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十九大與世界】“中國有意願、有資源、有領導力”

2017-11-23 11:05: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在世界舞臺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有意願、有資源、有領導力”

  ——美國智庫、媒體展望十九大後的中國與世界

  光明日報駐華盛頓記者 湯先營

  作為世界上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最大的發達國家,中國和美國利益交融,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中共十九大的召開引起美國學界和媒體的高度關注,至今依然是美國智庫和媒體追逐的熱點話題。在分析和解讀十九大的過程中,美國學者和媒體對十九大後的中國和世界進行了展望。 

  “中國有意願、有資源、有領導力” 

  在美國蘭開斯特的比亞迪北美工廠,工人在總裝車間工作。新華社發 

  中共設立了宏大的遠景規劃 

  十九大閉幕後,美國的主流智庫紛紛舉行研討會,分析解讀十九大給中國和世界帶來的影響。近日,布魯金斯學會專門舉行名為“新團隊,新日程?十九大告訴我們什麼”的研討會,對十九大成果所帶來的重要影響進行全面審視。研討會的內容包括討論中共領導層的變更對推進政府治理和外交政策的意義,以及十九大給中國和世界帶來的政策影響。與會專家認為,新一屆中共領導集體無論從學歷層次、多元化背景還是所具有的國際視野,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比如有的領導過去在大學裏擔任過職務,有的領導具有很強的法律背景等。

  布魯金斯學會約翰桑頓中國中心主任及外交政策項目資深研究員李成表示,在新一屆中央委員會中,有過外國教育背景的人數比例達到了19%。李成確信,新的領導層意味著新的政策,新一屆中央領導所具有的學術背景和國際教育背景將對中國未來的政策産生深遠影響。

  “中國有意願、有資源、有領導力” 

  11月13日,在美國洛杉磯的加州州立大學萊克曼劇院,來自中國甘肅省民族歌舞團的演員表演舞蹈。新華社發 

  研究中國問題的美國學者普遍認為,中國為自身設立了宏大的遠景規劃。中國將發展成為全球創新的領導者、世界級的科技強國;中國文化將具有更大的訴求;中國在減少不平等以及促進環保等方面將實現重大進步。“很明顯,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有大量的經驗可以與其他發展中國家分享,比如如何構建和管理經濟,分享各種中國已經嘗試過的政策和試驗過的方法等。”曾經擔任英國《金融時報》駐華盛頓和北京記者的理查德麥克格雷格在研討會中這樣説。他進一步表示,中國有充分的理由自信,因為在過去5年裏中國經濟始終強勁增長,而相比之下,西方國家則混亂不堪。出生在中國南京、曾經擔任過美國駐華大使的芮效儉坦率地認為,“中國有意願、有資源、有領導力和時間表在世界舞臺發揮更大作用”。

  “中國經濟中存在諸多強勁的成分。”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杜大偉直截了當地指出。他説,中國勞動力市場迅速增長,服務業的快速發展又催生大量就業,所以在中國有一個良性迴圈,即工資在上漲,消費在增長,其中大部分消費發生在服務領域,而服務業又帶動就業。因此其對中國從過去依靠重工業和投資發展實現以服務業和消費為驅動的轉型充滿樂觀。作為研究中國經濟的學者,杜大偉津津樂道地説:“任何時候當你去中國旅行,你會看到那些精彩的新型創新形式,比如共用單車,中國的私營領域仍有大量活力。”關於中國日益走向世界舞臺中心這一話題,杜大偉認為,“中國正在全球經濟機制中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在世界貿易組織中十分活躍,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正成為關鍵成員。從總體上來説,世界十分歡迎中國發揮作用”。他解釋説,比如目前已經有超過60個國家加入亞投行,這表明中國提出的倡議得到相當大程度的歡迎。

  在近期美國智庫伍德羅威爾遜中心舉行的另一場關於中國問題的研討會中,美國喬治華盛頓大學教授沈大偉説,從“免費搭便車”到“利益攸關方”,再到全球治理的參與者,中國的全球角色在轉變,特別是在習近平當政後。他認為,事實上中國對全球事務的參與有個演變過程。在2012年前中國對全球事務的參與還很有限,甚至還有些懷疑,但現在不一樣了,這應該歸功於習近平本人。

  伍德羅威爾遜中心基辛格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表示,習近平主席今年1月出席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發表的演講被廣泛解讀為“如果美國不再發揮領導力,中國有意願來維護世界秩序”。而在中共十九大上,習近平更是提出中國要在世界舞臺發揮中心作用,併為其他國家發展分享經驗。

  十九大影響力輻射全球 

  面對挑戰,是應該引導經濟全球化,還是躊躇猶豫,止步不前呢?美國媒體認為,在剛剛結束的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上,中國再次顯示出作為全球化維護者的擔當。習近平主席在會議期間發表的演講中給出了中國答案,那就是必須順應時代潮流,肩負起責任。《華爾街日報》稱,通過這番講話,習近平主席將中國重塑為一個新的全球化維護者,這與其在十九大報告中所説的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的説法如出一轍。

