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中友好協會副主席阮榮光:越南見證中國新時代外交開篇之作
編者按:“在社會主義之路上,中越等國仍在堅持不懈、知難而進”“中國和越南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必須和平共處,就像親兄弟一樣”“作為世界大國、而且是寮國鄰國的領導人,習主席提出的‘一帶一路’倡議將使寮國受益匪淺”。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習近平對越南、寮國進行國事訪問前夕,《環球時報》記者專訪越中友好協會副主席、越共中央對外部中國東北亞司前司長阮榮光,越中友好協會顧問、平陽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武高潘,以及寮國著名歌手、歌曲《一帶一路》演唱者阿提薩 拉達那馮,透過他們這些話,可以深刻感受到越南、寮國各界對中國領導人到訪的熱烈歡迎。特別是參與翻譯越南文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的阮榮光表示,此訪意味著越中兩黨、兩國關係都在中共十九大之後的新時代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
越中友好協會副主席阮榮光是越南知名中國問題專家,曾任越共中央對外部中國東北亞司司長,並當過越南駐華公使。阮榮光在接受《環球時報》獨家專訪時表示,越共對中共的思想理論發展非常感興趣,很希望和中共在治黨治國方面相互借鑒。如今,世界普遍認為越南和中國是所有社會主義國家中最成功的兩個,合作前景十分廣闊。
環球時報:中共十九大勝利閉幕後,中國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首次出訪選擇了越南。您對中越關係的發展有哪些期待?
阮榮光:中共十九大不僅是中國這個世界人口最多國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政治大事,也吸引了世界輿論的關注。這次大會結束後,中共的最高領導人第一次出國訪問就選擇了我們越南,我想這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和中國的領導層非常重視與越南的關係。從這個角度看,這次訪問對越南和越中關係都具有重大意義。這意味著越中兩黨、兩國關係都在中共十九大之後的新時代有了一個很好的開端。我非常相信習近平同志和越南的高層領導人一定能達成新共識,引領我們兩黨、兩國和兩國人民的關係在新時代沿著正確方向發展,深化兩黨兩國戰略關係、加強越中之間治黨治國經驗交流、促進發展戰略對接。
環球時報:您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越南文版的主要翻譯者之一。我們很想知道,您當時為什麼決定翻譯這本書?翻譯期間對這本書有何感受?您是否還有計劃翻譯更多有關中共思想理論方面的書籍?
阮榮光:我原本是外交工作者,多年來一直專注于中國問題研究。不過,我好像比其他同行更關注中國共産黨的理論問題。五年前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後,我就經常搜尋他發表的講話或文件,研究他的新理念、新理論。這也就是我決定參加翻譯《習近平談治國理政》一書的原因。翻譯這本書期間,我對它非常感興趣,因為我想要了解的那些問題可以一下子很清楚很系統地擺在我面前。
近幾年,我每年都會主持或參加至少一本有關中共理論書籍的翻譯。最近,我主持翻譯了中國的一本理論書籍:《居安思危——蘇聯亡黨二十年的思考》。該書很受越南讀者和越南領導層歡迎。今年我還有一個新計劃,就是把中共十九大所有的相關文件都翻譯成越南文,這樣一來,越中兩黨也可以更加互相了解,互相借鑒。
環球時報:您覺得未來中越兩國在政治、經濟等領域還可以擴大哪些合作?
阮榮光:我覺得越中兩國合作不僅在政治經濟方面,在其他很多領域都有著巨大的潛力和廣闊的空間。要知道,在歷史上一共有十幾個國家一起走社會主義道路,但一些國家半途而廢,只剩下我們這些國家依然還在堅持不懈、知難而進,而目前世界也都承認社會主義國家中最成功的就是越南和中國兩個國家。也正因為如此,更廣闊的合作是兩國共同的需要。
自從越中關係正常化以來,雙方對治黨治國理論和經驗的交流一直很多,我覺得未來在這方面我們依然有廣闊的空間可以繼續發展。在經貿領域我們的合作潛力更是巨大的,我們都是市場經濟體制,也都有社會主義性質,我們還有1000多公里長的共同邊界和國際口岸,可以很便利地通行。這意味著我們優勢互補的條件非常充分。
環球時報:近年來,越中兩國民間層面的交流也在不斷得到加強和鞏固。越南的芽莊、峴港等已成為中國遊客的觀光勝地。據您所知,在吸引更多中國遊客方面,越南有沒有出臺什麼計劃或政策?因為此前發生的中國遊客護照被越南海關涂損、被索要小費等事件,不少中國遊客對進出越南海關有些擔憂,越方在這方面有什麼新舉措嗎?
阮榮光:民間交流對加強兩國人民互相了解可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越南也是始終很歡迎中國遊客的。事實上,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遊客到越南,也推動了越南旅遊業的發展。我覺得這期間有一些不愉快的事件發生是難免的,其中有越南的管理不夠好的原因。在其他方面也很可能是一些遊客沒有嚴格遵守目的地國的相關法律和規定。如果越方進行調整或出臺新的規定,一定會旨在保持秩序、保障遊客的安全和利益。
環球時報:在兩國部分民眾間還存在著對對方的偏見。您在越中民間交流領域有著豐富的經驗,對促進兩國民間溝通,您有什麼感受和建議?
阮榮光:其實,每一個人或多或少都會有一些民族主義情緒,這是很自然的。但一旦兩個國家發生爭議,這種情緒就常常可能演變為偏見,有時甚至還會引起衝突。不過,如果人們能多交流,多來往,彼此有更多了解和理解,這種情況就一定能減少。此外,我一直認為,每一次越中之間發生敏感問題時,我們都應更加注重媒體引導,減少人民的偏見心理,避免一些盲目衝動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