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網路媒體西藏行】共建大美西藏 四川小夥和藏族姑娘的17年婚姻

2017年08月14日 14:30:52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中國青年網日喀則8月14日電 (記者 張瑞宇) 在日喀則仁布縣境內的318國道沿線上,有一個集藏、漢、回、彝、薩拉等多個民族共同生活、工作的地方——切洼鄉。8月13日上午,中國青年網記者隨著“喜迎黨的十九大全國網路媒體西藏行”媒體團來到西藏自治區切洼鄉,深切感受他們用自己的雙手勤奮勞作,創造財富的豐收。 

  在切洼鄉普納村,中國青年網記者見到了村民徐文軍、央珍夫婦。徐文軍告訴記者,作為漢族四川人的他,十多年前在外務工時,經人介紹認識了藏族的央珍,兩人結為夫婦,至今已生活17載,目前唯一的兒子已經將近15歲了,在縣中學讀書。

  “結婚十七年了,我家裏人當時也不反對我娶個藏族媳婦。當時剛結婚的時候在四川呆了兩年才過來這邊的,主要覺得這邊發展前景更好。在家吃飯主要也是吃川菜,兩人交流用漢語。現在每年都會回去四川,大多是冬季的時候。”徐文軍向記者介紹,自己平時會在鄉鎮公路上做水電工,一天收入最少三百元。 

  同時,記者了解到徐文軍夫妻二人承包了村裏的3座蔬菜大棚,大棚內主要種植番茄,辣椒等,蔬菜成熟大多銷往縣裏,每年會有6萬元左右的收入。

  據該鄉鄉長介紹,在徐文軍夫妻的帶動下,村裏又陸續有了4對民族通婚家庭。也正是因為有越來越多的漢、回等民族來切洼鄉做生意、搞建設,帶來了先進經驗和技術,使切洼鄉這幾年的發展變化很大,社會秩序穩定,人民安居樂業。

  民族通婚推動民族團結,最重要的是語言的交流學習。記者了解到,當地政府在農牧民群眾中普及漢語言,教習其他民族藏語,重點抓好青少年學習的“雙語”教學工作。推進“萬名村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利用開辦“夜校”、輔導班等方式,提升村幹部漢語表達水準;採取“一對一、一教一”的方式,對機關事業幹部職工進行藏語培訓,提升雙語能力,增進服務群眾水準。

  目前,切洼鄉8個行政村中有7個行政村都有民族通婚家庭,共計37戶,佔全鄉總戶數的5%,這些家庭婚後大多數通過夫妻共同努力,勤勞致富。

 

[責任編輯:郭碧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