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喜迎十九大|陜脫貧幹部:由五穀不分到群眾貼心人

2017年09月15日 09:08:11  來源:新華社
字號:    

  “全村有多少貧困戶,每戶名字叫什麼?”

  “致貧原因有哪些?”

  “幫扶效果怎麼樣?”

  ……

  在延安市寶塔區甘谷驛鎮代家溝村,面對前來調研的領導一串“連珠炮”式的發問,包村幹部馮宇對答如流。

  練就這樣“一口清”的本事,源於她虛心向群眾學習的經歷。馮宇説,大學畢業剛到村裏任職時,自己甚至五穀不分,每天坐在村委會,一愣就是一天。

  “不會幹?那就去拜群眾為師吧!”老支書的一句話,點醒了馮宇。

  幾年過去,曾經文氣的城裏姑娘變得粗壯結實。在她的帶動下,全村17戶貧困戶有13戶建起蔬菜大棚,每人平均收入提高2000多元。去年中秋節,她把貧困戶栽種的小米、紅薯做成“米月傳奇”的月餅套裝在網上售賣,短短6天就賣出18萬元。

  “剛來時覺得‘村裏沒大事’。現在才發現,‘群眾無小事’。”馮宇説,基層是錘鍊黨性的大舞臺,更是幹部自我提升的大課堂。

  脫貧路上,只爭朝夕。甘谷驛鎮黨委書記李平已近2個月沒有休過週末了。

  跟隨他下鄉途中,李平向記者講述了一件往事。前幾年,鎮裏為提升傳統紅薯産業,從外地引進新品種推廣,産量雖然翻番,可市場接受度不高、賣不上價,群眾的收入並沒有增加多少,“好心沒有辦好事。”

  痛定思痛,一番調研過後,鎮裏重新選擇了適合當地的紅薯品種,“甘谷驛紅薯”的品牌逐漸打響,實現了産量和效益的“雙豐收”。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