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生,為祖國深潛——記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2017-12-26 09:1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核潛艇的形狀是採用常規線型還是水滴線型,一度困擾著黃旭華和他的同事們。美國發展核潛艇分三步走,先是採用適合水面航行為主的常規線型,同時建造一艘常規動力水滴線型潛艇,摸索水滴型體的流體性能,在此基礎上研製出先進的水滴型核潛艇。

  依據大量試驗和科學論證,黃旭華提出,“三步並作一步走”,研製中國的水滴型核潛艇。

  “一個偵察兵已把最佳路線偵察出來,再去就沒必要重走他偵察時的路線了。”黃旭華説。

  參與核潛艇研製工作的核動力專家張德峰説,當時,核潛艇工程“三駕馬車”——堆(艇用核反應爐)、艇(核潛艇總體)、彈(潛射彈道導彈),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去攻克一個個難關。

  功夫不負有心人。

  黃旭華和同事們先後突破了核潛艇中最為關鍵和重大的核動力裝置、水滴線型艇體、艇體結構、人工大氣環境、水下通訊、慣性導航系統、發射裝置7項技術,也就是“七朵金花”。

  1970年12月26日,中國第一艘攻擊型核潛艇順利下水。

  1974年8月1日,中國第一艘核潛艇被命名為“長征一號”,正式列入海軍戰鬥序列。

  這是世界核潛艇史上罕見的速度:開工三年後開工,開工兩年後下水,下水四年後正式入列。

  1981年4月,我國第一艘彈道導彈核潛艇成功下水。兩年四個月後,交付海軍訓練使用,加入海軍戰鬥序列。

  中國成為繼美、蘇、英、法之後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

  深海,潛伏著中國核潛艇,也深藏著“核潛艇人”的功與名。

  “為了工作上的保密,我整整30年沒有回家。離家研製核潛艇時,我剛三十齣頭,等回家見到親人時,已是六十多歲的白髮老人了。”黃旭華説。

  苦幹驚天動地事,甘做隱姓埋名人。黃旭華埋頭苦幹的人生,正是中國核潛艇人不懈奮鬥的縮影,他們是騎鯨蹈海的“無名英雄”。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