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見證盛會 記錄輝煌——黨的十九大新聞宣傳報道亮點掃描

2017-10-27 07:0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北京10月26日電 題:見證盛會 記錄輝煌——黨的十九大新聞宣傳報道亮點掃描

  新華社記者 黃小希、崔靜、朱基釵  “這次來了很多記者朋友,許多是遠道而來。大家對會議作了大量、充分的報道,引起了全世界廣泛關注。”

  25日,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習近平總書記用暖人心扉的開場白,向記者們表示衷心感謝。

  黨的十九大,是在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關鍵時期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國內外媒體高度關注,3000多名中外記者前來採訪報道。

  見證盛會,記錄輝煌。廣大新聞工作者以十九大報告為引領,全面準確宣傳報告提出的新論斷、新特點、新目標、新要求,客觀公正反映中國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隆重熱烈、亮點頻現、創意紛呈的新聞報道,勾勒出中國共産黨的時代風貌,展示了中國開放自信的姿態,激揚起當代中華兒女砥礪奮進的磅薄力量。

  萬眾矚目:中外媒體聚焦“十九大藍圖”

  10月18日,北京,人民大會堂,全國的目光向這裡匯聚。

  在這個歷史性時刻,億萬人民通過電視直播、門戶網站、手機等各種渠道,關注黨的十九大開幕盛況,關注作為中國共産黨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的十九大報告。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堅定有力的字句,標注時代方位、指明前進方向;“永遠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奮鬥目標”“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溫暖人心的話語,彰顯中國共産黨的胸懷與擔當。

  會場內,熱烈的掌聲不時響起。會場外,人們幾乎可以在第一時間從各種終端看到圖像、讀到文字。從西部邊陲到東海之濱,從田間地頭到城市街巷,從工廠學校到營房哨所……隆重熱烈的現場畫面,動人心弦的時代強音,讓舉國上下涌動著巨大的關切、喜悅與憧憬。

  放眼世界,在臉譜、YouTube等社交媒體平臺同步推出的新華社有關十九大的直播報道,吸引全球網友大量點擊。美國、南非、巴基斯坦、菲律賓等國網友留言表示,期待中國在十九大之後能給世界帶來更多“紅利”。

  為了這個萬眾矚目的偉大時刻,中央主要媒體以最強陣容、最優策劃、最精幹的采編隊伍、最充分的技術保障,做好十九大開幕報道,通過現場直播、現場連線、現場解讀、圖文滾動播出等方式,對盛會實況進行了全渠道覆蓋、全景式展現。

  十九大開幕會結束不久,中外記者在人民大會堂裏的報告發放處排起長長的隊伍,領取十九大報告。不少人感慨,這樣一份“金句”頻出、“幹貨”滿滿的報告,做好解讀報道必須“開足馬力”。

  黨的十九大開幕以來,各地各級媒體高度聚焦十九大報告,紛紛發表社論、評論、特稿、專家訪談等重頭文章,全方位、多維度報道十九大報告的豐富內容和創新理論,深入解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豐富內涵。

  人民日報連續發表30余篇重要評論文章,深入解讀十九大的重大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實踐意義,在頭版開設“基層代表議報告”欄目,充分反映黨代表對十九大報告的堅決擁護;

  新華社“新華全媒頭條”每天推出一篇“十九大特別報道”,圍繞我國發展新的歷史方位、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安排、中國共産黨自身建設的五年探索之路等主題,採訪黨代表和專家學者,進行深入分析闡述;

  中央電視臺推出特別節目《十九大時光》,邀請權威專家對報告進行解讀,並打通會內會外,通過實時景觀鏡頭展示各地五年來的發展變化,“看發展、聊感受、共度十九大時光”……

  這些分析精當、語言生動、把握到位、內容權威的報道,在廣大幹部群眾中掀起了學習十九大報告的熱潮。參與十九大報道的新聞工作者們也表示,能夠站在歷史舞臺前沿,親身見證並報道這一歷史性盛會,是我們的光榮與自豪,要在記錄這一重大歷史事件中,寫下無愧於時代的精彩篇章。

  跟隨盛會的腳步,世界進入“北京時間”,全球媒體的聚光燈又一次對準中國。

  據對39家國際主流媒體的不完全統計,18日零時至20日12時,這些媒體發表相關英文報道逾400篇。

  報道數量上升的同時,國際媒體以更加理性、客觀的態度看待五年來中國共産黨領導中國取得的輝煌成就,關注中國共産黨為中國未來擘畫的美好藍圖,解讀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對世界的深遠影響和重大意義。

  十九大開幕後,俄羅斯媒體涉華報道力度明顯上升。今日俄羅斯通訊社、《俄羅斯報》《獨立報》等媒體均發表評論文章,解讀十九大報告,高度評價中國五年來的發展成就。英國《衛報》19日用兩個整版報道十九大報告並配發評論。報道説,十九大報告傳遞出中國共産黨對中國和中國未來前景的樂觀判斷,展示對中國在2020年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高度自信。德國之聲電臺網站刊文説,十九大不只是一個普通的黨內會議,更是一個具有全球影響的會議。

