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陸大學教職邀請函令臺學者心動:在臺灣有志難伸
BBC稱大陸大學教職邀請函令臺學者心動:在臺灣“有志難伸”
參考消息網11月8日報道英媒稱,中國大陸福建省準備邀請至少1000名臺灣學者到當地大學教書,消息傳來,卻造成了不少臺灣年輕學者心內的掙扎。
英國廣播公司網站11月6日刊登臺灣媒體人威克的文章稱,其實臺灣的學者到大陸大學教書也不是新鮮事,但是大規模的招募這卻是第一次,臺灣年輕的學者會不會心動?
在臺灣“有志難伸”
文章稱,一些留學歸來、學歷不錯的大學教師承認,這會是未來考慮的方向之一,這些年紀40歲以下的年輕世代不是不知道大陸大學的待遇如何,也不是沒有和大陸學者聯絡的管道。
有位年輕學者表示,他當年留學海外取得學位之後,沒有留在海外的主要原因是家人的關係,如果是在幾個小時就能回臺的範圍,他是會予以考慮的。也有一些年輕學者在今年離開了臺灣的大學教職、跨海到大陸任教。他對臺灣大學教育界的感觸可以説是臺灣年輕學者的共同感覺,那就是“無法施展抱負”。
文章稱,一位年輕學者到臺灣的大學任教,如果是博士學位通常都是從助理教授做起,月薪大概是在7.5萬台幣(約合1.6萬人民幣)左右,在臺灣不算多也不算少。不過任教之後除了準備課程之外,還要續聘、升職等的職務資格考核,每個月還要應付學校方面所要求的論文發表數目。還有些學校或許不會對教學方式設下條條框框,但是不少學校是採取觀念比較保守的方式,要求教員以“教”為主,不太講究“啟發”,這和許多海外畢業回來的年輕學者看法很不一樣,成了新舊世代在教學方式上的矛盾。
此外,臺灣教育部門對各大學又有評比,每到評比來臨時各項行政工作、其實也就是要填寫大量的問卷、表格,撥發的研究經費通常也不會落到年輕學者所帶領或者設計的計劃,資歷淺的年輕學者常常拿不到經費,只好參加資深教授的研究計劃中,經手實際的研究工作,卻不是計劃或者論文的主要負責人,有的年輕學者比較不在乎,有的忍不住了,就設法出去到其他地方任教。
一位任教的年輕朋友説,他不太在乎學校的排名,但是非常在意有沒有來自上層的控制,還有下面的學生是否有心聽課,並且説大陸也有很多名校、也有很多能力很好的學者,有些新成立的學校或許不出名,但是環境不錯,設備甚至好過大部分臺灣的大學。
在大陸前途光明
另外一位在英國學商、如今在一所大陸大學教書的年輕學者説,新的學校職缺多,升遷機會大、不但資源不比臺灣大學少、行政工作更是比臺灣的大學多很多。
文章稱,工程、商學的學者更是躍躍欲試,因為大陸重推“一帶一路”需要工程和商學方面的人才,相對於臺灣欠佳的就業環境,大陸方面似乎的確有很多發展機會。他們也有一個看法就是在這段時間裏面“闖出個名堂”,建立起自己的學術地位,未來就算是全世界都找不到學校任教也能夠進入業界,但是回臺灣任教很可能就“不予考慮”。
有臺灣官員表示,臺當局之前就已經注意到人才可能外流的問題,也推出了吸引人才返臺服務的計劃,但是他也承認缺乏不同部門的配套,其實效果並不是太好。
這位官員説,要留住人才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因為牽涉的範圍極廣,不只是教育部門就能搞定,而臺灣多年來的低薪問題更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解決,而且臺當局也不能限制民眾的就業,也沒有法律禁止學者到大陸學校任教。
文章稱,雖然臺灣的大學目前有一百多所,但是素質參差不齊,結果年輕學者學成之後還是把目標定在最前面的幾所學校,所以大學雖然好像很多,但是好的教職仍然是僧多粥少。很多臺灣的留學生到海外留學取得學位之後都沒有意願回到臺灣教書,歐美、新加坡、香港甚至大陸的一線名校都是他們的選擇,如今範圍開放到了二、三線,臺灣人才流失的問題可能會越來越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