虐童事件掉入“質疑比回答快”的魔咒
警方28日晚間對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做了新的情況通報,證實該幼兒園教師劉某某因部分兒童不按時睡覺,遂採用縫衣針扎的方式進行“管教”,現劉某某已被刑事拘留。
警方的通報沒有對其他虐童指控給予證實,通報指出該幼兒園所涉班級的監控視頻存儲硬碟已有損壞,目前已恢復約113小時視頻,這些視頻中沒有對兒童實施侵害的證據。
警方還同時通報了“群體猥褻幼童”“幼兒被喂食藥片”“‘爺爺醫生、叔叔醫生’脫光衣物檢查女兒身體”等謠言的調查情況,所涉5人有1人受行政拘留處分,有的人受到批評教育,並已公開發微博道歉,有的人是否受到懲處通報沒有提及。
情況通報發出後,立刻在網際網路上激起強烈反響。與以往公共輿論事件警方通報情況時網上輿論的第一反應很相似,一些人立刻提出質疑。如果僅以網上的跟帖評論和朋友圈刷屏的反應看,要解開公眾的疑惑、平息人們的焦慮,僅靠這個通報顯然是不夠的。
實際上人們的第一反應十分複雜,質疑也是多方向的。其中不相信警方通報真實性的意見集中在幾個點上,包括:幼兒園監控視頻的存儲硬碟為什麼“損壞”得那麼寸?如何解釋家長不惜孩子聲譽造謠性侵的動機?如果真有人造了引起海嘯般輿論的謠,為何又處罰這麼輕,有的人只道個歉就完了?等等。
與這些質疑相反的質疑則是,紅黃藍幼兒園是民營機構,警方和政府實際是“第三方”,有什麼必要編造一個虛假結論來保護該幼兒園,而將整個官方的聲譽作為賭注呢?在反腐敗産生如此震懾的情況下,哪個警察又有膽子為了一點利益而製造一個驚天騙局,他們又怎麼可能做得到呢?
現在的問題是,紅黃藍幼兒園虐童已經成為十分轟動的網路輿論事件,以往的經驗顯示,到了這種時候,它就會按照自己的邏輯往下走,基本是無解的。網上一些輿論懟官方調查結論已成慣性,這種懟包含了對當前事情處理和當前事情之外的各種不滿。此時警方提供任何資訊都很難讓輿論滿意,這些資訊一定程度上更像是提供了公眾表達情緒的靶子。
現在有一部分人只願意聽到與嚴厲指控相符合的結論,而不會接受幼兒園的虐童情況實際被誇張了的結論,無論後一種調查結果是否真實。一些家長真的對孩子的安全非常焦慮,還有很多其他焦慮也匯集了過來,讓大家都“理性”,事實上無法做到。
更何況警方的情況通報是個簡單版本,沒有針對人們的疑竇開展回答。事實上,所有情況通報做不到面面俱到,都會有可以挑出來被當作“疑點”的地方,如果官方的公信力強,公眾就不會把注意力集中在那些“疑點”上,而會更加專注于調查的關鍵結論。但是很遺憾,一個眾所週知的現實是,中國絕大多數地方政府的公信力達不到網際網路要求的這種強度。以往的幾乎每一場輿論事件中,官方的結論都沒能做到一錘定音。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互動主導了交流,這種互動性很麻煩,成本高,還經常有很大不確定性。警方的情況通報是單向提供資訊,很多質疑和不滿的跟帖相當於沒有開的記者會上咄咄逼人的提問。另外平時的管理越嚴格,輿論顯得越平穩,此時各種質問的不依不饒就會越起勁。
紅黃藍幼兒園虐童事件上演了老套的網際網路故事:一個涉及民生的摩擦,官方介入後,洶湧的輿論接著發酵,官方自己最後深陷其中。
官方現在大概有兩個選擇。一是就這樣了,一些人不相信調查結論就不相信,慢慢地事情就會平息下來,家長們對幼兒園安全的擔心讓市場慢慢去解決。
二是官方針對輿論的疑竇提供更多證據,通過記者會等方式加強與公眾互動。這樣做會消除人們的一些疑問,但也可能會産生新的疑問點,讓質疑-回答-再質疑-再回答的過程持續下去。
化解公共輿論事件是中國的一項系統大工程,它的根本解決之道還是要提高官方的公信力。這要從基礎方面做起,很難通過具體一件事形成突破。
最後我們想説,如果有的家長確實造謠了,而且是惡意造謠,在這場輿論風暴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那麼對他們僅僅批評教育,讓他們在微博上道個歉,這樣的處罰太輕了,會造成不好的示範。我們主張那些造謠者應該受到應有的更嚴厲懲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