  開放自信:世界觀察中國的“十九大窗口”

  24日,十九大勝利閉幕後,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的“黨代表通道”第三次迎來21位黨代表與媒體見面。

  為了給記者提供更多近距離接觸代表、採訪代表的機會,十九大新聞中心首次安排了“黨代表通道”採訪活動。在這條不足百米的通道上,60名黨代表先後站在媒體的“長槍短炮”前,就各種熱點問題,與記者面對面交流。

  接受採訪時,“自信”“信心”是黨代表們回答中的“高頻詞”。自信,來自實實在在的成就,信心,來自對前進方向的明晰。

  在中國國際廣播電臺印度籍記者巴科眼中,無論是中國共産黨還是中國人民,有足夠的理由對未來充滿信心。

  開放自信的姿態,不僅僅體現在“黨代表通道”上,還充分展現在代表團媒體開放日現場。

  10月18日下午至19日下午,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中央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等34個代表團討論向中外媒體開放,共吸引3200多人次境內外記者到現場採訪。採訪記者的總人次與十八大相比,同比增長約兩成。

  記者了解到,34個代表團均留出30分鐘以上時間回答記者提問,不少代表團回答提問時間達1小時左右。記者們提出的180多個問題,都得到了回答。

  除了人民大會堂,設在梅地亞賓館的十九大新聞中心是記者們忙碌的另一個“戰場”。

  10月19日至23日,5天累計6場記者招待會、8場黨代表集體採訪,來自17個部門的19位負責人以及39位來自各領域的黨代表應邀出席,回答記者提問。十九大新聞中心為記者備下的“新聞大餐”,不僅採訪場次較以往有所增加,採訪內容的高“含金量”也讓媒體高度重視這些“超級公開課”,派出多路記者及時跟進。

  大會開幕後的第二天,首場記者招待會在十九大新聞中心舉行,邀請中紀委和中組部有關負責人回答記者提問。這是歷次黨代會中,中紀委有關負責人首次出席記者招待會。

  記者們自然不會放過這樣難得的機會。“一些高級領導幹部被查處之前一直獲得升遷,是否意味著監管還存在盲區或者漏洞?”“如何看待在全面從嚴治黨態勢下某些地方出現的‘辭職下海潮’?”……

  面對一系列“熱辣”“尖銳”的問題,兩位負責人有問必答,應對自如。有外媒評價説,反腐工作和組織人事工作是海外媒體最感興趣的話題之一,十九大首場記者招待會就安排了這一主題,介紹的情況及對問題的回應“有料”“解渴”,令人驚喜。

  直面問題,坦承作答。會議期間,在十九大新聞中心,這樣的場景存在於每一場記者招待會和集體採訪中。10月26日上午,一場專題新聞發佈會如期舉行。這次新聞發佈會上,有關方面負責人解讀十九大報告,並回答記者提問,以空前的開放姿態,向世界展現了更加成熟、更加自信的中國共産黨形象。

  在很多記者眼中,十九大新聞中心是“戰場”,也是溫暖的“記者之家”。首次設立融媒體訪談室,首次開設新聞中心微信公眾號,首次開發境外記者報名註冊審核系統和採訪代表申請審核系統,準備了4萬多份各種版本的資料圖書,每天提供近1000份茶歇餐點……新聞中心的眾多“第一次”以及熱情週到的服務,引來外國記者讚嘆:“中國熱情地向世界敞開了客廳!”

  前來中國採訪十九大的境外記者,還收到了一份實地感受中國五年變化的“採訪大禮包”。十九大新聞中心在會前和會中設計了以北京中軸線、基層黨建、故宮、北京大興機場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為主題的一系列參觀採訪活動,不少線路的境外記者報名情況異常“火爆”。

  不僅讓外國人採訪中國,一批身份特殊的外國人經由媒體報道,也進入了觀眾視線。他們是參與十九大報告譯校工作的外籍語言專家。這是自改革開放以來,首次邀請外籍專家參與黨代會報告外文版譯校工作。

  “十九大邀請外籍人士參與工作報告的翻譯和核校,是一種高度自信的體現,是中國共産黨毫無隱瞞、公開透明態度的體現。”阿拉伯文專家葉海亞説。

  見證歷史的難得經歷,也讓新華社外籍記者海倫本特利對中國共産黨有了更加直觀的了解。她説:“能夠在人民大會堂親身見證並記錄中國進入新時代,這種感覺很奇妙。”和海倫本特利一樣,共有200多名來自中央媒體的外籍記者參加了十九大新聞報道。

