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理念的與時俱進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闡述了構成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的“十四條堅持”,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新發展理念”。
發展,是指事物進步變化的過程,意味著事物的不斷更新。如何發展、怎樣發展,就構成了發展理念。而發展理念又是發展行動的先導,是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發展是一個不斷變化的進程,發展環境不會一成不變,發展條件不會一成不變,發展理念自然也不會一成不變。
(一)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們黨總是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變化,適時提出相應的發展理念和戰略,引領和指導發展實踐。如,發展是硬道理,發展是黨執政興國的第一要務,堅持科學發展、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等,每一次發展理念、發展思路的創新和完善,都推動實現了發展的新跨越。
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發展是硬道理。必須抓住一切機遇加快發展。發展要有新思路。
黨的十七大報告強調,我們必須始終保持清醒頭腦,立足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個最大的實際,科學分析我國全面參與經濟全球化的新機遇新挑戰,全面認識工業化、資訊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深刻把握我國發展面臨的新課題新矛盾,更加自覺地走科學發展道路,奮力開拓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為廣闊的發展前景。
黨的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黨必須更加自覺地把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第一要義,牢牢扭住經濟建設這個中心,堅持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著力把握髮展規律、創新發展理念、破解發展難題,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學發展要求的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不斷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産力,不斷實現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和平發展,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打下牢固基礎。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眼新的發展實踐,深入推進黨的理論創新,在發展目標、發展動力、發展佈局、發展保障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體現了對新的發展階段基本特徵的深刻洞悉,集中反映了我們黨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深化,是我國發展理論的又一次重大創新。
黨的十九大報告把“堅持新發展理念”作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之一,強調“發展是解決我國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發展必須是科學發展,必須堅定不移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
(二)
從改革開放以來關於發展理念的演進歷程來看,可以得出以下幾點啟示:
其一,發展理念是在改革開放以來理論和實踐的雙重互動中演進的。一方面,發展行動、社會生活的變化,是以發展理念的創新和完善為先導的;另一方面,發展行動、社會生活的變化,也會反映到觀念領域,引起發展理念本身的變化。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發展理念的提出,體現了實踐和概念演變的邏輯必然,同時也是我們黨的與時俱進理論品格在概念總結上的體現。
其二,發展理念是不斷揚棄的過程。一定時期的發展理念是與一定時期的發展環境、條件、任務、要求息息相關的。新發展理念是針對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提出的戰略指引。當前,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我國發展仍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戰略機遇期的內涵已經發生深刻變化,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日益迫切。面對這種新變化新情況,再堅持粗放發展模式、簡單追求增長速度,顯然行不通,那麼確立新發展理念來引領和推動我國經濟發展,就是水到渠成的。
發展理念不斷與時俱進,需要解決好“賦之以形”和“付之以行”的關係:
首先,在賦之以形方面,要解決好概念的言簡意賅和大眾化的關係。一般來説,無論是什麼觀念或理念,只有當它具有簡單明瞭的形式時,才能産生有效的影響。另外,一定要以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語言形式錶現出來,這樣才更易於內化於心,實現大眾化。大眾化,通俗地講就是老百姓感覺可親、可愛,這樣才能在形式上激起共鳴。比如,“中國夢”把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嚮往、人民的期盼融為一體,體現了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表達了每一個中華兒女的共同願景。因此,中國夢具有廣泛的包容性,成為回蕩在人們心中的高昂旋律。
其次,在付之以行方面,要真正落實到位。發展的理念提出後,關鍵在於付諸實踐。新發展理念要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關鍵在各級領導幹部的認識和行動。要深學篤用,通過示範引領讓幹部群眾感受到新發展理念的真理力量,各級領導幹部要結合歷史學,多維比較學,聯繫實際學,真正做到崇尚創新、注重協調、倡導綠色、厚植開放、推進共用。這需要重點解決好頂層設計和微觀設計的關係。既要“粗”,又要“細”,特別是要從細節和微觀上去設計和落實發展理念。
(作者張旭東 單位:中央黨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來源: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