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手足相親七十載 同心守護生命線——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巡禮

2017年08月04日 08:17:14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呼和浩特8月1日電 題:手足相親七十載 同心守護生命線——內蒙古民族團結進步事業巡禮 

  新華社記者陳磊、張雲龍、勿日汗

  盛夏的內蒙古草原,五顏六色的花朵開滿原野,生機勃勃!

  我國首個省級少數民族自治區——內蒙古自治區成立70年來,各民族始終共同繁榮進步,守護安定團結的生命線,構建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把祖國北疆風景線打造得更加亮麗。

   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擁抱 

  在內蒙古,民族團結就像陽光和空氣一樣,內化於心,外化于行,已深深融入各民族的血脈。

  50年前,6歲的王貴海跟隨父母從河北流浪到西烏珠穆沁旗烏蘭淖爾嘎查時,並不富裕的蒙古族牧民紛紛慷慨相助。此後,王貴海一家逐漸擺脫貧困,成為富裕戶,但一直沒有忘記蒙古族兄弟的恩情。2005年,王貴海把同嘎查的貧困戶布仁巴雅爾接到家裏,幫助他脫貧。如今,布仁巴雅爾已經有了100多只羊,日子過得越來越好。

  從相互為鄰、相互幫助到相互依賴,內蒙古各民族在生活、經濟和文化上交往交流交融,誰也離不開誰。

  各民族相互包容學習。蒙古元素服飾成為出席隆重場合的首選服飾;無論城市還是鄉村,蒙餐都是受歡迎的菜係;民歌“漫瀚調”以蒙古族短調民歌為基調,配上漢族爬山調式的歌詞,在內蒙古西部非常流行……

  內蒙古1/8以上的家庭是多民族混闔家庭,成為民族團結的風景。陳巴爾虎旗回族企業家夏民山有一個由回族、漢族、蒙古族、達斡爾族、鄂溫克族、滿族6個民族組成的45口人大家族,“進了一家門就是一家人,從不會考慮是哪一個民族,大家生活在一起會互相尊重對方的民族習俗、生活習慣,相處得和諧融洽。”

  像愛護眼睛一樣細心呵護 

  70年來,在黨中央正確領導和全國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內蒙古自治區歷屆黨委政府帶領各族人民,堅持科學發展,依法治區,繁榮社會事業,構築共同的精神家園,呵護安定團結的大好局面。

  在內蒙古,各民族獲得感很強,對安定團結非常珍惜。鑲黃旗扎畢拉胡嘎查牧民阿拉騰圖雅説,孩子上學不收學費、每月有生活補助,政府幫助改危房、建新房、打井、通電、修路、蓋棚圈,生病報銷醫藥費,保護草原給補助……牧民從來沒有享受過這樣的政策待遇,日子過得這麼舒坦。她的最大願望就是,社會安定、國家太平,日子像現在這樣越來越好。

  最好的民族團結就是共同發展。70年來,內蒙古生産總值增長642倍,城鎮居民每人平均可支配收入比1978年增長近110倍。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內蒙古將少數民族地區作為脫貧攻堅的主戰場,加大扶持力度。

  為讓不懂漢語的蒙古族享受平等的法律權利,內蒙古堅持開展蒙漢雙語執法。巴林右旗巴彥塔拉派出所所長張玉峰發現有的牧民看不懂筆錄,就研發了蒙古文筆錄軟體。

  為不斷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民族文化,內蒙古大力建設民族文化大區,在全國率先設立草原文化遺産保護日,規劃建設36處少數民族文化保護區,創作一批弘揚民族文化、體現家國情懷、藝術水準精湛的作品。

  像珍視生命一樣固本培基 

  牧人的根在草原,團結的根在制度。70年來,內蒙古忠實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充分體現了制度的先進性和優越性。

  內蒙古通過地方立法使《民族區域自治法》規定的多項自治權落到實處。制定一批具有鮮明民族特色的地方性法規,如《蒙古語言文字工作條例》《民族教育條例》等;在莫力達瓦達斡爾族、鄂溫克族、鄂倫春族三個自治旗,3件自治條例和33件單行條例全面保障了這三個人口較少民族充分行使自治權。

  鄂倫春自治旗旗長何勝保是土生土長的鄂倫春人。他説,鄂倫春族雖然總人口不足萬人,但在政治上與其他民族擁有平等權利,特別是鄂倫春自治旗自治條例的出臺,保證了鄂倫春族管理本民族內部事務的權利。

  內蒙古一直重視少數民族幹部和各類人才培養使用。2016年,內蒙古以地方法規的形式明確規定,自治區公務員考錄、事業單位公開招聘中,劃出15%的職位,專門用於定向招錄蒙古語授課大學畢業生。全區少數民族幹部佔全區總數的33%,少數民族專業技術人才佔全區總數的26%,均明顯高於少數民族人口所佔比例。

  中國社科院研究員周競紅説,民族團結關鍵在於幹部,制度優勢也靠幹部體現,正是一批又一批幹部勇於擔當,甘於奉獻,才建設起團結和諧的內蒙古。

  內蒙古堅持不懈地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活動,民族團結教育深入人心。中央民族大學教授金炳鎬説:“內蒙古是全國最早進行民族理論政策普遍教育的地區,這對建立各民族之間相互尊重、平等對待理念起到重要且長效的作用。”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