  3068名中外記者,其中港澳臺記者和外國媒體記者1818人……十九大新聞報道堪稱國際新聞界的盛會。作為歷史記錄者的記者們,通過“滿負荷運轉”的採訪活動,感受中國共産黨的開放與自信。一篇篇報道、一段段直播、一張張圖片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路等渠道傳向全球,為世界打開一扇了解真實中國的“窗戶”。而一系列即將舉行的國際性論壇和智庫交流活動,也將進一步有效傳播十九大聲音,彰顯這一歷史性盛會的國際意義和世界影響。

  守正出新:融合傳播盛宴共品“十九大味道”

  25日中午,新一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首次集體亮相。各大主流媒體的微博、微信、客戶端第一時間推出這一重磅資訊,迅速在人們的手機“朋友圈”裏“刷屏”。

  有時效、有內涵、有“顏值”……十九大期間,中央及地方各主要報刊、電臺、電視臺、網站開設各類專欄、專刊,並充分運用MV、VR、360度全景等技術推出一系列融媒體産品,通過傳統報道方式與新媒體傳播手段的協同發力,增強宣傳報道效果,拉近十九大這一歷史性盛會與人民群眾之間的距離。

  細分受眾,百姓學報告可以“量身定做”——

  人民日報客戶端推出《十九大思維導圖》,將3萬多字報告以一圖呈現。新華網的360度交互場景H5産品《全息全景!身臨其境看報告》推出後,當日全網點擊量達1.1億次。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融媒工作室推出的《十九大報告裏的我》也頗具創意。在手機上點開這個産品,完成上傳照片、填寫相關身份資訊等操作後,用戶就能閱讀到十九大報告與自身相關的內容。

  “走心”的創意設計,引領公眾同心齊“點讚”——

  新華社全媒報道平臺推出的微視頻《領航》、系列微視頻“我們的自信”,人民日報推出的微視頻《中國的紅色夢想》等回顧光輝歷程,“點燃”愛國熱情;《為新時代打CALL》《你的2050是啥樣?新時代動感長卷告訴你》等融媒體産品堅定奮鬥意志,展望美好未來;《人民大會堂的“十九大時光”》《盛會90秒》等策劃以創新視角呈現盛會;“點讚十九大,中國強起來”等公益互動活動帶動網友關注十九大、為十九大“點讚”……

  截至10月25日,媒體在新浪微博共發起80多個與十九大相關的話題,總閱讀量達175億次,相關博文獲得網友“點讚”35億次。#十九大##領航中國##十九大時間#,成為會議期間網友閱讀和討論最多的三個話題。同時,媒體還在微博進行了超百場直播,總觀看量超過1.2億次,充分展現了十九大盛況。

  “這些報道新穎、精彩、有趣,讓人目不暇接。”“蛟龍”號潛航員唐嘉陵是一位黨代表,也是一位“80後”,平時喜歡用手機瀏覽新聞。他説,新聞報道把黨的方針政策宣傳與社會關注點相結合、與讀者的興趣點相結合、與公眾的利益點相結合,讓人們更好地“走進”十九大。

  采編出新出彩,真實記錄歷史,讓主旋律更響亮。

  通過廣大媒體精心採制的新聞“盛宴”,人們不僅更好地觀盛會、學報告,還真切地看到了各地群眾自發祝賀十九大勝利召開的精神風貌,看到了簡樸務實會風中展現的黨風新氣象,看到了更加開放自信屹立於世界東方的中國和中國共産黨形象,充分認識到十九大對中國共産黨、對中國、對世界都具有的重大意義。

  值得一提的是,十九大召開前,各級各地媒體以一系列精彩紛呈的新聞報道,為大會的勝利召開營造良好輿論氛圍。

  “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砥礪奮進的五年”主題宣傳,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發生的歷史性變革、取得的歷史性成就,鼓舞人心、振奮精神。9月25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亮相。一個月來,這場濃縮五年輝煌的展覽,掀起公眾觀展與媒體採訪的熱潮。

  7月至10月,《將改革進行到底》《法治中國》《大國外交》《巡視利劍》《強軍》《輝煌中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七部大型電視專題片隆重推出。這些專題片不落窠臼、不落俗套、引人入勝,在傳播黨的聲音、傳播先進文化、引領社會思想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盛會開幕進入“倒計時”階段,“十九大時光”“十九大代表風采”專欄通過各類新聞終端,與公眾見面。全國新聞戰線派出多路記者奔赴大江南北,記錄時代風貌,講述代表風采。這些“接地氣”“帶露珠”的報道,用小切口折射大主題,鏡頭畫面、字裏行間洋溢著中華兒女對未來的憧憬與希冀。

  報道入腦入心,縱情謳歌時代,讓正能量更強勁。

  一段時間以來,人們在收聽收看各類新聞報道後,紛紛通過網路留言等方式,抒發最真摯樸實的情感:“黨的十九大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大事要事喜事。我為中國共産黨打call,為有一個強大的祖國而驕傲自豪!”“兢兢業業做好本職工作,為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將是我的奮鬥目標。對祖國的未來,我充滿信心!”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