顯。前三季度,濟寧市規模以上企業營收、利潤、利稅分別增長14%、41.4%、34.7%,為近10年來最高增幅。”于永生説。

  用更少的資源,實現總量更多、品質更好的發展。2016年,我國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用水量分別比2012年下降17.9%和25.4%。低能耗産業的快速發展保證了我國以較低的能源消費增長支撐了經濟的中高速增長。

  新的發展勢頭抓住了世界的目光。2016年我國綠色債券在境內外發行總量達2300億元,成為世界最大的綠色債券市場。

  如今,我國已成為世界節能和利用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的第一大國,無論是在核電、風能還是電動汽車領域,均居全球第一。我國已成為全世界污水處理、垃圾處理能力最大的國家,完成超低排放改造的電廠煤耗達世界先進水準。

  深化改革,釋放綠色發展潛能

  不久前,《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改革方案》公佈,劍指“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困局。這是5年來中央層面審議通過的40余項生態文明和環境保護具體改革方案之一。

  堅持綠色發展,是一場全方位的變革和對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重塑。一系列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建設美麗中國、實現永續發展的政策舉措落地實施。

  政績考核的“指揮棒”,越來越清晰地指向綠色低碳。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明確要求“糾正單純以經濟增長速度評定政績的偏向”,資源消耗、環境保護等指標權重在政績考核中不斷提升。建立生態環境損害責任終身追究制,明確生態環境損害“黨政同責”,開展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生態環保“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和“失職追責”的完整責任鏈條形成。

  守住生態紅線,環保執法監管重拳出擊。今年1月份至10月份全國實施按日連續處罰、查封扣押、限産停産、移送行政拘留、移送涉嫌環境污染犯罪5類案件共32227件,同比增長126%。

  用最嚴格的制度、最有力的改革舉措推動經濟由規模速度型向品質效益型轉變,邁向更高品質的發展。今天,越來越多的地區將保護生態環境與加快新舊動能轉換結合起來,挖掘更多新的增長動能,加快優化經濟結構;越來越多的企業面對綠色浪潮帶來的深刻變化,主動謀求走出自己的綠色發展之路;越來越多的社會公眾自覺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人民生活品質提高的增長點,成為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支撐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持續釋放綠色發展潛能,才能實現一年更比一年好的健康發展。(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曹紅艷)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