  十九大結束後,《華盛頓郵報》刊載美國輿論界重量級人物法裏德扎卡利亞撰寫的專欄文章《當美國沉迷于特朗普時,中國正在創造歷史》。扎卡利亞説,當美國的媒體和分析人士繼續沉迷于特朗普總統每日的言談舉止時,在地球的另一端,真正具有歷史意義的事件正在上演。近年來,在應對氣候變化、貿易等問題時,中國與外部世界的合作越來越多。中國是聯合國第三大出資國和聯合國維和行動預算的第二大貢獻國。扎卡利亞指出,中國尋求改革國際秩序是以適應自身力量的發展為需要,而不是通過革命來全盤替換西方建立的秩序。部分來講,中國應對世界的立場和方式是中國經濟持續增強和在習近平領導下黨的政治自信逐漸增強的結果。這些改變伴隨著美國在全球領導力的下滑。澳大利亞、荷蘭和加拿大對中國比對美國更加贊同。在許多國家包括德國、印度尼西亞和智利進行的調查顯示,就領導力而言,他們對中國更有信心。扎卡利亞進一步指出,中國正大力尋求在世界上提升形象,承諾投資和貿易,開設孔子學院傳播中華文化。反觀美國,不斷上演的“政治鬧劇”使得外交政策變成黨爭的“犧牲品”。中美在全球信譽方面的角色轉換,不是因為中國的崛起,而是因為美國自身信譽的下滑。

  《大西洋月刊》在十九大閉幕後撰文指出,十九大所産生的經濟影響力將輻射到全球。文章認為,十九大對於中國的外交和經濟政策有重大宣示,比如將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寫入黨章。伍德羅威爾遜中心亞洲項目主任亞伯拉罕登馬克説,在黨章中寫入外交政策如“一帶一路”倡議並不尋常,這暗示著中國把該倡議看作未來數十年將要推進的重大工作。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弗裏曼中國研究項目主任克裏斯托弗約翰遜説,他對於十九大沒有提及高增長目標印象深刻,這説明中國可以在未來幾年容忍較慢的經濟增長速度。中國正從支援重工業、基礎設施投資和資源消耗型的增長方式朝著高端製造業、服務業等新增長驅動力轉型。

  新聞網站《每日通話》撰文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共産黨承諾實現中國夢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央。文章援引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力量項目主任葛萊儀的觀點説:“國際社會將在未來面對一個更加堅定的中國。中國的自信不僅來源於對日益增長的綜合國力充滿信心,而且還在於中國對國際形勢做出了于己有利的判斷。”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中國商業與政治經濟項目主任斯科特肯尼迪説:“中國聲音將變得更加響亮、更為明亮。”

  中國經濟成功的經驗將會在世界傳播 

  《華盛頓郵報》稱,中國近年對全球治理表現出越來越大的興趣,而中共十九大報告表明,全球治理將是中國新領導層執政的重要議題。李成在接受英國《金融時報》專訪時指出,中國新領導層的確定,給中國未來的發展形成穩定性。未來更關鍵的是,新的領導集體如何領導和引領中國改革開放,在世界事務中扮演好大國的角色和發揮作用。

  杜大偉在談到對中國經濟的期待時指出,中國政府已經意識到調整經濟發展模式的重要性。雖然杜大偉並不認同中國資産價格下降存在迫切的風險,但他贊同金融穩定事關國家安全的説法,這使得中國正將加強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放在重要位置。

  芮效儉説,十九大標誌著中國走出了一條不同於西方國家在數百年中設定的發展道路,中國在其現代化進程中將不會變得更加西化。中國打算以自己的方式做事,習近平也指出中國可以為其他想加速發展而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的國家提供發展經驗。他認為,中國經濟成功的經驗將會在世界傳播。

  十九大報告提出,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對外開放,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對此,中國言出必行。11月10日,中國財政部宣佈,中方決定將單個或多個外國投資者直接或間接投資證券、基金管理、期貨公司的投資比例限制放寬至51%。上述措施實施3年後,投資比例不受限制。這一消息被美國多家金融公司和媒體稱為“具有里程碑的意義”。《華爾街日報》撰文指出,中國放寬金融業外資持股限制給華爾街帶來機遇。

  在談到十九大後外界對中國的期待時,美國丹佛大學美中合作中心主任、《當代中國》主編趙穗生對記者表示,世界上研究中國的學者和關心中國的人士均希望一個強大穩定的中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積極和負責任的作用,尤其是在全球化的發展中繼續發揮領導作用。作為一個崛起的大國,中國不論對於大國還是小國,都能平等相處,成為促進二十一世紀國際社會和平穩定發展的重要引領力量。

  (光明日報華盛頓11月21日電)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