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永煤集團車集煤礦機電一隊主副井電工班班長遊弋(台灣網 張麗媛 攝)
台灣網9月20日河南永城訊 (記者 張麗媛)“他很好學,有哪沒弄懂,見誰他都問,學任何東西都非常的認真。”
“他這個人就是愛琢磨,愛鑽研。”
“遊弋啊,他一幹活就忘了吃飯,下班我們走了,他也不回家。”
這些都是河南省永煤集團車集煤礦機電一隊主副井電工班班長遊弋的工友對他的印象。
“遊弋,遊大師,我一進礦就聽説這個人……”
“遊大師”——如今遊弋身邊的工友都喜歡這麼稱呼他,“現在我不答應都不中”,遊弋説起來這個稱呼來還是有點難為情。
從“遊弋”到“遊大師”,讀起來似乎只是兩個字到三個字的區別,但完成這個轉變,遊弋用了整整18年。18年間,遊弋從一個對於機電一竅不通的門外漢,成長為今天擁有17項國家專利、70余項科技創新成果、為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000余萬元的技能大師,這一路走來的艱辛與堅持,旁人恐怕很難從一個稱謂和一串冷冰冰的數字中完全體會。
愛學習、好琢磨
18年前(1999年),29歲的遊弋來到河南永煤集團車集煤礦,由於沒有學歷,只能在井下幹些雜活,自己的活幹完之後,遊弋就總喜歡去“煩”當時的機電隊長,也是他在機電行業的啟蒙老師王立業,遊弋跟在王隊長身後,一會兒問這,一會兒問那,不厭其煩,然而,如此“煩人”的遊弋不但沒讓王立業感到討厭,反倒讓他覺得這個小夥子“好學、踏實,不像其他的年輕人願意玩”,考慮到遊弋“人不錯”,對機電感興趣,而當時電工也缺乏,雖然只有初中學歷的遊弋“在文化水準上差一點,但這麼好學的人不多,感覺他(遊弋)還可以”,所以王立業就讓遊弋一直跟在自己的身邊,幹電工。
令王立業至今難忘的是2002年的一個晚上,剛剛成為電工不久的遊弋突然給王立業打電話,讓他去自己家裏一趟, 當時王立業還在想“這是有啥事啊?”,直到走進遊弋的家,看到遊弋拿出來的自己正在研究的東西——前不久壞掉的設備接觸器上的真空管,又看到面積不大的出租屋裏,擺著的各種遊弋自己做的小工具、各種尺,王立業被深深的感動了。原來這段時間下班後,遊弋一直在研究這個真空管壞掉的原因,因為遇到了難解之處才把自己叫來。“一般電工都是把壞掉的東西直接扔掉,再換一個新的,他呢,是把這個壞的拿回家研究。琢磨了幾天我不知道,他是真的在用心琢磨這些東西。這也造就了他以後的成功”王立業説。
愛學習。遊弋還曾堅持每天小班後跑到離礦上10公里外培訓學校“蹭課”,風雨無阻。負責培訓的王智萍老師被他刻苦學習的精神感動了,特別在教室後面給他加了一張桌子。幾個月下來,遊弋的聽課筆記積了一尺多厚。而當年永煤集團培訓中心簽到記錄本上,從第一期到最後一期,“遊弋”幾乎成了唯一固定的名字。“沒有學歷、沒有基礎,還要想學,只能這樣。”遊弋説。長期的勤學苦練,遊弋的電工專業理論和實操水準都達到了較高水準,連續兩次獲得破格申報資格,成為一名電工高級技師。
好琢磨。遊弋在琢磨一件事的時候,不僅在工作時間想,吃飯、走路甚至睡覺都在想。一次,礦裏的提升設備出現故障,提升設備作為整個工序的“咽喉要道”,一分鐘都不能停,設備一停,後續的工作都得停止。“這不行啊!一分鐘都不能停,這有啥高招呢?”遊弋就又開始琢磨了。日有所思,夜有所夢,遊弋竟在夢裏得到了靈感,害怕忘記,他就馬上偷偷起來記下,“那次把我媳婦給驚到了,(對我説)你瘋了你?”遊弋講到這裡,開心得笑起來。
來到永煤的18年裏,看不懂進口設備的外文資料,遊弋就買翻譯書籍,下班後對照著資料,一個詞一個詞的查,自己看明白後再教工友,“雖然不會讀,但現在資料我們都能看懂”遊弋的工友小韓説。進行發明創新有時需要電腦製圖,對電腦一竅不通的遊弋,雖然收入微薄,還是咬著牙買了一台對他來説屬於“奢侈品”的電腦。自學電腦製圖,遇到不會的地方,他就坐車去向專業製圖的人請教,去了多少次遊弋已經記不清了,只記得這樣的狀態持續了大半年的時間。起初連關機都不會,只懂拔電源的遊弋,現在不但學會了電腦製圖,還能熟練的運用電腦,如今學習一些與工作內容相關的課程,他都是在電腦上進行。“遊大師在機電上已經很精通了,但礦上加一些新設備,他在理解上有時跟不上年輕人,有的地方沒弄懂,碰見誰他都問,所有人的優點都被他集走了,時間一長,他肯定是最會的。”遊弋的工友小陳對記者説。
就是這樣,不明白的就問,走到哪都想,每天早早來到礦裏,很晚才回家,遇到的困難雖然不計其數,遊弋卻始終保持著樂觀的心態,他説:“不是有那樣一句話嘛,‘困難是彈簧,你弱它就強’,遇到困難如果被它嚇倒了,那就不中”。憑著這股子好學、愛琢磨、專心、專注、樂觀的性格,遊弋一步步在創新之路上越走越遠。談及創新,遊弋説:“創新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更好,沒有最好”。看著自己創新的成果運用在工作中,“有一種自豪感,覺得自己想法變成現實了,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