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台灣網  >   新聞中心  >   時政新聞

山西五台縣陽白村:念好“迴圈經” 脫貧成標桿

2017年06月07日 11:00:42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砥礪奮進的五年蹲點貧困村調研採訪  

  光明日報記者 楊玨

  57歲的孟福鎖,身材魁梧,聲音洪亮,説話辦事乾脆利索,從不拖泥帶水。

  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陽白鄉陽白村黨支部書記兼村委會主任孟福鎖,把一個抬頭看山、低頭看河,祖祖輩輩種地為生的偏遠山村,變成了一個年産值過億元,以現代迴圈農業園區為龍頭的富裕村莊。

山西五台縣陽白村:念好“迴圈經” 脫貧成標桿

 

遊客在山西省五台縣陽白村的大棚裏採摘油桃。郞艷峰攝/光明圖片 

  “糧釀酒、酒生糟、糟養牛、牛排糞、糞産蟲、蟲喂雞、糞種田”,蹲點期間,陽白村獨特的“迴圈經濟”産業鏈,總是讓這裡的村民津津樂道,也讓記者充滿好奇。

  陽白村位於五台縣南部山區,盛産玉米、高粱,素有五台“糧倉”之稱。然而,有一段時期,陽白村卻陷入了“增産不增收”的怪圈,一方面,陽白村是陽白鄉最大的村莊,每人平均地多,家庭勞力無法外出務工;另一方面,受市場影響,農民賣糧難、收益低。

  2005年,在陽白村村民的一致推選下,孟福鎖擔任村委會主任,返鄉創業帶領村民致富。看著村民抱著“寶貝”受窮,説話辦事雷厲風行的孟福鎖開始行動起來。

  “標準化圈舍真不賴,紅磚壘墻石棉瓦蓋。窗戶門戶朝南開,冬暖夏涼牛羊在。”這首陽白村人自編自唱的“信天遊”把記者帶回到該村迴圈農業發展的歷史中。

  如何才能讓“糧食就地轉化、群眾本土脫貧”,孟福鎖憑藉多年承攬建築工程培養的市場敏感,另辟蹊徑,萌發了辦酒廠的念頭。説幹就幹,他依託鄉里高粱系列加工專業合作社,採取村民入股的形式,每股10000元,吸收360股,共360萬元註冊成立了五台山釀酒廠。

  “品嘗過我們酒的人,都會讚不絕口。”指著酒廠大門外絡繹不絕的貨車,孟福鎖不無驕傲地告訴記者,每逢節假日,或是誰家辦紅白喜事,酒廠都會給村民免費送去白酒。如今酒廠可年産白酒600噸,年産值達3000萬元,解決200余個剩餘勞動力就業。

  釀酒過程中,糧食經過糖化、發酵、蒸餾等工序提取酒精後,會留下上百萬公斤的酒糟,這些酒糟又逼著孟福鎖當起了“牛倌”。陽白村投資830萬元,成立了“肉牛養殖專業合作社”,建起了標準化園區,肉牛數量很快從500頭擴大到1000頭。

  酒糟的問題解決了,新的麻煩又來了,村裏養的這些牛每年可産牛糞幾百萬公斤,再加上地裏數千萬公斤的秸稈,如何將這些牛糞與秸稈進行資源轉化成為難題。這次孟福鎖找到了“黃粉蟲”,他們在8公里長的西山溝成立了“鳳巢生態雞養殖合作社”,用牛糞發酵秸稈2000萬公斤,繁殖黃粉蟲上千億條,餵養了優種“山柴雞”兩萬餘只。

  至此,陽白村這條“種田産糧、糧食釀酒、酒糟喂牛、牛糞生蟲、粉蟲喂雞、雞糞種糧”的迴圈農業鏈條實現了閉合發展。

  2012年,陽白村又開始打造千畝日光溫室,專業合作社負責統一管理培訓、統一技術指導、統一組織銷售,無公害綠色蔬菜成為陽白村的又一大産業。陽白鄉副鄉長趙樹奇告訴記者:“現在陽白村村民種大棚的積極性可高了,一個佔地1.5畝的大棚,經營好的話年收入可達到十幾萬元。”

  正如五台縣扶貧辦主任田計豐所説,一個好的村“兩委”班子,一位有能力的“當家人”,讓群眾看到了脫貧的盼頭;一個問計於民、集思廣益的迴圈農業發展規劃,讓群眾看到了脫貧的準頭;一個“公司+基地+合作社+農戶”的模式,讓村民通過土地流轉、入股分紅、租賃經營、打工收益等多種方式,實現了多渠道收益。

  如今,陽白村的現代迴圈農業園區已經吸納700余人就業,年每人平均收入8000元。今年,陽白村將成為五台縣率先實現整村脫貧的標桿村。

[責任編輯:葛新燕]

相關內容