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

2017年08月04日 08:44:00  來源:內蒙古新聞網
字號:    

  達茂旗牧民阿古達木開店當老闆了。養了十六七年羊,終於有了自己的生産車間和經銷店,這對以前只知道埋頭養羊等待羊販子到府收羊的阿古達木一家來説,是件大事。

  “以前不懂經營,養了那麼多年羊都沒攢下幾個錢。現在開了兩個經銷店,羊肉自産自銷,供不應求。我算了下,利潤至少要翻一番,合作社的牧民們很快就能見到效益!”阿古達木信心十足。

  能有這樣準確把脈市場的智慧和大幹一場的勇氣,還得從建在他家房後的那個神秘的“加油站”説起。

  內蒙古地處中國北部邊疆,廣大農牧民居住分散,通訊不便,獲取公共文化服務的途徑受到限制。

  人人都有享受公共文化服務的權利!近年來,自治區不斷加快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創新服務方式,推動農村牧區公共服務均等化,保障基層農牧民基本文化權益。其中,內蒙古圖書館創造性地實施了“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在網際網路可以到達的蘇木鄉鎮建立一級數字加油站,在網際網路無法到達的嘎查村建立移動數字加油站,農牧民通過智慧手機,就能瀏覽下載觀看蒙漢雙語數字文化資源。

  2014年,我區“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試點在包頭市達茂旗先行開展。在第一批建立的移動數字加油站中,有一個就建在阿古達木家房後。“可別小看這加油站,這裡存儲著2T至4T的資料,相當於一個小型的公共圖書館。在加油站1.5公里範圍內,牧民只要下載個APP,就能隨時隨地享用上面的視頻、音頻、文字資源。”達茂旗圖書館館長薛剛感慨道。以前,他要定期給各個蘇木鄉鎮的草原書屋送書,現在,牧民們都有了自己的“掌上圖書館”。

  在從百靈廟鎮去往位於滿都拉鎮阿古達木家的路上,車窗外茫茫戈壁草原,只要有牧戶聚集的地方,就能看到數字加油站高高聳立的信號發射塔,係在上面的五彩哈達在風中飛舞。這些哈達,是薛剛他們特意繫上去的,表達了對牧民們過上美好生活的祝福。

  “真不敢想像,以前看個電視都有很多節目收不到,現在打開手機,隨時隨地要啥有啥。”阿古達木打開APP給記者展示著。“你看,有文學藝術、醫藥保健、科學技術等各方面內容,查點資料、學點技術,看個電子書、看個電影啥的,特別方便。”每個月,阿古達木都要拿著配套的數據盒子去鎮上的一級數字加油站更新數字資訊,然後在微信群裏通知嘎查的其他人。

  “這個數字加油站不僅豐富了我的生活,還讓我學到了很多致富經,掌握了大量資訊。我把羊的品種由杜泊羊更換成更適合本地飼養、肉質更好的杜蒙羊,還成立了集牛羊繁育、深加工、存儲、銷售為一體的滿都拉賽瀚戈壁肉業有限責任公司,有了自己的品牌。”小小的“加油站”,成了阿古達木取之不盡的智庫。下一步,“加油站”裏的食品溯源子系統會讓他家的每一隻羊都有源可溯。

  “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實施以來,已在全區10個盟市的28個旗縣建設了242個一級數字加油站、810個移動數字加油站,服務地域面積達40余萬平方公里,累計服務農牧民200余萬人。2015年,這一工程被列入文化部科技創新項目。

  “我們給自己定了個目標,到2017年7月底,要再建79個一級數字加油站和移動數字加油站,實現‘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在達茂旗12個蘇木鄉鎮、75個嘎查村全覆蓋。到時候牧民在哪,我們的服務就能延伸到哪。”薛剛説。

  記者手記:

  文化是根,文化是魂,加強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是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重要途徑。

  自治區第十次黨代會提出,要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産業體系和文化市場體系,推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發展。近年來,自治區高度重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一系列關於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政策措施出臺,一系列重大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投入實施,有力保障了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

  “數字文化走進蒙古包”工程採用設備流動、資源流動的服務模式,把大量優秀的數字文化資源投向基層,把方便快捷的文化服務延伸到基層,推進了基本公共文化服務標準化均等化,讓廣大農牧民共用改革發展的成果。項目的創新之處不僅在於提供免費、全天候服務,更是讓優秀的文化資源“進包入戶”,廣大基層老百姓通過手機等就可以獲取資訊,由過去的“點線服務”向“網面服務”轉變,達到了公共文化網路服務人人通的目標。

  根據不同區域農牧民的數字文化需求特點,工程有針對性地提供文化藝術和農牧業養殖種植技術等方面的蒙漢文電子圖書和視頻資源,極大豐富了基層農牧民的文化娛樂生活,讓農牧民足不出戶就可以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改變了農牧民的閱讀習慣,成為一項深得民心的文化惠民工程。 (內蒙古日報社融媒體記者: 霍曉慶)

[責任編輯:盧佳靜]

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