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人生,為祖國深潛——記中國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

2017-12-26 09:1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荒島求索:隱姓埋名築強國之路

  1958年,一個電話改變了黃旭華的一生。

  “電話裏只説去北京出差,其他什麼也沒説。我簡單收拾了一下行李就去了。”黃旭華説,他從上海到了北京才知道,國家要搞核潛艇。

  這是黃旭華人生的重要轉捩點。從此,他的一生與核潛艇結緣。

  在此4年前,美國建造的世界第一艘核潛艇首次試航。一年前,蘇聯第一艘核潛艇下水。核潛艇剛一問世,即被視為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殺手锏”。

  時不我待。1958年6月27日,聶榮臻元帥向中共中央呈送《關於開展研製導彈原子潛艇的報告》,得到毛澤東主席批准。

  這份絕密報告,拉開了中國研製核潛艇的序幕。

  然而,當時的中國要造核潛艇,談何容易!

  1959年秋,赫魯曉夫訪華。中國領導人希望蘇聯幫助中國發展核潛艇,但赫魯曉夫認為,核潛艇技術複雜,中國搞不了。

  對此,毛澤東誓言:“核潛艇,一萬年也要搞出來!”

  “主席這句話,體現了中國人自己造核潛艇的決心。”黃旭華説,這種激勵難以言表。

  然而,當時連核潛艇長什麼樣兒也不知道。“沒辦法,只能‘騎驢找馬’,蒐羅核潛艇相關資訊,拼湊出核潛艇的輪廓。”

  黃旭華説,他們只得帶著“三面鏡子”找有用資訊:用“放大鏡”搜索相關資料,用“顯微鏡”審視相關內容,用“照妖鏡”分辨真假虛實。

  就這樣,中國核潛艇事業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起步,在一波三折中發展。

  1962年底,核潛艇研製工程因故“下馬”。不過,黃旭華並未離開,繼續核潛艇研究。

  1964年10月,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原子彈上天,帶來核潛艇下海的希望。5個月後,核潛艇研製工作全面啟動。

  核潛艇總體研究設計所在葫蘆島成立,黃旭華開始了“荒島求索”的人生。

  與黃旭華共事多年的施祖培説,沒有現成的圖紙和模型,就一邊設計、一邊施工,晚上準備兩個饅頭,加班加點地幹。當時有個土口號,叫“頭拱地、腳朝天,也要把核潛艇搞出來”。

  那是個特殊的年代。文革時期政治運動不斷,白天養豬、修豬圈、接受批判,晚上黃旭華和同事們潛心於核潛艇事業。

  時任核潛艇總體性能設計師陳源説,荒島維艱,但大家勁頭不減。所有人心裏都裝著使命,儘快研製出中國的核潛艇。

  沒有電腦計算核心數據,就用算盤和計算尺。為了控制核潛艇的總重和穩性,就用磅秤來稱。

  黃旭華和同事們用最“土”的辦法解決了尖端的技術問題,同時用創新的思維解決關鍵問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