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關注北京今冬空氣"異常好":治理見效 也多虧天幫忙
【原標題】新媒關注北京今冬空氣“異常好”:治理見效 也多虧天幫忙
新媒稱,秋冬季節燒煤取暖容易産生空氣污染,環境治理有方的北京市今年有望達到PM2.5濃度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標。但專家也指出,要達到更高標準,北京還需在關停散亂污企業以及減煤脫煤等方面下更大功夫。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12月22日報道,北京市民楊晶(35歲)每次看到藍天白雲,都會忍不住拍照曬在朋友圈。
不過今年下半年以來,尤其是入冬以後,她已經很少這麼做了。“感覺這幾個月,幾乎天天都是藍天,已經不是什麼稀罕事兒了,放上朋友圈也沒多少人點讚。”
有望年底完成“大氣十條”目標
報道稱,北京秋冬季節是採暖季,各地因燒煤取暖而容易産生空氣污染。不過不少北京市民都發現到,今年入冬以來北京地區空氣品質異常良好。受訪專家説,除了政府的環境治理手段收到成效,也多虧了“天幫忙”,北京今年有望達到細顆粒物(PM2.5)濃度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標。
不過專家指出,要達到中國國家標準、甚至是世衛組織的標準,北京市還需在關停散亂污企業等方面下更大功夫、繼續減少用煤,甚至完全脫煤。
中國政府在2013年出臺史上最嚴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簡稱“大氣十條”),要求在2017年底之前,全國地級以上城市PM2.5濃度比2012年下降10%以上,優良天數逐年提高;北京市PM2.5年均濃度也要控制在60微克/立方米左右。
據北京市環保局最新數據,北京11月的全市PM2.5濃度達到46微克,為歷史同期最低,也接近世衛組織建議的25微克以下。
同時,北京今年1月至11月的平均PM2.5濃度已達58微克,有望在年底如期完成大氣十條的目標。
年初剛創下最長重污染連續預警紀錄
報道稱,北京今冬的藍天,遲至今年年初都是無法想像的。今年元旦期間,市裏被“霧霾鎖城”,重污染預警兩度被延長、重污染情況持續超過200個小時,創下了北京持續空氣重度污染及連續預警總時長最長的歷史紀錄。
而今,實時播報空氣品質的“在意空氣”應用數據顯示,截至12月21日,北京10月以來只出現過六天(7%)中度以上污染。
中國環境保護組織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接受《聯合早報》訪問時分析,北京今年經常出現藍天白雲,靠的是“人努力、天幫忙”。
他説:“北京處在華北平原北端。過去幾個月,每隔幾天就有較強冷空氣活動,北風一吹,就把蒙古和西伯利亞地區的清潔空氣輸送到北京,也吹散了污染物。”
“更重要的是,政府也做了大量工作,淘汰了不少燃煤電廠、重污染工業企業、加強督察執法,以及加速淘汰高排放車輛,這都有助減少污染物。”
“煤改氣”“煤改電”起作用
綠色和平中國區氣候與能源項目主任李碩告訴《聯合早報》,除了大型工業企業限産,“煤改氣”“煤改電”也在控污方面發揮了作用。
報道稱,根據官方部署,今年10月底前,京津冀28個城市要完成300萬戶以上的以電代煤、以氣代煤。
李碩説:“燃煤取暖是冬季兩大污染源之一,如果能有效控制和減排,就能改善空氣品質。”
馬軍則分析,若優先測算民用天然氣,供應是足夠的。問題是,大規模高耗能企業也進行“改氣”工程,推高了市場對天然氣的需求。
報道稱,他説,由於涉及到企業利益和地方經濟增長,一些産能落後、高能耗、污染問題嚴重的大型企業仍獲准繼續運作,並通過煤改氣來確保環保評估過關,結果同民用天然氣形成了市場競爭。
馬軍認為,此類産能落後的企業應加速淘汰。
展望未來,馬軍説,北京既然已實現每立方米60微克的目標,下一步應朝國家PM2.5濃度標準邁進,持續打好藍天保衛戰。
報道稱,中國定下的全國重點城市PM2.5濃度標準為每立方米35微克。根據世衛組織的標準,發展中國家應逐步改善空氣中PM2.5濃度,從35微克到25微克,最後達到15微克。
馬軍説:“我們達到PM2.5濃度60微克已經很不容易,也是巨大的進步,但距離國家標準還有一段路,而且在國際上,這還已經是比較寬鬆的標準。北京接下來還要付出更大的努力。”
清華大學環境學院院長賀克斌接受媒體訪問時就説,民用散煤和散亂污企業治理力度還要加大,繼續推進煤改氣,才能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
報道表示,由於燃煤是空氣污染的一大來源,自然資源保護協會的能源、環境與氣候變化高級顧問楊富強提出,應進一步壓減燃煤用量。
他説,煤炭使用已在2013年達到拐點,目前燃煤佔能源使用比例為62%。他估計,這佔比還需下降到約40%。
楊富強説:“煤炭逐步被淘汰已是大勢所趨,目前北京燃煤量是800萬噸,到了2020年預計會下降到200萬噸,甚至在未來,我們可以期待北京完全脫煤,改用天然氣或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