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電子支付面臨惡意詐騙等新挑戰 無現金社會還有多遠?

2017年07月07日 08:33:38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天時、地利、人和”,無現金社會正在走近

  來自第三方的數據顯示,2016年中國第三方支付總交易額為57.9萬億元,同比增長85.6%。其中,移動支付交易規模為38.6萬億元,約為美國的50倍。在某種程度上,隨著移動支付的全速衝刺,中國已經一隻腳踏上“無現金社會”的門檻。

  移動支付為什麼風生水起?這是“天時、地利、人和”綜合作用的結果。

  天時,是全球向“無現金”邁進的大趨勢。韓國政府計劃2020年讓硬幣從流通渠道消失,丹麥也在去年允許零售商拒絕現金支付,僅接受移動、銀行卡支付。

  人和,是作為基礎設施的移動網際網路和智慧手機在中國快速普及。截至2016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7.31億,全年共計新增網民4299萬人,其中手機網民達6.95億,較2015年底增加550萬人。手機超越電腦成為第一大上網終端。

  最重要的當屬“地利”。目前中國人民銀行發放了267張支付牌照。2010年以來,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交易規模保持在50%以上的年均增速,經過7年發展,中國移動支付已經成為全球的領跑者。

  相較于傳統現金流通,無現金流通的優勢也很明顯:節省金融業的勞動力、節約社會資源、減少疾病傳播、減少搶劫現金犯罪、杜絕假幣坑人等。

  用戶教育、駭客攻擊、系統崩盤,是無現金支付的攔路虎

  無現金社會,優勢甚多,但並不意味著沒有問題。

  首先是用戶教育問題。電子支付的便捷性並非對所有人都適用,特別是沒有聯網的地區、不會使用的老人等。即便是基本可以“無現金”的丹麥,也存在很大問題。丹麥很多鄉村地區的退休老人不會使用銀行卡,更無法使用電子支付,他們希望政府放慢建設無現金社會的步伐。

  其次是新的安全問題。電子支付確實能解決傳統現金支付存在的現金遺失、被搶盜等問題,但又面臨兩大新挑戰,包括技術漏洞和惡意詐騙。駭客攻擊和技術詐騙已經讓電子金融的流通和支付遭受很多損失,並催生了無數電子詐騙案。

  三是可能遭遇系統崩盤而無法進行金融流通和支付。在災害發生時,光纖和終端設施遭到破壞,電子支付就會陷於癱瘓。同樣,駭客攻擊也會讓網路癱瘓,從而讓消費和支付無法進行。從資訊技術安全和災難管理的角度來看,在支付領域也很難只實行一種沒有備份的電子系統,很難在生活和金融領域全部取消鈔票。(記者 齊志明)

[責任編輯:韓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