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代表】韓利萍:以“毫釐”精神托起火箭的“藍領院士”
在十九大召開的前夕,黨代表韓利萍在山西走訪了十家軍工企業進行主題調研,感受五年來軍工企業富國強軍的新變化,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
來自航太科技集團第一研究院519廠的韓利萍,可以説是富國強軍之路的見證者和親歷者。在航太的這二十餘年的藍領生涯,讓她練就了一身精湛的數控操作加工技藝,是工廠火箭發射平臺乃至型號産品大部分關鍵零部件加工的首席人選,在創新數控加工操作、提升航太型號産品品質等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
練技能強素質,臺下功夫“毫釐”不放棄
“數控加工特級技師”、“航太一院首席技能專家”、“國務院首批高技能人才政府特殊津貼”、“全國技術能手”、“第十一屆中華技能大獎”、“國家級韓利萍技能大師工作室”……這一串串耀眼的光環和稱號是對韓利萍這個普通航太女工的褒揚。
可是誰又能想到,當年剛剛高中畢業參加工作的她卻是機械加工行業的門外漢。1999年,韓利萍作為首批數控操作工。那時519廠數控加工才剛剛起步,高中學歷的她連零件圖紙都看不動。然而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兒,依靠理論自學和實踐摸索,韓利萍先後掌握了FANUC、大隈和SIEMENS系統的編程技巧,CAD/CAM電腦輔助編程應用技術,數控加工技術的“神秘面紗”被她一層層揭開。
從藍領工人到精通操作、編程和工藝的複合型高技能人才,讓韓利萍不斷向前的是即便毫釐也絕不輕視的專研精神。
保火箭精入軌,零件尺寸“毫釐”不能差
1 的誤差在生活中,很多人選擇忽略不計,而火箭發射平臺傾斜1 的誤差,將會導致高50m的火箭頂部偏離發射中心872mm,均布在?3370mm圓周上的最低點的支撐裝置將産生20%的過載。這種誤差的後果將直接導致火箭的發射無法準確入軌,這就是航太無小事,成敗在毫釐的道理。
新一代運載火箭長征七號活動發射平臺體積龐大,四通均流閥體是長七發射平臺液壓裝置的控制關鍵件,不足200mm見方的工件上大大小小分佈著各種規格的70余個的閥孔。而每一個閥孔的加工精度都必須控制在0.02mm公差之間,粗糙度值只有1.6微米。這些閥孔的加工品質將直接導致發射平臺支撐裝置起降的精度和平衡度。
閥體類零件孔係多、腔體內部孔和孔相貫相交,精度高、難度大,如果考慮問題不細緻、全面,計算不精確,輕則尺寸超差,重則報廢零件。這個讓人頭痛的難題,韓利萍卻有著“獨到”的加工思路。“遵順序、聽聲音、看鐵屑、勤測量、憑手感”是她多年操作經驗的積累,也是她確保零件加工一次成功,萬無一失的“絕活”。在聲音嘈雜的車間裏,通過聆聽機床運轉、刀具切削和加工振動的聲音,觀察鐵屑顏色、形狀變化、工件表面光亮痕跡,她就能夠準確判斷出刀具的磨損程度和切削狀態的正常與否,以便提前發現異常情況,避免刀具損傷和零件變形等問題的發生,以此保證産品品質的穩定可靠。憑著這些“絕活”,她圓滿完成了包括長征七號、長征五號、長二F在內的多項重大宇航産品地面發射設備的生産製造,成功托舉著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唱響了屬於中國航太的“天歌”。
重育人傳技藝,看家本領“毫釐”不保留
獨木難成林,一花不是春,韓利萍對徒弟總是傾囊相授,“毫釐”不保留。
目前她帶徒9名,現已晉陞為高級技師1名,技師3名,2名徒弟分別獲得山西省數控技能競賽數控銑第一名和第二名,獲得三晉技術能手稱號;1名徒弟獲得集團公司技能大賽第三名,在全國數控技能大賽中榮獲數控銑第十名,獲得全國技術能手稱號;她領銜的國家級技能大師工作室,僅2015年授課60學時,參與軍品科研項目19項,完成創新成果5項,發表論文6篇,申報專利1項,總結先進操作法2項,提出合理化建議42項,共完成為企業數控技能人才成長做出了突出貢獻。作為班組長,她在班組管理和建設上也很有特色,打造出了一個人才輩出的班組,一個成果倍出的班組,一個勇於創新的班組。這個平均年齡28歲的年輕團隊,近五年來完成生産工時每年以超過25%以上的速度遞增,連續三年榮獲中國運載火箭研究院 “神箭金牌班組”稱號,先後榮獲山西省“五一勞動獎狀”、“航太金牌班組”、“全國安全管理標準化示範班組”、“全國學習型先進班組”和“全國女職工建工立業標兵崗”等榮譽稱號,被中華全國總工會授予首批“全國工人先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